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18篇
  免费   5121篇
  国内免费   8277篇
测绘学   4677篇
大气科学   4853篇
地球物理   7218篇
地质学   15477篇
海洋学   4173篇
天文学   260篇
综合类   2163篇
自然地理   3795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221篇
  2020年   1416篇
  2019年   1609篇
  2018年   1325篇
  2017年   1517篇
  2016年   1665篇
  2015年   1793篇
  2014年   1921篇
  2013年   2088篇
  2012年   1972篇
  2011年   2004篇
  2010年   1658篇
  2009年   1881篇
  2008年   1909篇
  2007年   2008篇
  2006年   1938篇
  2005年   1646篇
  2004年   1501篇
  2003年   1259篇
  2002年   1188篇
  2001年   1015篇
  2000年   932篇
  1999年   839篇
  1998年   776篇
  1997年   684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527篇
  1994年   494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文章利用Vulcan和Data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了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块体模型及地层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虎头崖矿区67线以东和117线以西矿体的Pb,Zn品位空间变化结构,得出搜索椭球体,实现了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地层形态和铅锌品位变化形态的空间分布展示;结合三维建模结果和铅锌矿体空间变化结构,总结出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并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矿体分布规律进行显示,指导隐伏矿体的预测,寻找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942.
林伟  谢洪  张金山 《现代地质》2013,27(3):733-737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1965年至2004年40年的年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该时间序列分解成3个本征模函数(IMF)分量和趋势项(Res)分量。分析表明: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存在多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别是2~4 a、6~10 a和17~21 a的准周期。通过对各IMF分量和Res趋势项分析发现,自1985年之后,波动的振幅开始变大,表明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变化很大。降雨对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及周期性波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为蒋家沟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来源,这使得蒋家沟泥石流的年输沙量周期性波动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43.
立体层析成像是一种新的地震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 能为叠前深度偏移提供较为精确的宏观速度模型。本文研究了立体层析成像的实现方法, 包括斜率与走时数据的拾取、离散速度模型构建和初始化、射线参数的确定、斜率和走时及射线计算以及反演问题解法等, 建立立体层析成像的算法流程。并通过对Marmousi模型试验, 对立体层析成像运行所需的主要参数, 如初始速度模型、拾取数据量、离散网格尺寸、速度平滑权重等进行测试和分析, 总结这些不同参数对立体层析反演结果的影响规律, 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44.
Analysis of historical survey and navigation charts, aerial imagery, and digital hydro-data (representing a time-series of 1889–2009) allows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a flood-tide delta at the artificial entrance to the Gippsland Lakes (Victoria, Australia) to be visualised and quantified. Analysis shows that flood-tide delta growth has imposed progressively greater demands upon port managers for publicly funded maintenance dredging. This flood-tide delta growth corresponds with a progressive diminution of Gippsland Lakes catchment river discharge volumes, and dampening of flow variability, due to both regional precipitation pattern changes and changes in catchment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Future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 for the Gippsland Lakes catchment and coastal area suggest both further decreases in catchment river discharge, and changing sediment flux along this sector of the Ninety Mile Beach. Thus, scope for flood-tide delta nourishment will probably increase, as will the demand for mitigation of the inevitable effects upon entrance channel navigability.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ime-series bathymetry used for this study offers baseline information in support of stakeholder consensus building regarding options for maintaining navigability. Analysis points to the merit of considering (and testing via morphological modelling) alternative options for navigation channel maintenance than those in present practice. We argue that the circumstances prevailing at the artificial entrance call for consideration of engineered configuration changes practised elsewhere by entrance managers faced with similar issues.  相似文献   
945.
