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2篇
  免费   3633篇
  国内免费   2023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567篇
地球物理   11911篇
地质学   5136篇
海洋学   484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1219篇
自然地理   140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666篇
  2020年   558篇
  2019年   661篇
  2018年   630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837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1085篇
  2008年   862篇
  2007年   969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914篇
  2004年   842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658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567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483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for maximizing the control efficiency in actively controlling the elastic structural responses during earthquake is proposed. Study of optimal linear control using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hows that applying active control is ver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responses for long‐period structur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n adverse effect in increasing the absolute acceleration response. The extent of this adverse effect redu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refore it poses a limit on the maximum control force in order to provide maximum control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is shortcoming, maximum control energy dissipation is used to define the most effective optimal linear control law. Less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response are expected as larger control force is applied, but there is always a limit that maximum control energy can be dissipated.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is limit depends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and a general trend is that the maximum control energy decreases as damping increases. Finally,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n a six‐storey hospital building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optimal linear control on a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 from the control energy perspective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earthquake manifestation features, a causative relation between geodynamic regime and seismicity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zone and continental shelf of Vietnam. The probabilistic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ground shaking effects at Nha Trang city aswell as for the entire study area. Short, intermediate and long term predictions of ground shaking (in the form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maps) show high risks in the coastal zone of central Vietnam and in the southeast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993.
INTRODUCTIONItisanacknowledgedfactthataragonite,ahigh pressurepolymorphofCaCO3 ,occurswidelyasanindexmineralofhigh pressureandlow temperaturemetamorphism (glaucophaneschistfacies)withinthegeodynamiccontextofsubduction obductionandcontinentalcollision (Liou…  相似文献   
994.
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的沙产业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樊胜岳  周立华 《地理科学》2000,20(6):511-516
我国土地沙漠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与治理,目前沙漠化土面面积仍然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率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这主不要求我们对以生沙漠化的研究治理进行反思,寻找它的症结所在,现代经主要是由于人为过度经济以对资源的坡坏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而沙漠化治理措施恰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沙产业理论,将沙漠化的防治和发展经济密切结合起来,为我国的沙漠化防治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杨修群  谢倩 《气象学报》1996,54(6):719-721
利用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异常模式的30a模拟结果,对模式ENSO的变化性及多重时间尺度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建立了一ENSO循环多重时间尺度过程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相似(Analog)模型,并提出了ENSO循环主周期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指出:和观测事实类似,模式ENSO过程确实涉及到三种时间尺度,即3—4a主周期振荡(LF)、准两年振荡(QB)和年循环(AC);其中,QB过程是线性海气耦合系统的本征模态,年循环(AC)对其形成没有本质的影响;3—4a主周期振荡(LF)是一非线性系统的自激振荡现象,其形成是线性系统的本征模即QB过程通过非线性机制尤其是通过大气辐合反馈加热的“单向性”过程在QB的暖态产生的减频增幅所致;平均年循环(AC)虽然不能对ENSO循环形成有本质影响,但它可明显影响ENSO循环的具体振幅和位相,使得ENSO循环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性并对季节循环具有明显的“锁相”特征;ENSO变化性确是LF、QB以及AC多重时间尺度相互作用形成的。本文提出的ENSO循环时间尺度选择机制不仅解释了主周期振荡的形成过程,而且也较好地解释了ENSO变化的谱,因此,这一机制更接近于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996.
北部湾地震的动力学参数与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震源机制和动力学参数方面讨论了北部湾地震的震源应力场,结果表明,主震是在北东东向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同时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如破裂长度,地震矩,应力降,破裂面积和平均位错等,并探讨了非线性地震与较大余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冯德益 《华南地震》1996,16(4):1-10
利用反映震级-频度关系的参量C值,η值,b值和b值谱以及反映地震空间分布的森下指等研究了近海地震活动的一些主要特征,发现近海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指标及图象的变化特征与陆地上强震前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给出了新研究的可用于近海及滨海地区强震预报的短期和临震  相似文献   
998.
地震断层气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气测量是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断层气测量具有实用、轻便、快便、价廉等优点,在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活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本文对断层气测量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和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探讨了我国地震断层气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简单介绍了几种断层气监测新技术及新型气敏传感器。  相似文献   
999.
李天 《四川地震》1996,(4):62-70
由炉霍,道孕,乾宁三条次级断裂左阶斜列组合而成的鲜水河断裂带的北西段。在断裂左旋走滑运动中,普遍出现断裂的枢纽运动。在产生的枢纽轴部,是强震发生的最佳地质的构造部位。近代发生的1973年炉霍7.6级地震,1023年炉堆道孕间介促7.3级地震,1893年乾宁7.3级地震,都分别发生在断裂的枢纽轴部,审由于枢纽部易于造成闭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对于水库围堰后猛然增加的地震活动,人们普遍关心两个问题,第一是这些地震的成因,第二是这些地震能对大坝安全性带来多大的影响。位于四川省乐山地区的铜街子电站在蓄水后地震活动骤然增高。本文通过对地震活动的分布范围、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以及地震活动与库水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判定这些地震系铜街子电站蓄水后所诱发的地震。为了估计该水库所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本文通过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试图对诱震震级上限给出一个估计,但各手段所给出的结果却不完全一致,这说明目前的预测手段的不完善。在对各手段给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之后,认为铜街子电站最大可能诱发地震震级上限在5.0级左右。当然,也可能以较小震级的震群型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