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86篇 |
免费 | 1264篇 |
国内免费 | 5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97篇 |
大气科学 | 285篇 |
地球物理 | 810篇 |
地质学 | 1608篇 |
海洋学 | 240篇 |
天文学 | 37篇 |
综合类 | 1291篇 |
自然地理 | 15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205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313篇 |
2016年 | 273篇 |
2015年 | 318篇 |
2014年 | 410篇 |
2013年 | 468篇 |
2012年 | 516篇 |
2011年 | 524篇 |
2010年 | 443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452篇 |
2007年 | 448篇 |
2006年 | 449篇 |
2005年 | 373篇 |
2004年 | 362篇 |
2003年 | 282篇 |
2002年 | 222篇 |
2001年 | 205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大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至2005年城市缺水为11 042.5×104m3,占需水量的17.1%,其中大连城区(金州以南地区)缺水9 890×104m3,占缺水量的89.6%.开发利用滨海河谷地下水资源,建立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不仅可以治理大连地区严重的海水入侵问题,增加水资源量,满足当地农业及生活用水,同时可弥补城市供水的不足.根据前人工作成果分析及野外实地勘查,大连市适于建设河谷型地下水库的滨海河谷有22条,建成后的总库容量103 602.9×104m3,开采资源量25 766.88×104m3,可增加开采资源量1 2 542.45×104m3.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城市应急管理模型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各类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时有发生 ,尽管各有关部门的抢救队伍在实施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各抢险救援力量专业单一、分散行动 ,形成不了合力 ,难以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或特大突发性、综合性、大面积的城市事故灾害 ,特别是像地震以及的美国的 9 1 1那样突发性事故。我们目前开展的震害预测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只是针对地震的 ,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要应对城市各种重大突发事件 ,城市有必要建立一种应急机制或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数字城市”的思想 ,通过一个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平台 ,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地震等政府部门 ,为市民提供快速、及时的各种救助和相应的服务。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合行动 ,从而有效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45.
采用决策树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湖泊水华预警模型。决策树方法预测水华爆发时机,非线性回归方法预测水华爆发强度,并运用信号灯显示方法,划分出水华爆发的预警区间。以北京六海为例,模型结果表明来水水量Q,温度T和总磷浓度是影响“六海”湖泊水华爆发的主要影响因子,选择叶绿素a(Chl-a)<30 μg/L的预警信号为绿色,30 μg/L60 μg/L为红色。当每月来水量Q>79.0万m3或来水量Q<79.0万m3,水温<13.4℃,预警指标为绿色;Q<79.0万m3,水温T>13.4℃,水华预警为黄色;Q<38.7万m3时,T>23.25℃,TP>0.13 mg/L,水华预警为红色。对模型结果分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于限制因素发生变化时的水华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并且结构简单,输入输出关系明显,结果易于解释。 相似文献
146.
在灰色聚类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白化函数生成灰色聚类矩阵,并以常州市第Ⅱ承压地下水为例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常州市大部分第Ⅱ承压地下水水质优良,达到了Ⅰ类水,未遭受外来物质的污染,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7.
依托中国15个重要旅游城市,基于雾霾主导因素PM2.5观测数据、遥感气溶胶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回归方法模拟绘制PM2.5时空分布图,分析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5年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年均质量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明显呈现夏季低、冬季高、春秋季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2)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在不同等级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其PM2.5质量浓度整体规律为副省级市>直辖市>地级市;3)月均尺度上各重要旅游城市的宜游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且2015年春冬季月份宜游城市明显增多;宜游时间较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空气质量优良的东南部沿海和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地级市和部分副省级市,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宜游时间则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48.
枣庄南部岩溶塌陷发育,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对居民生产、生活构成威胁。通过对影响岩溶塌陷的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资料,采用信息预测的方法,对枣庄南部岩溶塌陷进行风险预测及评估,并对不同地段的岩溶塌陷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从而为枣庄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保护与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结合临沂市几年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和探索,对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背景、概念及范围进行了论述。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流转的制度已与当前农村经济,特别是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严重不适应,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已势在必行。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对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失地农民的权益,推动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规范土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