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618篇
地质学   616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海南岛18个气象观测站1966—2001年逐日20cm口径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年和四季的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海南岛年蒸发量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蒸发量的减少主要出现在春季,冬季和夏季次之。从空间上看,年蒸发量呈东北少、西南多的分布,其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小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M-K检验说明年与春冬两季蒸发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中,日照时数和风速是造成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因子,降水量的影响仅次于风速和日照时数,而气温不是造成海南岛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因子,相对湿度可能是海南岛的蒸发量减小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2.
根据呼伦湖的实际水文过程,计算1963-1980年月水量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库容与径流、径流+降雨、径流+降雨-蒸发的相关性.利用累积和分析水位、径流、降雨、蒸发年均值的突变情况,进而重点论述了2000年后水位持续降低的原因.同时,探讨各水平衡项的年内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后水位的急剧降低是气候变化(暖干化)造成的.河川径流对水位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湖面降雨.每年4、5月,冰封期积累的降雪融化渗入地下补给湖泊,其他时间则由湖泊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53.
要长江流域近150a间发生的1870、1931、1935、1954与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损失严重;长江洪水是我国的心腹之患.199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高频发生,达6次.长江洪水的发生,除湖泊蓄洪功能减弱等因素外,与全球变暖有关.20世纪90年代为近千年中全球最暖的年代,水循环加快,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为近120a最多的十年,高出1961-1990平均值112mm;而降雨集中和大暴雨降水事件的增加是洪水增加的主要原因.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在CO2倍增时,长江流域温度升高2.2℃,夏季降水增加10%-20%,气溶胶的增加可能使此值降低一些.考虑气候变暖可能促进潜在蒸发增加9%-15%的假定情景,计算在降水增加10%,蒸发增加9%条件下,最大洪峰流量在大通站将会达到8.4×104 m3/s左右,己超过1998年洪峰流量;汉口站7.9×104 m3/s,超过有记录以来所有的洪峰流量;而在宜昌站高达6.94×104 m3/s,超过自有实测记录以来的除1896年和1981年以外所有的洪峰流量.假定情景的最高值出现在降水增加20%,蒸发增加15%时,大通站流量将达到9.45×104 m3/s,超过该站近百年最大值,1954年的9.26×104 m3/s;宜昌站将出现7.82×104 m3/s流量,超过1882年以来所有实测记录值,但比1870年据洪痕推算的10.5×104 m3/s仍有逊色.未来气候若继续变暖,降水量增加将给长江洪水防御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上述估算是粗糙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4.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然而由于旱灾损失的复杂性及其显著的区域差异,至今对中国农业旱灾损失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文中利用1961年以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灾情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不同受灾强度分布比率和综合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在北方和南方的区域差异,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的气温突变对农业旱灾损失率的影响特征,探讨了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对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的依赖关系及其在气候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平均每10 a约增加0.5%,风险明显增大。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每10 a约增加0.6%,高出南方1倍,风险增大的速度明显比南方快;北方农业旱灾几乎在很宽松的气温条件下就可以发生,而南方更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年份。并且,在气温突变后,变化趋势明显加剧,全中国综合损失率约增加了0.9%,风险明显增高;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的增值高达1.8%,是南方的4倍还多,气候突变对北方农业旱灾风险的影响明显比南方更凸出。综合损失率在北方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要更敏感,而在南方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同时,关键影响期降水对综合损失率的影响比全年降水影响更显著;北方的关键影响期作用比南方更凸出。这些新的科学认识对中国农业旱灾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和田市近4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和周期等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年蒸发量以48.52mm/10a的倾向率增多,偏多趋势主要表现在春季、秋季,其中5月份蒸发量偏多趋势最明显。年蒸发量在20世纪60年代为相对偏少期,80年代为相对偏多期。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标准Morlet小波方法对年总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和周期分析表明,年蒸发量在1978年发生一次突变,蒸发量变化具有4~6年、11年和22年左右的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56.
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发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建立了作物蒸腾耗水模型。利用水分平衡方程。根据降水量及前期土壤水分储存量与作物蒸散耗水量的差,确定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满足程度的时间变化曲线,用以衡量水分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57.
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是应急救灾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选取了震级、极震区烈度、极震区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之差ΔI、人口密度、人均GDP等5个指标作为输入层节点,将地震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输出层节点,通过对1996—2013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资料进行训练和仿真分析,构建了Elman神经网络地震经济损失快速估计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近年来的7个破坏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和实际直接经济损失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为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8.
利用四川省1961-201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1991-2019年各县旱情,料,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分析了10a、50 a一遇干旱的持续天数、经济损失率、人口受旱率和农作物受旱率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DP)的极值(POT)模型分析了四川7个干旱气候区,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可能造成的最大经济损失率(PML).结...  相似文献   
59.
Equilibrium Evaporation and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 theory is developed for surface energy exchanges in well-mixed, partlyopen systems, embracing fully open and fully closed systems as limits.Conservation equations for entropy and water vapour are converted intoan exact rate equation for the potential saturation deficit D in a well-mixed, partly open region. The main contributions to changes in D arise from (1) the flux of D at the surface, dependent on a conductance gq that is a weighted sum of the bulk aerodynamic and surface conductances; and (2) the exchange flux of D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by entrainment or advection, dependent on a conductance ge that is identifiable with the entrainment velocity when the partly open region is a growing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The system is fully open when ge/gq , and fully closed when ge/gq 0. The equations determine the steady stat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EB) in a partly open system, the associated steady-state deficit, and the settling time scale needed to reach the steady state. The general result for the steady-state SEB corresponds to the equations of conventional combination theory for the SEB of a vegetated surface, with the surface-layer deficit replaced by the external deficit and with gq replaced by the series sum (gq -1 + ge -1)-1. In the fully open limit D is entirely externally prescribed, while in the fully closed limit, D is internally determined and the SEB approaches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energy partition. In the case of the CBL, the conductances gq and ge are themselves functions of D through short-term feedbacks, induced by entrainment in the case of ge and by both physiological and aerodynamic (thermal stability) processes in the case of gq. The effects of these feedbacks are evaluated. It is found that a steady-state CBL is physically achievable only over surfaces with at least moderate moisture availability; that entrainment has a significant accelerating effect on equilibration; that the settling time scale is well approximated by h/(gq + ge), where h is the CBL depth; and that this scale is short enough to allow a steady state to evolve within a semi-diurnal time scale only when h is around 500 m or less.  相似文献   
60.
商丘近44年蒸发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4年的20 cm口径蒸发皿资料,进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月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蒸发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际间减少趋势通过了99%的置信度水平,各季节蒸发量以春季和夏季减少最为明显。同时还分析了近44年来日照、风速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了这些气象因子与蒸发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减小是造成商丘市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气温上升对蒸发量的影响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