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理想场所,资源潜力巨大。文章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成果,结合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背景,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温压稳定条件、气源形成条件、构造输导条件和沉积储集条件4方面,系统分析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探讨了南海北部陆坡中部神狐海域、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和南海北部陆坡东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类型与成因模式。结果认为,南海北部陆坡中部神狐海域主要发育扩散型水合物,而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主要发育渗漏型水合物,南海北部陆坡东北部海域则发育兼具扩散型与渗漏型特征的复合型水合物。  相似文献   
32.
Determination of soil heat flux in a tibetan short-grass prairie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Soil heat flux is examined using a new method considering soil thermal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 processes. Using this method, we determine that soil heat fluxes owing to soil thermal conduction and convection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Naqu site in the summer of 1998. Experimental analyses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are given.  相似文献   
33.
甘肃省地温场分布具有造山带高于挤压造山型盆地的特征,地温场分布与构造活动性密切相关。地热资源分布可分为隆起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类,隆起断裂型地热资源分布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3条造山带和纵贯秦祁的SN向构造带。沉降盆地型分布在安西一敦煌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群、陇西盆地群和陇东盆地等4个盆地中。SN向构造带是甘肃省地热资源目前开发最多地段。  相似文献   
34.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gabbro has been measured at 1.0 - 2.0 GPa and 320-700℃, and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has been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impedance spectra.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depends on the frequency of alternative current. Impedance arcs representing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grain interiors are displayed in the complex impedance plane, and the mechanism is dominated at high pressure.These arcs occur over the range of 102 - k× 105 Hz (k is the positive integer from 1 to 9).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and previous work, it is concluded that gabbro cannot form any high conductivity layer (HCL) in the middle-lower crust.  相似文献   
35.
构造岩带热源体热传导及其温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作用的热效应和温度变化是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探讨不同构造空间的侵位岩浆岩结晶PT轨迹的差别,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高温热源地质体向围岩传导热的过程,以研究该热源体的温度变化轨迹问题。设一定体积的热源地质体被分割成若干孤立体。随着分割数的增加,热源体的传导面积变大,分别相似处于封闭开放程度不同的构造空间的热源体。有限元数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处于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引张变形带,热源体传导热量的速度表现出慢→较快→最快的差别,相应它们的温度降低速率则是小→稍大→最大。模拟研究说明,某一热源体  相似文献   
36.
地球表面的温度信号向地下传播并影响地下温度剖面,这种温度剖面可从钻孔中测量,通过分析可重建过去表面温度变化.虽然认识到表面温度变化对地下温度和热流的影响已有很长时间,但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钻孔温度剖面才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钻孔气候方法与其他重建过去气候的近似方法不同,因为它是基于温度剖面测量与过去气候,即地表温度(GST)、重构参数的直接物理联系之上的.钻孔温度气候研究方法已被证实可以重建过去地表温度趋势,并且最终可结合表面气温序列估计其预观测平均值(POMs).钻孔温度剖面并不是地表温度的代用指标,而是地球大陆表面能量平衡的直接测量.这种地下的信号通过热扩散衰减非常快,因而对从地下温度测量数据中提取过去气候变化信息的方法施加了一个物理限制.描述由钻孔中测量的温度—深度剖面来重建GST历史的基本特征及问题.  相似文献   
37.
随机固-热耦合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康健  赵明鹏  梁冰 《岩土力学》2005,26(1):135-139
1. 大连轻工业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 116034;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辽宁 阜新 123000  相似文献   
38.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7000 m超深层广泛发育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储层,其复杂的溶洞-裂缝系统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分尺度精细刻画断控岩溶输导体系三维内部结构.首先采用断裂增强滤波技术,提高超深层地震数据信噪比.其次,根据断控岩溶输导结构的地震反射特征,将其划分为大、中、小三种不同尺度结构模式.大尺度结构包括大型走滑断裂、溶洞及伴随的岩溶塌陷,具有规则的断裂强反射和“串珠状”反射的震相特征;中尺度结构主要为走滑断裂附近横向发育的次生断层及伴随的岩溶局部塌陷,具有杂乱强反射震相特征;小尺度结构为弥漫整个输导介质的背景裂缝,具有杂乱弱反射震相特征.单一的地震属性很难全面地描述断控岩溶输导介质,通过属性分析,明确了三类结构模式的敏感地震属性群,利用贝叶斯聚类融合技术,分别对三类结构模式的敏感地震属性群进行融合.最后,将三类结构模式的融合地震属性分别采样到三维输导介质网格中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建立缝洞连通体结构模型,为后续的岩性物性预测和流体识别提供三维输导体系连通体模型.

  相似文献   
39.
采用圆柱坐标系下完纯导电劈模型的磁流源并矢Green函数的矢量本征函数展开式计算钻铤V型槽内随钻感应测井仪器的响应.计算发现,V型槽张角的变化对电磁场不同分量的影响规律不同.若只采用传统的感应测井仪器,V型槽的张角可尽量小一些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信号强度.若采用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需对V型槽张角的取值进行折衷考虑.由于在具有不同张角的V型槽内接收信号的强度不同,在对地层视电导率进行刻度时需根据V型槽张角确定标准值.计算还发现,电磁场不同分量对方位角的依赖程度不同,侵入带电导率对不同分量接收信号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而不同分量接收信号的径向探测深度不同.  相似文献   
40.
毛小平 《地球学报》2018,39(2):216-224
在地热研究中地热田高地温的形成原因、为何地热田深部会出现低地温梯度等说法不一, 未有定论.本文对前人所提出的地温场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 采用地热场正演模拟手段, 对有异常热源供热-岩浆囊和无热源的热传导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多数异常热源如岩浆囊, 相对于地质演化时间尺度而言, 其冷却速度较快, 并不能直接为地热田供热; 寻找地热田主要在浅部有一定厚度的好的热盖层和深部有高导层的区域进行; 构造运动所引起的物性-热传导性的横向不均匀性才是引起高地温场的主控因素; 地热田在垂向上温度随深度呈镜像倒影关系, 会呈现浅层地温高, 向深部地温梯度急剧减小, 直到"高导均化深度", 大量地热田温度实测结果说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