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7篇
  免费   1277篇
  国内免费   2067篇
测绘学   1228篇
大气科学   533篇
地球物理   2026篇
地质学   5186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030篇
自然地理   47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平—水塘剖面、墨江—元江剖面和其它地段的岩石应变及磁组构进行了分析,表明应变强度的校正磁各向异性度PJ从断裂带向西至三叠系明显降低,变形强度向西迅速减弱。磁化率椭球体主轴展布反映出剪切带内、外变形方式的改变。剪切带内,以水平走滑运动为主;向西则以水平缩短为主。在应变分析中,对断裂带内的S—C组构两组面理夹角、杏仁体和石榴石应变标志体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剪切带内的磁组构和岩石组构间关系较差。此外,还对这两条剖面中的三叠系进行了应变和磁组构分析,找出了它们与磁化率椭球体对应轴率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对海洋来源的Vibro sp.QY102的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液体培养基成分为(w/v):0.5%褐藻酸钠;0.4%蛋白胨;0.3%KH2PO4;0.7%K2HPO4.3H2O;2%NaCl;0.01%MgSO4.7H2O,pH=6.0。按3%的接种量接入培养基,30℃150 r/min振荡培养120 h,产酶达到10.2 U/mL,为优化前的4.5倍。Mg2 是该菌株产酶所必需的,这在其他褐藻胶裂解酶生产菌株中未见报道。该菌株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大规模制备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在大型压力容器的部件焊接过程中,由于预热、焊接等工艺流程会导致各部件产生变形,从而引起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产生变化。为保证压力容器成品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在制造过程中实施变形监测,依据变形数据适当调整焊接工艺流程,控制变形量。提出采用智能全站仪配以自动变形监测软件对大型压力容器焊接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性好,能同时给出位置和姿态变形数据。  相似文献   
64.
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IS数据管理与图形显示的优势、组件技术,设计了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变形监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65.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有其特殊性.大厂超大型锡矿产出于南丹-昆仑关基底性深大断裂带上,经过多旋回构造-岩浆活动使矿质继承叠加,最后聚积于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中.大厂超大型锡矿床是各种成矿因素良好匹配,并经长时期的多重富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Jurassic Tectonics of North China: A Synthetic View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This paper gives a synthetic view on the Jurassic tectonics of North China, with an attempt to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the stepwise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Jurassic sedimentation, deformation and magmatism in North China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earliest Jurassic is marked by a period of magmatism quiescence (in 205-190 Ma) and regional uplift,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characteriz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The Early to Middle Jurassic (in 190-170 Ma) was predominated by weak lithospheric extension expressed by mantle-derived plutonism and volcanism along the Yanshan belt and alongside the Tan-Lu fault zone, normal faulting and graben formation along the Yinshan- Yanshan tectonic belt, depression and resuming of coal-bearing sedimentation in vast regions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The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stage started at 165y.5 Ma and ended up before 136 Ma; it was dominated by intensive intraplate de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multi-directional compressions. Two major deformation ev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One is marked by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beneath the thick Upper Jurassic molasic series in the foreland zones of the western Ordos thrust-fold belt and along the Yinshan-Yanshan belt; it was predated 160 Ma. The other one is indicated by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y at the base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and predated 135 Ma. During this last stage, two latitudinal tectonic belts, the Yinshan-Yanshan belt in the north and the Qinling-Dabie belt in the south, and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were all activated by thrusting; the NCB itself was deformed by the NE to NNE-trending structural system involving thrusting, associated folding and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ing, which were spatially partitioned. Foliated S-type granitic plutons aged 160-150 Ma were massively emplaced in the Jiao-Liao massif eas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indicate important crustal thicken  相似文献   
67.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子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硅化带大脉"型铀矿产出,又有"交点"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在论述下庄矿田铀成矿地质环境、铀成矿特征及铀矿定位条件基础上,分析了湖子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 6009号硅化断裂带,在其北段找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在其南段找"交点"型铀矿;②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6009号带之间成矿部位,寻找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③NW向、近EW向辉绿岩脉与NNE向、NE向构造交汇部位(交点),寻找"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68.
变形分析的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伍生 《测绘工程》2008,17(3):37-40
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极为重要。变形分析建模的方法很多,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其中之一。文中结合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资料和工作经验,运用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预测分析。简述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基坑变形分析的BP神经网络的具体模型结构,将神经网络方法预报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效果较好。该成果对生产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以1999-2004年间中国西部地区近650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高张力样条”函数内插算法获得了连续地壳形变场。结果表明,相对于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中国西部现今地壳运动西强东弱,北向运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东向运动逐渐增强,青藏高原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主应变从西向东由压缩应变转变为拉伸应变;最大剪应变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及其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似乎集中发生在印度板块北东向挤压欧亚板块的两条共扼带内,与地壳形变场有一定对应关系,地壳形变的高应变率区为中强地震多发地带。  相似文献   
70.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搬迁建设导致大量高切坡的形成。未及时治理或治理不当的高切坡,不同程度地发生破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了地质灾害。因此,科学认识及治理高切坡十分必要。重庆市万州区高切坡主要有风化及差异风化、崩塌和土体滑塌等破坏形式。影响破坏的因素主要为工程地质条件、气候及时间效应。针对高切坡不同的破坏形式,以安全、经济及环境和谐的人文理念作为设计指导思想,充分论证了高切坡的防护方案,即:削坡、排水以及格构防护较适合万州区高切坡的防护。这些措施,既能很好地解决高切坡的防护问题,又能兼顾环保、降低造价。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三峡地区高切坡类地质灾害防护设计的参考。也可为其它流域类似问题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