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实测三峡水库135m运行阶段永久船闸下引航道及口门区泥沙淤积与水沙因子变化,计算分析了下引航道及口门区的淤积量及分布、拦门沙淤积形态、淤积机理及清淤时机,建立了口门含沙量与长江含沙量、口门斜流流速与长江流量、拦门沙淤积高度与来沙量等关系;并结合倒灌异重流理论,计算验证了下引航道及口门区异重流、环流淤积。结果表明,下引航道及口门区主要集中在主汛期(7~9月)淤积,汛末(10~12月)进行一次清淤即可满足航深要求。  相似文献   
52.
正1 Geography Location At 16:30 on August 3rd,2014,Ludian County,Zhaotong City,Yunnan Province(27.1°N,103.3°E)was hit by Ms 6.5earthquake,with the maximum intensity is 9 and epicenter depth is around 12 km(Figs.1 and 2).  相似文献   
53.
胡培  陈晓宏 《水文》2013,33(1):38-43
以东江流域控制站点博罗站为代表,通过构建一维水流水温模型,计算分析了东江三大水库不同出库流量对下游惠州河段水温的影响,探讨了该地区基于水温的鱼类生态调度目标,提出了东江三大水库3月份的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江三大水库出库流量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博罗站3月份水温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变化并不明显;在博罗站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东江三大水库出库流量的变化对博罗站水温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白盆珠水库的影响最为显著.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博罗站流量320m3/s的情况下,保持白盆珠水库3月份最小出库流量为30m3/s,有利于东江下游惠州河段的生态条件改善.  相似文献   
54.
滦河下游河道及三角洲地貌的近期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刚  殷勇 《地理研究》2010,29(9):1606-1615
自20世纪80年代滦河上中游大型水库的修建以及下游农业用水量的激增,滦河下游水沙锐减。至桃林口水库修建后,滦河入海水量减至5.96亿m3/a,下泻泥沙减至2.43万t/a,滦河断流趋势日益严重。本文选择1979年至2007年多期遥感影像,探讨在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影响下滦河下游河道及三角洲地貌的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滦河下游水沙量的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下游河道萎缩。由于上游水库的拦截以及下游河道搬运能力下降,入海泥沙量大幅减少几至断绝,致使滦河三角洲主汊道1984年改道后并未发育形成新的三角洲叶瓣,入海汊道由多汊萎缩为单汊,三角洲逐渐转入全面侵蚀阶段。  相似文献   
55.
2007年梅雨锋降水的大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陶诗言  卫捷  张小玲 《气象》2008,34(4):3-15
2007年6-7月在华南、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先后出现东西走向静止锋暴雨,引起粤东和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了这3个地区静止锋暴雨的动力学、热力学结构的异同点.2007年7月引起淮河洪涝的主要强降水是7月8-9日的暴雨,分析了引起这场强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梅雨锋深厚的锋生过程和气旋生成过程.主要结论为:(1)华南前汛期降水、长江梅雨期降水以及淮河强降水出现时东西向静止锋在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结构相同,可通称为"梅雨锋".(2)2007年淮河静止锋暴雨的出现,是由于中国东部上空有深厚高空槽发展,诱导梅雨锋上气旋生成过程和深厚的锋生过程.气旋生成过程和锋生过程使梅雨锋上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了致洪暴雨.  相似文献   
56.
黑河下游分水对额济纳绿洲植被恢复效果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6、2000、2002和2006年4个时期的TM数据,计算了额济纳旗绿洲的NDVI,根据NDVI大小划分裸露地、稀疏植被区、中等植被区和茂密植被区4个等级,对比分析黑河分水前后额济纳旗绿洲NDVI的面积变化,了解黑河分水对下游植被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1996~2002年,额济纳旗绿洲植被一直处于退化阶段;2006年,经过黑河连续7a的分水,下游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得到了缓解和恢复。  相似文献   
57.
李铮  何川  杨赛舟  杨文波 《岩土力学》2018,39(5):1767-1774
依托毗邻深圳水库的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研制了以控制渗透系数为核心的围岩-支护体系新型相似材料,利用自制渗流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不同高度的动、静作用水头对水压力、排水量及渗流场的影响。试验表明:地下水位较高时,注浆圈内壁经历块状润湿、浸润线状态、完全湿润、拱腰以上挂满水珠、间断性水流线等过程,而随着作用水头的降低,渗流速度减慢,渗流时间大幅增加;随着静水头高度降低,各特征点水压力呈近似线性下降,且作用水头越小,相同位置二衬和注浆圈背后的水压力值更加接近,而隧道排水量测试的离散性也越小;动水头作用下,水压力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其时间效应不利于结构稳定,而动水头下降过程中浅埋处更易受到影响,需加强隧道顶部的承载及抗渗设计,隧道排水量值随动水头下降呈减小的趋势,且降低相同水位差所需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8.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与河床自动调整作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实测河道测图资料及水沙资料,首次利用断面地形法和输沙平衡法较全面地系统地计算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的冲淤变化及其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宜昌-大通段呈冲槽、淤滩、淤汊特征;同时剖析和验证了长江中下游河床具有较强的自动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9.
Stream channel changes are often assumed to propagate downstream of the disturbed or urbanized reach, especially where the main controlling variables of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vary regularly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A survey of bankfull cross-sectional sizes at 10 stations along a tropical stream shows that downstream propagation of the disturbance may not always occur. Serial 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reduction in channel size induced by urbanization did not extend beyond the urbanized reach. Furthermore, local channel change did not alter the downstream log linear trend between channel size and basin area. Apparently, the storage of floodwaters and sediments on floodplains reduced the downstream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60.
马字发  张会平  马元旭  赵旭东 《地质学报》2022,96(10):3658-3673
河流系统是研究构造、气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也是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河流系统中河道沉积物运移深刻影响着地貌演化的进程,而沉积物粒度的沿程变化特征与趋势则可以揭示有关泥沙动力学的重要信息。目前,关于河道沉积物粒度存在沿程变化现象已有大量研究,但河道沉积物粒度沿程变化的具体机制尚存争议。此外,河道沉积物粒度沿程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也尚未明确。本文总结了全球河流河道沉积物粒度沿程变化及其不确定因素的分布状况,并调查了磨蚀、水力选择性搬运及综合作用对沉积物粒度沿程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沿程细化机制研究中,磨蚀作用过程的探析相对较少。磨蚀由研究区岩性决定,并且非耐磨性岩性颗粒会产生强烈的质量损耗。虽然磨蚀对河道沉积物沿程细化的影响有限,但在河道上游以劈裂和切削方式引起的磨蚀过程不能忽视。相较于磨蚀,水力选择性搬运或分选过程受到广泛关注,说明水力分选在自然界河流沉积物粒度沿程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也有部分研究探讨了河道沉积物粒度沿程变化的综合影响因素,并且发现由于有些因素干扰河床沉积物在沿程方向也会存在粗化现象。粗化一般发生在山区坡度较陡、河流源头崩积河段,而引起粗化的因素主要有支流的汇入、沉积物横向输入、高能泥石流以及冰川作用补给、人为河道改造和大坝修建等。现有的研究表明河道沉积物粒度沿程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变化特征受多时空因素的影响,河道沉积物粒度沿程变化特征及其与外界因素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仍需要利用大量室内室外调查和分析,揭示不同时空尺度河道沉积物侵蚀搬运过程,深化对河流地貌演化及其驱动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