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8篇
  免费   1242篇
  国内免费   1136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942篇
地球物理   2825篇
地质学   2984篇
海洋学   363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91篇
自然地理   45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2.
酆晓  丁丽青 《华南地震》1998,18(4):23-30
应用时空域层次分析新思路及我国地震科技攻关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前兆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对该区的地震前兆场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目前存在的区域前兆异常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现有的前兆监测方法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呈现出与正常动态变化相异的中期或中短期前兆异常反映,并具有相对丛集的总体特征。前兆异常场由东莞虎门重力、广州水化学等构成。最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近期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993.
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菏泽5.9级地夺前地下流体异常时空分布及其场兆、源兆特征。结果表明,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密切相关,断裂端部和交汇处是异常响应的第三地区。单位面积异常台项数,震中及附近地区远高于外围地区。震前1个月左右,异常台项月频次大幅度增高,单项异常的时间演化有持续型、完整型和突跳型三种类型。源兆异常具有中期、短期、临震异常配套、水化我组分同步异常变化、宏观异常多点成片、持续时间长、幅度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我国大陆58个Ms≥5级地震的震列资料,详细地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由地震异常持续时间计算地震异常预测的有效时间(即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时间的最优估值)的公式,经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检验,证明这一公式是保信、可用的。这为进一步深入开发的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日常地震会商中常震确定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问题,提供了定量分析判定依据,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  相似文献   
995.
Burst strain disturbance—A new test study on fracture precurs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Beforeanearthquakeocuurs,deformationvariationsobviouslyappearinseismogenicareaandnearbywhichwerereportedalot.Earl...  相似文献   
996.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Mw9.0地震.基于中国云南的舒曼谐振(SR)观测站的磁场观测数据,分析了与该次地震有关的SR疑似异常现象.分析表明,震前3 4天低阶谐振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幅度增强现象,以2011年3月8日(北京时间)这一天的现象最明显,南北向在7:00-10:00和12:00-15:00异常比较明显,而东西向只在12:00-15:00异常相对比较强.根据对2011年3月1-11日及对应每天前后各15天共41天的数据的联合分析,3月8日部分时间段的低阶谐振磁场差明显高于一倍甚至两倍标准差;相比而言,正常的一天内各阶磁场差要明显低于一倍标准差.最后,根据一些日本地震学者提出的SR异常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在云南观测站能观测到日本地震异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永胜观测站可以观测到日本地震引起的一阶到三阶SR异常,与发现的异常主要集中在低阶的现象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97.
2013年四川芦山Ms7.0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川西地区2010-2012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主要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和北北西向马尔康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该两断裂带(段)在2010-2012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②芦山7.0级地震前,测区内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而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宝兴、天全、康定、泸定、石棉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芦山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③重力场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和重力场累积变化动态图像均反映芦山7.0级地震孕育过程的最后2~3年出现较显著的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可视为该地震的中期前兆信息;本文第一作者等也曾基于该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本文的例子再次证明流动重力观测能较好地捕捉到强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特别是该过程最后阶段的重力异常变化信息.因此,区域流动重力场观测对未来强震的中-长期预测,尤其是在发震地点的判定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98.
A multi-functional high-frequency seismometer, a new instrumental system, is used for recording multi-point strain variations of rock samples in the proces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ain in each point appears burst disturbance synchronously besides a tendency variation before main fracture. The burst disturbance could probably be one of the short-impending precursors before great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999.
A magnetic anomaly map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shows two conspicuous north–south rows of long-wavelength anomalies over the Izu–Ogasawara (Bonin) arc, which are slightly oblique to the present volcanic front. These anomalies are enhanced on reduced-to-pole and upward-continued anomaly maps. The east row is associated with frontal arc highs (the Shinkurose Ridge), and the west row is accompanied by the Nishi-Shichito Ridge. Another belt of long-wavelength anomalies very similar to the former two occurs over the Kyushu–Palau Ridge. To explain the similarity of the magnetic anomalies, it is proposed that after the spreading of the Shikoku Basin separated the Izu–Ogasawara arc from the Kyushu–Palau Ridge, another rifting event occurred in the Miocene, which divided the Izu–Ogasawara arc into the Nishi-Shichito and Shinkurose ridges. The occurrence of Miocene rifting has also been suggested from the geology of the collision zone of the Izu–Ogasawara arc against the Southwest Japan arc: the Misaka terrain yields peculiar volcanic rocks suggesting back-arc rifting at ~ 15 Ma. The magnetic anomaly belts over the Izu–Ogasawara arc do not extend south beyond the Sofugan Tectonic Line, suggesting a difference in tectonic history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Izu–Ogasawara arc.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Miocene extension was directed northeast–southwest, utilizing normal faults originally formed during Oligocene rifting. The direction is close to the final stage of the Shikoku Basin spreading. On a gravity anomaly relief map, northeast–southwest lineaments can be recognized in the Shikoku Basin as well as over the Nishi-Shichito Ridge. We thus consider that lines of structural weakness connected transform faults of the Shikoku Basin spreading system and the transfer faults of the Miocene Izu–Ogasawara arc rifting. Volcanism on the Nishi-Shichito Ridge has continued along the lines of weakness, which could have caused the en echelon arrangement of the volcanoes.  相似文献   
1000.
断层气CO2测定新方法与张北—尚义6.2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林元武  王基华 《地震》1998,18(4):353-357
简要介绍了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法的特点,分析了近7年来在怀来后赤窑断层气CO2观测点测得的9个4级以上地震的CO2前兆异常特征。张北-尚义地震前47天,断层气CO2出现突升异常,异常峰值是背景值的10倍左右,据此在震前12天对这次地震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