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231.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Rb and Sr in sediments with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from profile H3 on the northern lacustrine bottomland 13 m above the Huangqihai Lake surface in 1986,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cord of palaeolake stand st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nd winter monsoon change. First, these samples are separated into thre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i.e., total sediments, 77–20 μm and <20 μm. Second, the chemical elements—Rb and Sr—of the grain size separation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Then the elements compositions of these samples are measured using VP-320 mode fluorescence spectrum instrument, respectively.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 is measured using Kappabridge KLY-3 mode instrument made in Czech AGICO Compan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elements and the ratios varied regularly with the grain size. But 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sediments <20 μm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amples. Therefore, the ratio of Rb/Sr in the fraction <20 μm from the lake sediments reflecte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weathering in the deposition sites. It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summer monsoon-induced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fluctua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32.
Phase delays between two Nino indices-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Nino regions 1+2 and 3.4(1950-2001)-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are detected by wavelet analysi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are two types of period bifurcations in the Nino indices and that period bifurcation points exist only in the region where the wavelet power is small. Interdecadal variation features of phase delays between the two indices vary with different time scales. In the periods of 40-72 months, the phase delay changes its sign in 1977: Nino 1+2 indices are 2-4 months earlier than Nino 3.4 indices before 1977, but 3-6 months later afterwards. In the periods of 20-40 months, however, the phase delay changes its sign in another way:Nino 1+2 indices are 1-4 months earlier before 1980 and during 1986-90, but 1-4 months later during 1980-83 and 1993-2001.  相似文献   
233.
北太平洋柔鱼不同群体耳石日增量对海洋环境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霈武  王岩  方舟  陈新军 《海洋学报》2022,44(1):101-112
为了研究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索饵场不同群体耳石日增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梯度森林法和广义加性模型对2010-2016年在北太平洋采集的柔鱼进行了耳石日增量与海洋环境间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 a,秋生群体柔鱼个体的日龄范围为165~345 d,冬春生群体柔鱼...  相似文献   
234.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就北印度洋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展开分析,以期可为海洋水文保障、防灾减灾、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58-2001年期间,北印度洋低纬度海域、索马里至斯里兰卡一带的大范围海域的海表风速表现出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基本在0.01-0.02 m·s-1·a-1;呈显著性递减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亚丁湾、红海、波斯湾、斯里兰卡北部零星海域、以及缅甸仰光西南部近海等小范围海域,约-0.01-0.005m·s-1·a-1;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海域的海表风速在近44年期间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2)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海域的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061m·s-1 ·a-1的速度显著性震荡递增,震荡区间在5.0-5.5 m·S-1之间;(3)不同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很大差异:冬季和夏季,大部分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显著,春季次之,秋季仅在赤道附近一带海域呈显著性递增;(4)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存在显著的2.0年、2.6-3.7年、5.2年的变化周期,以及26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235.
如何量化人为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涉及人为影响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塔里木河上游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对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反响强烈,主要表现在其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随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而发生的变化.本研究借助于3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空间分析方法,较系统分析了1990-2002年塔里木河上游地区阿克苏绿洲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人为影响指数,定量揭示人为开发利用活动的空间变异、强度分布.研究表明,以阿克苏绿洲中心所在的人工绿洲系统为人为影响程度相对高的区域,广大的荒草地、沙地和部分水域为人为影响低的区域.2002年的人为影响特征与1990年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人为影响指数较高的区域面积在不断扩大,这与近年来当地人口数量上升导致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和通过毁林、毁草来拓垦耕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36.
长沙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的收入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出境旅游消费,分析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抽样调查方法获得基础数据,将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出境旅游出游方式和意愿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得出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出游方式差异不大,出境旅游意愿存在较大的差异。将收入水平与出境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因素、停留时间等变量进行对应分析得出: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在出境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因素的选择差异不大,在出境花费意向、停留时间、出境旅游目的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7.
本文利用龙门山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剖面、弹性波速和流变实验数据等,建立了汶川地震相关构造单元的地壳流变结构.川西高原和龙门山构造带的地壳流变结构中存在多个塑性流变层,而四川盆地地壳基本没有出现塑性流变层,这种复杂的流变结构是汶川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基础.岩石破裂-黏滑-摩擦实验表明,以二长花岗岩为代表的震源区岩石具有很高的破裂强度和摩擦强度,能够承受极大的差应力和积累巨大的能量,这是高角度逆断层能够滑动和汶川地震强度大的原因之一.高流体压力是高角度逆断层滑动和触发汶川地震的另一个必要条件,而龙门山断层带内可能存在这种比较高的流体压力.  相似文献   
238.
根据1961—2010年热带气旋资料,按登陆地段或移动路径将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分为11种路径,分析各种路径的致灾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热带气旋雨灾最严重的区域位于北部和中部沿海,风灾最严重的是南部沿海;从路径来看,降水强度最强是登台入闽北路径,强风区域最大的是直接登陆闽南路径和登台入闽中部路径,风力最强的是登台入闽南路径。采用相关系数客观赋权法建立了致灾因子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不同热带气旋路径致灾因子风险等级,登台入闽中和登台入闽北路径风险最大,其次是直接登陆闽南和登陆珠江口及以东路径;高风险区域 (包括次高危险和高危险区) 集中在沿海地区、闽西和闽北的局部。  相似文献   
239.
为分析不同蒸散发模型在新疆喀什地区的适用性,结合国内常用两种蒸散发计算方法,应用区域实测蒸发数据,按照年、月、季三个时间尺度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的适用性和精度。结果表明:VIC模型在年尺度上适用性好于P-M模型,但在夏季和秋季尺度上,P-M模型好于VIC模型,各模型在夏季蒸发计算上好于其他季节。研究成果对于喀什地区蒸发计算提供重要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40.
卞馨怡  毕二平 《地学前缘》2019,26(4):279-286
本研究采用批实验方法探究了不同形态洛美沙星(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特性。LOM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数据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随着溶液pH值增大,洛美沙星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且pH值在洛美沙星pKa1与pKa2间吸附量达到最大。不同形态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排序为LOM^±>LOM^+>LOM^-。溶液离子强度和无机阳离子种类对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影响十分微弱,但均明显抑制了LOM^±的吸附,且离子强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不同无机阳离子抑制程度排序为Mg^2+>Ca^2+>K^+>Na^+。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内层络合和阳离子交换;LOM^±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阳离子交换、氢键作用和静电引力作用;LOM^-与高岭土表面存在较大静电斥力,导致吸附量很小,可能是外层表面络合引起少量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