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77篇
  免费   12268篇
  国内免费   16293篇
测绘学   8355篇
大气科学   11224篇
地球物理   15335篇
地质学   33208篇
海洋学   8583篇
天文学   5090篇
综合类   5009篇
自然地理   9334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818篇
  2022年   2194篇
  2021年   2583篇
  2020年   2696篇
  2019年   3344篇
  2018年   2567篇
  2017年   2917篇
  2016年   2979篇
  2015年   3439篇
  2014年   4052篇
  2013年   4283篇
  2012年   4310篇
  2011年   4547篇
  2010年   3752篇
  2009年   4655篇
  2008年   4468篇
  2007年   4880篇
  2006年   4646篇
  2005年   4185篇
  2004年   3784篇
  2003年   3439篇
  2002年   2967篇
  2001年   2583篇
  2000年   2549篇
  1999年   2301篇
  1998年   2050篇
  1997年   1599篇
  1996年   1390篇
  1995年   1198篇
  1994年   1111篇
  1993年   918篇
  1992年   636篇
  1991年   521篇
  1990年   375篇
  1989年   304篇
  1988年   251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2篇
  1954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阴洼山断裂都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至今;玉门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在距今7.6ka左右和3.2ka左右发生过2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古地震),也是2002年玉门地震的发震断裂;阴洼山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3.0Ma左右),在距今19.9~21.0ka、8.6~10.0ka、4.1~5.0ka发生过3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是1785年惠民堡(现新民堡)地震的发震断裂;但是位于近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形成时代明显晚的多,起始于中更新世晚期(0.17Ma左右),在距今28.3ka、4.4ka和1.2ka左右发生过强烈的3次新构造活动。在运动形式上,上述4条断裂均为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的逆冲推覆。在变形性质上,新民堡断裂以非地震性的蠕滑为主,其他3条断裂主要为地震性的粘滑变形。在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的北北东剖面上,逆冲推覆断裂表现为前展-后展复合发育模式,即形成时代最新的是位于酒西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在酒西盆地中心以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前展式,由祁连山腹地向河西走廊盆地中心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新,而酒西盆地中心以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后展式,即从盆地中心到盆地北缘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老。  相似文献   
992.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9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为弹性驱动的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中普遍见水。根据试采情况将气藏储层分为气层、水层、气水层三类,开展气、水层的测井识别研究。以区内26口井50个射孔层段各层的试油结果作为依据,选出了700个样本点作为判识建模的标本,以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等8个原始测井值作为判识变量组合,采用模糊判别分析,建立了各层的判识模型。回判结果表明,模型对气层精度达到97%,水层为89%,气水层为94%。利用未参加建模的出水井射孔段对模型进行验证,判识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994.
焦作-郑州天然气输气管道是较重要建设项目,输气管道起自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南止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该输气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陷,黄土湿陷和沙土液化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有引发和加剧崩塌灾害的可能性,有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采取适当的预防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扼要阐述公路勘测定界测绘与其土地报批图件资料制作过程,借用现有商业软件南方"CASS成图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微软"Microsoft Office Excel",成图、制表及图件资料涉及内容,提出应注意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有限元法模拟开挖引起的基坑水平位移和邻近建筑物沉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徐州某采用水泥土墙支护的基坑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基坑开挖引起的水平位移量和邻近建筑物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监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关于如何控制基坑水平位移和减少基坑周边建筑沉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7.
成矿理论与勘探实践证明,东部一些老矿由于勘探深度、范围的限制以及认识上的局限,在矿区深部、周边仍有一些矿未能发现和查明,其中相当一部分仍具有找矿潜力;而寻找西部新的煤炭资源是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需要。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其地震勘探野外施工方法及资料处理原则有所差异;而资料解释在东部以查明地层赋存形态、煤层赋存范围、构造发育特征为主,西部则以寻找煤系地层波阻抗差异明显、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为解释重点。地震勘探技术在中国东西部的二个典型地震时间剖面佐证了其在深部找矿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邢东矿井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沉陷带的过渡带,通过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分析,本区先后经历了由挤压-拉张的变形过程,变形强度由弱到强。海西期构造应力影响较弱,印支期-中燕山期构造应力作用较为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挤压结构面和压缩构造.燕山晚期-喜山期是构造形成的最终阶段,以拉张伸展变形为主,现今的多数正断层的断裂结构面仍保存有先期的挤压结构面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断层组合形式多样,这些构造形成期次不同,北西向断裂对北东向断裂具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Many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the Earth sciences require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data originating from diverse sources. These data are often indirect and uncertain, and their combination would call for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hese data are also partially redundant with each other or with all others taken jointly. This overlap in information arises due to a variety of reasons—because the data arises from the same geology, because they originate from the same location or the same measurement device, etc. The proposed tau model combines partially redundant data, each taking the form of a prior probability for the event being assessed to occur given that single datum. The parameters of that tau model measure the additional contribution brought by any single datum over that of all previously considered data; they are data sequence-dependent and also data value-dependent. Data redundancy depends on the sequence in which the data is considered and also on the data values themselves. However, for a given sequence, averaging the tau model parameters over all possible data values leads to exact analytical expressions and corresponding approximations and inference avenues. Information on multiple-point connectivity of permeability arrives from core data, well-test data and seismic data which are defined over varying supports with complex redundancy between these information sources. In order to compute these tau weights for determining connectivity, one needs a model of data redundancy, here expressed as a vectorial training image (Ti) constructed using a prior conceptual knowledge of geology and the physics of data measurement. From such a vectorial Ti, the tau weights can be computed exactly. Neglecting data redundancy leads to an over-compounding of individual data information and the possible risk of making extrem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镜下观察,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类型较多,以粒间孔为主。细管压力曲线上看,曲线较陡,分选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总体上较差,与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大的孔隙对渗透率的贡献最大。扶杨油层的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于成岩作用影响,压实作用使孔隙空间显著缩小,胶结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生长使孔隙进一步缩小和复杂化,后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空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