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李俊萍  胡立 《探矿工程》2013,40(7):111-113,116
设计了3种烧结温度和2种升温速率,利用仿真分析软件CFD对热压钻头烧结过程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烧结过程的温度场分布均存在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石墨模具和钻头胎体间的温度差异也随之增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差会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减小。由于温差的存在,保温时间应该根据模具壁厚、钻头规格和胎体配方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2.
北极多年海冰的渡夏与冰脊形成的初始阶段均属于海冰升温的热力学过程。在卤水作用下,海冰在升温过程中需要融化内部的固态冰以达到温盐平衡。为研究海冰升温过程中盐度对宏观热力学性质的影响,本文设计了冰块试样在水中的一维浸没试验。将具有相同初始温度 (-32℃)、不同盐度 (0 ppt, 2.65 ppt, 12 ppt) 的冰试样浸至 0.2 ℃的淡水环境中,并测试试样内部温度场与厚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盐度海冰的最终冰厚增加量超过 31%,而淡水冰则仅为 15%。海冰内部卤水的活跃改变了海冰的宏观比热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潜在的内能变化量。同时,将内能变化的实测结果与 Schwerdfeger 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真实环境中在海冰卤水迁移引起的盐度不均匀分布与卤水外排使得 Schwerdfeger 模型无法准确描述海冰升温过程中热力学性质。此外,通过对新生冰进行冰晶测试中所观测的柱状结构及晶粒尺寸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3.
从海水质量守恒律、盐量守恒律、动量守恒律、熵变化律和海水状态律出发,给出了低频变密度海洋运动的原始控制方程和它的各类实用形式。在推导的过程中着重明确控制方程各种近似形式的数学物理意义,这使我们在使用这些方程时更严格、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4.
沉积层中水合物热分解是一个含有水合物相变的热传导过程,相变界面的演化过程是水合物分解规律及相关灾害分析的最基本问题。文中在试验观测和分析实际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合物沉积层中混相多相变阵面多区域的热传导理论模型,并针对轴对称问题进行了系列数值模拟;模型试验测定了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中不同热源温度下水合物相变阵面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比,水合物分解相变阵面扩展的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5.
GAME/Tibet实验中感热通量计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回顾了前人对感热通量的分析研究,详细分析了计算感热通量公式的推导过程。结合GAME/Tibet那曲近地面通量观测站1998年6月6日到9月13日的观测资料验证了近地面层逆梯度热输送现象的存在;并比较了两种不同计算感热通量的方法。同时,对简化生物圈模式(SiB2)计算感热通量方案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1)由于用涡旋相关法测量得到的总体感热通量本身已经包含了非局地热(冷)泡运动的影响,所以在非均匀下垫面上,传统的闭合方案必然会“遭遇”能量不平衡。这里,非均匀下垫面可能是导致能量不平衡的关键所在。(2)在今后的有关热通量研究中,有必要仔细研究非局地热(冷)泡运动对热通量的贡献,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贡献,应用陆面过程模式研窑能量平衡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6.
We present a two-component supernova remnant model for the case of Magellanic remnant DEM L316 obtained from two-dimensional, axisymmetric 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We study different scenarios which consider a possibl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hells and also the effects of thermal conduction. Synthetic X-ray maps were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results in order to directly compare with the observed morphology of this object. We find a good agreement is achieved when thermal conduction is included, reproducing both the observed morphology and the total X-ray luminosity very well. Final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wo components of DEM L316 are not in physical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07.
The models about lithospheric thickness and thermal conduction inside the lithosphere and the top layer ofthe asthenosphere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four type regions: the midoceanic ridge, the extinct spreading ridge, the lithospheric fault fissure and the mouth of the extinct submarine volcanoes which are in deep sea bottom. The solutions of the models are found to be the same. The formula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lithosphere and the top layer of the asthenosphere, the lithospheric thicknesses to the heat flow and the crustal ages to the heat flow are obtained. The crustal ages and the lithospheric thicknesses of the central basin are calculated. And they are used to draw the lithospheric thicknesses and crustal ages maps of the central basin (in this paper both the central basin and the basin are the central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central basin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The lithospheric thicknesses, crustal ages and heat flow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analysed and it is thought that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undergone three episode-seafloor spreadings.  相似文献   
108.
利用自主开发的土体温度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土体剖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土体表面的覆盖层属性,对比分析了裸土和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剖面的热传递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热源作用下,土体剖面温度迅速上升到一定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初始升温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递减,最终平衡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衰减; 温度在土体剖面上的传递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混凝土板覆盖下土体的初始升温速率和最终平衡温度较裸土高; 土体剖面热通量反映了土体中热量的传递特征,其变化规律与上下土层间的温度差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09.
从地球物理场信息分析西宁盆地地热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斌  何世豪  李百祥 《地震工程学报》2011,33(2):149-154,165
在对西宁盆地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全面探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重力、地震、大地电磁测深、直流电测深等物探资料综合解释,揭示了西宁盆地隆坳构造格局和盆地性状,据地温场分布特征探讨了热储类型,指出西宁盆地中西宁坳陷属张性、张扭性,具有地温场高、地温梯度大的特点,且热储类型具盆地传导兼断裂对流型特征;大通、平安坳陷属压性、压扭性坳陷,地温场、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热储类型为盆地传导型.西宁断陷是地热开发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0.
李国华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8):18-19,22
图形数据输出是GIS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所有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探讨MapGIS的输出技巧,详细介绍了数据输出的方法和步骤,指出了输出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降低了工程输出的复杂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