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588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736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3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81.
西北地区3-9月降水量与ENSO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0-2005年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3-9月平均降水量(Rm)与ENSO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当年(次年)西北地区Rm偏少(偏多)的关系依然稳定存在,并且随着全球增暖,该关系表现得更稳定.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东部是同纬度带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Rm与ENSO联系最紧密、最稳定的区域.北半球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厄尔尼诺当年Rm偏少,次年Rm偏多的关系仅存在于中国北部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少(偏多),我国西北地区西部38°N以南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多(偏少),存在着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相似文献   
382.
薛旭  陈文 《大气科学》2015,39(4):705-721
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AR(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 首先讨论了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日期的定义标准及其建立过程。结果表明, 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日期平均为4月29日;合成的南亚高压建立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非绝热加热的演变揭示出南亚高压建立始于菲律宾东南洋面上的反气旋环流分裂后, 西中心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加强形成南亚高压, 该建立过程与中南半岛非绝热加热作用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对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的建立与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关系。结果表明, 中南半岛夏季风建立和南亚高压在半岛上空建立几乎同时发生;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建立几天后, 东孟加拉湾夏季风开始建立;南亚高压建立大约20天后, 南海和菲律宾夏季风开始建立;大约一个月后, 西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和东阿拉伯海的夏季风建立。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的建立可视为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开始, 其对亚洲夏季风爆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3.
通过资料分析和诊断, 揭示了在2003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期间, 西太平洋副高相对偏北并且呈现南北变化相对稳定、东西变化明显的特征; 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使得西太平洋副高难以北抬, 从而造成了淮河流域降雨带的稳定少动. 同时, 分析表明每一次雨锋的出现伴有高层南亚高压的东伸, 并诱发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至我国沿海, 导致淮河流域多雨, 江南干旱高温.分析还发现高、低空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系统发展的如下机制: (1) 沿30°N东伸的高层南亚高压脊在东部30°N以北地区引起辐散和上升, 在30°N以南地区引起辐合和下沉; (2) 江南高层的辐合下沉气流在中低空的辐散增强了局地的负涡度, 诱发西太平洋副高西伸; (3) 沿增强了的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偏西南气流在30°N以北辐合, 增强了局地的上升运动, 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大尺度的背景流场; (4) 副高西北侧的暴雨加强了低空的南风和高层的北风, 从而使高层东伸的南亚高压和低层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在我国东部稳定维持.  相似文献   
384.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variability in wintertime cyclone activity and storm tracks and their relation to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for the period 1951–2006 using the observational data.Two apparent modes of variability were assumed for the cyclone activity and storm tracks.The first mode describes the oscillation in the strength of the storm tracks in East Asia,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ince the mid-1980s,whereas the second mode describes a seesaw oscillation in the storm track strength between the Central-Southeast China and northern East Asia.The storm tracks over the Central-Southeast China have increased since the late 1960s.The possible causes for the variation of the cyclone activity and storm tracks are also explored.It is shown that wintertime precipitation,which has increased since the mid-1980s,concentrates in Central-Southeast China.The enhancement may be caused by the first mode of variability of storm tracks,whereas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may be linked to the second mode of the storm track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385.
利用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COSMIC掩星湿空气数据,基于相对湿度廓线出入云层时发生突变反演云边界高度的思想,统计分析了东亚地区云厚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掩星最低探测高度集中在3km以下,主要影响部分中云和低云云厚的反演。云发生概率沿纬度和经度方向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各类云概率随高度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东亚地区所有云的平均厚度为1.78km,其中单层云和顶层云分布相似,双层云与其他云层的地理差异不大,单层云在春秋季分布相对均匀,而在夏冬季差异较大。夏季和冬季顶层云云顶高与云厚的二维频率分布各异,主要在于夏季有更多云体较厚且位于对流层上部的高云存在。  相似文献   
386.
围栏养蟹利用与女山湖沉水植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本文对亚洲中部地区内陆湖泊近百年来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及蒙古高原北部的湖泊,近百年来其变化以及水位上涨与面积扩张为主,产生这种湖泊水位上升的原因与该地区降水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87.
鲍艳  吕世华  刘海辉 《高原气象》2006,25(5):772-780
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大陆植被覆盖变化对北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和东亚季风环流季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对东亚季风建立前后南风越赤道气流建立时间、强弱和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都有显著的影响.绿化导致了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建立提前,增强了不同时期南风越赤道气流的强度,但对90°E以东来自澳大利亚高压的几支越赤道气流影响不大.同时,绿化促使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提前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提前,且强度减弱,导致西南气流更容易深入东亚内陆和西太平洋.这些影响促使盛夏期西南亚季风的影响区域和强度都有所扩展,对东南季风则影响不大.沙漠化则使索马里气流略微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春夏季节则一直偏强,至7月中旬,才有明显东撤,阻碍了越赤道气流的北上,西南季风在此影响下强度和影响范围均有所缩减.  相似文献   
388.
利用1952~2001年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的高度场资料,采用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南亚高压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且春季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对同年夏季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有一定指示作用。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均存在8 a左右显著时间尺度。两者在1.5~8 a的周期上存在密切联系,在3 a左右的周期上,印度洋偶极子指数变化超前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说明印度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89.
利用1953-2007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资料,统计分析东亚地区北方气旋和南方气旋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北气旋活动频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年代际气候跃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方气旋活动频数出现了显著的突变。从月际分布可知,5月北方气旋频数最多,8月南方气旋频数最多;春季北方气旋活动频繁,存在着明显的两个高值中心,分另Ij位于蒙古国中部和中国东北地区北部;夏季南方气旋活动频繁,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及日本南部海面。南北气旋活动频数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统计结果可增加对东亚温带气旋活动规律的认识和了解,并为预测和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0.
利用贵州省预报业务常规、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FNL1°×1°再分析资料、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分析2020年6月29日铜仁市东部高空西北气流影响下的特大暴雨环境场特征,地面中小尺度场特征以及3家数值预报模式检验,初步分析产生此次特大暴雨的可能成因是在副高东南退,东北冷涡槽后高空西北气流维持,低层冷平流下传西输,地面辐合维持增强为涡旋,地面东路弱冷空气侵入,能量锋区斜压性增强;短临监测发现雷达回波有列车效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共轭配置,中层气旋式辐合;初步得出了西北气流影响下弱天气尺度环境场的铜仁市东部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