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559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3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宁宝英 《冰川冻土》2021,43(1):107-123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冻土退化、冰川退缩、海冰减少等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使得资源勘探开发与国际新航道开通成为可能,北极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依据2009—2019年6月期间有关北极研究的408篇ESI高影响论文,对发文量、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国家、研究方向等字段进行分析,从自然科学角度,宏观而...  相似文献   
102.
The degradation of the Jobourg fault-scarp occurred by cryoclastic processes in a periglacial environment during a part of Quaternary time. An attempt of quantification indicates a bulk scarp erosion of about 39 m3 m?2, while the head accumul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ault scarp only represents 4.6 m3 m?2. To cite this article: M. Font et al.,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171–178.  相似文献   
103.
天然金红石光催化降解藏红T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天然金红石悬浆体系中藏红T的脱色条件及其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催化剂投入量、光强、气流量、催化剂粒径、反应气氛等实验条件对藏红T脱色速率的影响,阐述了实验过程中无机离子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该反应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溶液初始pH值为2.5时,藏红T的脱色速率要比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快得多;增加光强度能较大地提高反应的降解速率;催化剂最佳投入量为1.3g/L;在氧化气氛下该反应比在非氧化气氛快得多;通入气体的流量在40L/h最合适;反应溶液中有氯离子溶出说明有机物中的含氯部分被降解。本研究为光催化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4.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本文重点论述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和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并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机制,最后展望了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5.
爱沙尼亚干酪根催化降解生烃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爱沙尼亚油页岩干酪根为对象,利用热模拟实验方法和化工催化原理,考察了不同介质对干酪根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从热解生烃量、生烃组成特征及生烃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膏岩对干酪根的生烃具有明显催化作用,碳酸盐岩对干酪根的生烃具有一定反催化作用,各种盐类对干酪根的生烃量影响较小。干酪根热解动力学研究表明,生烃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与视频率因子A两者之间不是独立变化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关系,即:E与lnA之间服从直线关系(R=0.99),这些认识对于深入探讨爱沙尼亚油页岩干酪根的化学结构、建立热解动力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和DN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洱海沉积物中有机碳、氮,提取了沉积物中的DNA。有机碳氮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降解主要发生在表层10cm;7cm前后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微生物电子受体改变,所以有机质的降解方式不同,出现不同的特征。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早期成岩过程。  相似文献   
107.
重视和加强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1世纪议程》土地荒漠化定义,从全球环境研究角度,论述了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地退化及其危害和开展中国东部地区土地退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点面结合的初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08.
109.
父亲是世纪同龄人 ,从 50岁到 80岁是他生命的春天。他以常人在这个年龄难以迸发的热情、智慧、不懈努力和顽强开拓的精神 ,在地质战线上为新中国建设辛勤耕耘 ,是一位在地学领域涉足宽广、具有科学预见能力、富有领导组织才能的科学家和领导者。他总是关注未来 ,特别热心于培养年轻人 ,对建立一支高水平、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地质队伍下了很大功夫。父亲沉静善思、富有哲学头脑 ,他的许多预见性学术观点和开创性思维都源于他宁静淡泊的心态。没有浮华和功利 ,这便是他智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0.
Climate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Sud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exists an impressive amount of work for Sudan showing the anthropogenic degradation of natural vegetation cover. However, there are few examples of consequent climatic changes in literature. This work, thus, seeks to assess such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orcing on various climatic pattern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Within the frame of the pres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quite striking and are in concordance with scientific contentions that such land degradation could result in climatic modification. Higher temperature and less rainfall, sunshine duration and global radiation have been noticed. Evapotranspiration has responded more to the warming and drying conditions, thus showed signs of increasing rates, especially during the wet season. However, the extent of increase seems to have been suppressed by the decrease in sunshine dur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as well as the inconsistent behaviour of wind speed. Changes i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within-year monthly observations have also occurred, thus suggesting an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extremes. The observed climatic modification in the country has exaggerated the insidious drought conditions. The present findings are hoped to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assist in considering policy respons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