对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的物质组成进行研究,可以明确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及化学风化特征。选择区内表层土壤(深度0、10、20 cm)及其附近的河流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化学元素组成测试。结果表明:(1)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黏土和粉沙为主,且有自地表向下粗颗粒组分含量增加的趋势。(2)常量化学元素组成以SiO2、Al2O3、CaO、Fe2O3为主,其余元素含量均较低。化学元素组成模式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物质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有相同的物质源区,黄河河流沉积物对其贡献不大。(3)晋西北表层土壤的CIA值为52.70~57.89,平均54.06,说明它们的化学风化程度较低,处于早期的脱Na、Ca阶段。这是由于研究区地理位置比洛川更靠北,气温和降水量均低于洛川,降水量与兰州相差不大,但是年平均气温和年温差比兰州低。该研究明确了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的物质组成特征,为区域潜在沙漠化危害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46.
导电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是含水量的非线性函数.引入模型约束的迭代反演方法求解该非线性问题的反演.在反演过程中,根据理论公式计算迭代过程中灵敏度矩阵,并采用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两种约束.对均匀半空间、层状导电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了反演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约束迭代反演方法能从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获得含水层较为合理的含水量及分布,且该结果可以从作为初始模型的均匀含水量分布反演得到.对无噪音数据,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约束对反演的含水量分布影响不大;但当数据存在一定的噪音时,平坦模型约束将比光滑模型约束获得更为精确的含水层参数.  相似文献   
947.
目前我国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除少数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外,多数方法均是针对某一具体矿区的样品而制定,在实际应用中无法确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选择性分离流程的适应范围。验证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分离流程及方法准确度是该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锑矿类型——单锑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矿鉴定确定锑的主要矿物相,从试验样品中挑选验证选择分离条件所需的单矿物,在无法获得锑华单矿物的情况下,通过价态分析确定了锑华与锑酸盐混合物中锑华的比例,并通过系列单矿物选择分离对比条件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锑华、辉锑矿和锑酸盐等锑物相的选择性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对于硫化锑含量大于35%的样品,锑硫化相的选择浸出时间从传统的30 min调整为40 min,硫化锑的浸出率提高了4%~6%,硫化锑相对于锑酸盐的串相率降低了45%~70%,硫化锑相浸出完全,提高了硫化锑和黄锑矿相分析的准确度。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氧化矿、硫化矿)锑矿石样品的锑化学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948.
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沉积环境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沉积盆地中沉积环境特征控制了砂体沉积成因类型及盆地沉积充填模式。通过对东营凹陷丰深2井、官112井及梁120井沙四下亚段泥质沉积物系统取样,进行全岩X衍射分析和常量及微量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古气候和古盐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气候指标Rb/Sr比值与石英+长石含量、Cr元素含量及P元素含量呈正比,含量增加反映了气候相对潮湿,与古盐度指标碳酸盐+硫酸盐含量呈反比,其含量增加反映了气候相对干旱。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湿交替频繁,气候潮湿时期相对湖平面上升,湖水盐度降低;气候干旱时期相对湖平面下降,湖水盐度升高,使得此时期湖泊呈现为高频振荡性盐湖特征。气候潮湿时期以沉积碎屑沉积物为主,包括冲积扇、浅水型三角洲、滨湖滩坝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由于湖水盐度较低,洼陷带主要沉积泥岩、灰质泥岩、含膏泥岩和少量泥质膏岩;气候干旱时期相对湖平面下降,湖泊水体盐度升高,洼陷带以沉积膏盐岩为特征,垂向上具有含膏泥岩、泥质膏岩、膏岩和盐岩的演化序列,平面上表现为由湖泊边缘向湖泊中心发育灰质泥岩、含膏泥岩、泥质膏岩、膏岩和盐岩的环带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戌、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戌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s,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戊杂岩体的εNd(135Ma)=-12.3~-16.9,Isε=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戌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15.42,(^208Pb/^201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幔,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5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shed light on the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underground waters at shallow depth in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geochemistry of major elements. Guiyang City bears abundant underground water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karst areas throughout the world. Ca^2 and Mg^2 are the dominant cations, accounting for 81% -99.7% of the total, and HCO3^- and SO4^2- are the dominant anions. Weathering of limestones and doloston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hydrogeochemistry of underground waters, and weathering of sulfate and evaporite rocks is less important. Moreover, the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also have a definite influence on the hydrogeoehemistry of underground waters in the region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