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9篇
  免费   1113篇
  国内免费   1755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833篇
地质学   4835篇
海洋学   761篇
天文学   2149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119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应用古地温恢复法及盆地模拟法,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西南缘奥陶系最大古地温梯度、热演化史和生烃史。根据钻孔测温曲线求得渭北隆起现今地温梯度为3.12℃/100m。该区在二叠纪和三叠纪进入快速沉降阶段,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进入缓慢沉降阶段,晚白垩世以来进入抬升剥蚀阶段,剥蚀厚度在1100~1300 m。旬邑地区奥陶系烃源岩在早二叠世约270 Ma进入生油窗,晚三叠世约210 Ma进入成熟生油阶段。晚侏罗世约150 Ma开始大量生气,在早白垩世末期96 Ma左右,地层达到最大埋深及最高古地温,达到生气高峰。热史恢复及模拟结果表明旬邑地区早白垩世地温梯度最高可达到5.0℃/100 m,是主要生气期。  相似文献   
992.
Two ophiolitic melange belts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format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recently in the Alxa region. One is in the Engger Us fault and possesses properties of oceanic crust. The other is in the Badain Jaran fault and shows properties of a back-arc basin. These two faults, together with the Yagan fault,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boundaries of tectonic units in the Alax region. The four tectonic units delimited by these faults are different in rock assemblages, metamorphism and geochemistry. They reflect the nature of tectonic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y are found. The tectonic units may be traced and correlated to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neighbouring area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uni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the Alxa region may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aeo-Mongolian Ocean and its continental margins.  相似文献   
993.
北山北带古生代期间先后经历了两期板块构造体制和两次主要的造山作用。早古生代以沙泉子—明水—小黄山蛇绿岩带洋壳残片,显示俯冲带的存在,早泥盆世闭合、碰撞造山,这是早期板块体制。与此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的金属矿床(点),比如方山口、双鹰山和塔水等钒—磷—铀或磷矿床(点),白云山—东七一山火山热液—沉积型的铜铁矿床(点),公婆泉...  相似文献   
994.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 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 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 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 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 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 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 据。  相似文献   
995.
致密砂岩油气是重要的非常规资源,裂缝作为主要渗流通道,其本身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以及多期发育和多期充填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裂缝预测的精度,目前尚缺乏一套全面解决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系统方法。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多期裂缝的识别、充填过程和形成—叠加演化机制,建立合理的裂缝表征模型,以定量预测裂缝参数分布范围。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致密储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方向: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结合构造演化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确定裂缝发育期次;通过热液充填模拟实验和岩石力学实验,揭示裂缝充填机制,及其在多期应力作用下裂缝的萌生、扩展和叠加过程;采用实验统计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定理和最大应变能密度理论,建立考虑裂缝差异充填的各向异性强度破裂准则,建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模型。最终,本文形成和完善了致密砂岩多期裂缝演化及量化表征的理论体系,为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桂西北南丹-荔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富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显示该区亦具有极大的海相页岩气成藏潜力。因此,深入探讨和认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是成矿规律研究和页岩气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南丹-荔波地区广泛发育的褶皱、共轭节理和断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叠加褶皱、共轭节理分析以及断层滑动矢量等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构造解析表明,该区中、新生代共经历了四期构造应力场的交替和演化,分别为NNE-SSW 向挤压、NW-SE 向挤压、NEE-SWW 向伸展和近E-W 向挤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NNE-SSW 向挤压应力场的形成可能与印支期华南大陆南北边缘与印支/华北板块碰撞闭合有关;NW-SE 向挤压应力场和NEE-SWW 向伸展应力场可能分别对应于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消减以及燕山晚期发生的弧后伸展作用;近E-W 向挤压应力场可能形成于喜山期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所产生远程效应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997.
崔惠文 《地质与资源》1996,5(4):306-314
甘肃北山地区古生代处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三大板块聚合部位。晚古生代(D2-D2)形成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之后又处于板内构造演化时期,石炭纪-二叠纪有拉张-闭合构造运动,形成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对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划分出4条张裂带,每条张裂带控制着金矿床(点)的分布。从金矿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本区金矿床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8.
The Cretaceous to Palaeogene Alpine exhumation of previously buried Variscan basements is recorded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of the Western Carpathians in the Gemeric and Veporic units. The Meso-Cenozoic collisional processes resulted in basement exhumation of the Tatric Unit from Palaeogene to Neogene times. According to zircon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the Gemeric Unit, an uppermost thick-skinned thrust sheet, cooled from depth levels of ∼10 up to 2.5 km (temperature interval of ∼250–60 °C) about 88–64 Ma ago, after the collapse of overlying Meliata-Turňa-Silica Mesozoic accretionary prism. The middle and lower thick-skinned thrust sheets, Veporic and Tatric units, cooled from the depths of ∼10 up to 2.5 km ∼110–40 Ma ago. The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unroofing of footwall from beneath the Gemeric Unit. About 50–20 Ma ago, the internal zone of Tatric Unit gradually exhumed to depth of <2 km and some parts of the unit appeared at the surface level. However, the external zone of Tatric Unit was buried beneath the Eocene to Lower Miocene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and exhumed to the subsurface level at ∼21–8 Ma ago, as a result of oblique collision of the Western Carpathians with the European Platform.  相似文献   
999.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强,原生孔隙保存差。深层砂岩只有出现大量的次生孔隙,才能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热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砂岩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和各成岩阶段砂岩孔隙的演化,表明胶结作用是影响深层砂岩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解是深部砂岩储集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胡俊  陆勇  肖小强  曾江  罗波 《西北地质》2016,49(4):73-83
柴北缘阿木尼克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牦牛山组火山岩,通过对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锆石测年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性组合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发育柱状节理,为典型陆相火山岩。里特曼指数(δ)为1.45~4.54,全碱(ALK)含量变化范围较大,铝饱和指数为0.66~1.19,具2种来源地球化学特征的火山岩(S和I型),显示混源演化,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铀亏损明显。构造环境均显示为岛弧,锆石年龄为中-晚泥盆世,表明阿木尼克山一带在该时期主体处于隆升状态,而到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时期则出现了海相沉积岩,说明古特提斯洋重新打开,拉开了该区海相沉积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