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293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国家第三期一等水准测量布设水准点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亚宣 《测绘科学》2011,36(1):32-34
本文通过对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水准标志保存现状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国家第三期一等水准测量设计时要统筹考虑国际空间坐标基准框架建设和重力基准框架建设的点位布设方案,使各基准框架之间均有联系的布网思路;布设水准点和选用标石类型时应有主次之分,并对布设普通水准点时优先选用墙脚水准标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32.
迄今为止对华南地区古—中生界褶皱构造变形形成时期的主流认识是晚中生代的燕山期,但是笔者近年通过对黄陵背斜露头剖面的观察、地质图分析和前人认识的资料汇总,认为黄陵背斜经历过早白垩世以前印支—晚燕山运动的构造变形,晚白垩世、古—始新世经历了伸展隆升或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最终的挤压褶皱构造变形发生在渐新世末大约24.6Ma,即新生代的喜山运动中期。通过研究得到两点启示:(1)引起华南地区NNE走向挤压褶皱与推覆构造最后定型的"四川运动"不是发生在早年谭锡畴和李春昱根据当时资料定位的晚白垩世的燕山期,而应该是古近纪渐新世末的喜山期;形成"四川运动"的宏观背景是始新世中期—渐新世太平洋板块运动的转向,即从43~36Ma以前的太平洋板块向NNW俯冲转为向NWW俯冲,以致构成对中国东部包括扬子—华南板块在内的NWW向挤压,形成中国东部从华南到东北以NNE走向为主的挤压褶皱、推覆构造变形及相应的盆-山地貌,和李四光早年提出挽近时期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地貌轮廓一致。(2)中新世印度洋中脊快速扩张,引发印—澳板块向NNE俯冲、推挤引起青藏高原的初次隆升,形成NWW向展布的青藏—闽粤初始高原,黄陵背斜是初始高原与"新华夏系"盆-山地貌的构造结点,具有双重构造特征,经历了中—上新世高原隆升剥蚀和夷平,现今山-盆起伏的构造地貌是上新世晚期至早更新世晚期(3.6~0.8Ma)以来快速隆升的产物。  相似文献   
733.
在地形起伏剧烈和表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野外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而确定表层低速带速度是做好静校正的关键。常规的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得正确的低速带速度和静校正量。国内外现在都利用层析成像技术由初至波的到达时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并求得静校正量。作者在查阅相关的资料后对层析静校正中确定表层低速带速度结构环节中的射线追踪分类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734.
以涠西南凹陷北部陡坡带中段流一段下亚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录井、钻井岩心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研究区异重流成因深水扇的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陷盆地陡坡带至湖盆底部可发育洪水型异重流沉积,依次为顺直水道、弯曲水道和朵叶体,其延伸距离约为15 km,宽度为50~150 m。其中,水道地震反射明显强于周围深水泥岩,其内部沉积以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朵叶体沉积主要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富含陆源植物碎屑,其粒度概率曲线以上拱弧式及宽缓上拱式为主,样品点分布大致平行于C=M基线,指示重力流沉积动力特征。垂向上,单层砂岩一般表现为逆粒序与正粒序成对出现,中部粒度最粗,可见泥质碎屑呈叠瓦状排列,且发育层内微侵蚀面。此外,异重流沉积内部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及爬升砂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源汇”系统决定了异重流的沉积特征与展布,万山隆起东部岩浆岩等物源输入是异重流形成的物质基础,强构造运动、陡坡折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及低湖水密度是控制异重流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异重流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断陷湖盆陡坡带沉积相类型,也为陡坡带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5.
通过韩城矿区兴隆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成果,对煤矿内与11煤层开采密切的奥陶系岩性组合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煤矿内奥灰水具弱富水性特征;煤层底板到奥陶系顶板之间的岩性以铝土质泥岩为主,分布普遍,连续性好,为很好的隔水层;奥陶系峰峰组一段在煤矿范围内厚度稳定、分布连续,岩性组合以泥灰岩、泥云岩等难溶岩为主,对于下部上马家沟组二段含水层进入矿坑起到阻隔作用,可以作为煤矿开采11#煤层的保护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煤矿的突水系数计算及分区,发现突水系数小于0.06MPa/m安全区的面积占到11#煤层可采面积的90%,资源量为3938万吨,占11#煤层总资源量4 228.07的93%,11#煤层的绝大部分得到解放。同时对带压开采11#煤层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36.
基于结构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溃坝洪水在复杂实际地形条件下的流动过程。该模型采用中心迎风格式求解界面通量,并结合对界面变量的线性重构,使其具有空间上的二阶精度。分别采用中心差分方法和半隐式方法对底床坡度项和摩擦阻力项进行离散,保证了模型的和谐性和稳定性。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溃坝洪水的模拟,负水深的产生是影响模型稳定的关键因素。当库朗特数小于0.25时,模型能够保证任何时刻的计算水深都是非负的,而无需对负水深单元进行特殊处理。因此,相比于现有的大部分溃坝洪水模型,该模型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7.
A diverse fossil vertebrate record in the Devonian of coastal southeastern Australia includes at least 30 genera and species representing all three major groups of extant jawed vertebrates (bony and cartilaginous fishes, and tetrapods), and both extinct groups (placoderm and acanthodian fishes). A bone recorded by W. B. Clarke in 1860 from Twofold Bay is the first published record of a Devonian vertebrate from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bundant plant remains at some localities include large impressions of arborescent lycopsids, indicating one of the earliest forest environments for the Gondwana supercontinent. An early terrestrial invertebrate fauna is evidenced by fossil millipede remain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age control using paleontology and isotopic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Devonian sequence (Bunga beds, Boyd Volcanic Complex) may be somewhat older (Emsian – Eifelian) than recently proposed; the tetrapod trackways at Genoa River in Victoria (lower part of the Combyingbar Formation) may correlate with the lowermost Twofold Bay Formation of the Merrimbula Group, which is overlain by the marine Bellbird Creek Formation, a manifestation of the global late Frasnian marine transgression and extinction event. Abundant placoderm remains at all higher fossil fish horizons in the overlying Worange Point Formation indicate a latest Devonian rather than Carboniferous age for the upper Merrimbula Group.  相似文献   
738.
榆神矿区是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该矿区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分析榆神矿区首采煤层分布、厚度、埋深及其上覆岩层的厚度和顶面形态,根据岩石成因、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该区岩(土)体划分为4个类型和7个岩组: 松散岩类(沙层组、土层组)、软岩类(风化岩组、煤岩组、烧变岩组)、较软岩类(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岩组)和较坚硬岩类(砂岩组),总结了各岩组的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矿区煤层顶板多为中等—难冒落型顶板,局部地段属易冒落型顶板; 粉砂岩及细粒砂岩底板属稳定型底板,泥岩底板稳定性差。为指导矿区规划、环境评估及煤炭开发提供依据,对切实转变陕西煤炭发展方式、促进生态环境友好型矿山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39.
扎兰屯哈拉口子北山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一段沉积岩非常发育,为一套正常陆源碎屑沉积岩组合.根据岩石组合特征、组构、岩层垂向变化规律、沉积环境变化等分析,本区格根敖包组一段沉积岩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3个Ⅲ级层序及7个Ⅳ级层序.对其进行层序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40.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坡折区速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是构造分区的标志性断层之一,该断裂带下降盘为中央凹陷带.区域研究表明中央凹陷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所以该区带一直被认为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但是由于该区带水深剧烈变化,多期坡折带快速推进沉积形成大套泥岩,使得该区带的速度很难确定,所以速度问题成为制约着琼东南盆地坡折带勘探的难点问题.笔者首先分析现有速度谱的质量,了解速度整体变化趋势;其次考虑已钻井的速度分析结果;结合地震剖面地层的变化信息进行速度解释,采用解释能量团中心的标准进行速度解释;最后在精细速度解释的基础上,对二维剖面正演模型速度进行分析,建立速度体,证实构造目标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