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8篇
  免费   1532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671篇
大气科学   452篇
地球物理   906篇
地质学   2647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5年   1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以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为例, 通过核杂岩的构造群落、变质程度、岩浆侵位与变形时代、构造层次与演化、控矿特征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及测年研究, 对比2类核杂岩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结果表明, 2类核杂岩有相似的结构样式, 但构造群落和演化差别较大。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核部为新元古代武当岩群和耀岭河岩组中深变质岩, 其中可见新元古代石英闪长岩和加里东期辉石岩-辉绿岩株, 说明是在新元古代或加里东期形成的。核杂岩与外围震旦系—泥盆系浅变质岩间由剥离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分割。志留系梅子垭岩组为浅变质强变形的岩片组合, 发育多层次韧性剪切、固态流变、滑脱-逆冲-走滑变形3期新生面理及其置换。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核部和外围是浅变质岩, 在核部和外围填图、测试时发现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4期侵入岩, 与岩浆核杂岩相关的有三叠纪—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株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脉2期侵入岩。研究发现, 与岩浆核杂岩伴随的岩浆侵位、韧性剪切变形与热变质增温-变斑晶加大-自然金沿S2面理分布-金矿化热液蚀变等的时代均集中在晚三叠世—侏罗纪, 指示了时代较新的陆内造山期岩浆核杂岩的脆-韧性剪切变形-立交桥式岩浆-热力垂向增生-热液蚀变成矿时空关联特点及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2.
根据阿克苏东部沙雅711雷达1994、1995年雷达资料以及西部农一师八团XDR-X型711数字化雷达1996、1997年回波资料,利用多因子雹云判别方程,给出了东西部地区冰雹云及非冰雹云临近指标的统计特征值。  相似文献   
63.
东南亚特提斯构造格架复杂,特别是印支板块西缘琅勃拉邦-黎府构造带构造演化及区域构造线连接更是争议不断. 通过老挝西北部填图工作,首次在黎府构造带北部南莫溪地区发现保存完整的蛇绿混杂岩,为探讨黎府构造带的属性以及区域古地理格局,选取了蛇绿混杂岩中的含放射虫硅质岩、辉长岩以及洋岛海山中的礁灰岩,开展了岩相学、古生物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该蛇绿混杂岩出露端元包括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蛇绿岩套层序特征完整;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0.4±3.3 Ma,成岩为早石炭世;洋岛海山中珊瑚种属为Thamnopora sp.和Paracravenia sp.,所属时代为中二叠世;硅质岩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指示其为生物成因,沉积环境为洋盆或开阔的盆地环境,放射虫共鉴定出9属30种,所属时代为中泥盆世-早石炭世. 综合本次研究,反映出南莫溪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洋盆具有长期的演化历史,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持续到中二叠世还未结束,演化时间至少超过135 Ma,指示了该蛇绿混杂岩代表残留的古特提斯洋盆,而非弧后盆地. 认为黎府构造带向北应与琅勃拉邦构造带相连,且该区域从晚泥盆世开始一直存在古特提斯洋.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煤矿井下空间测量是煤矿透明地质建模的重要组成,然而煤矿巷道环境复杂、信息获取不全、感知数据精度不足等难题亟待解决。

方法

首先,深入研究粉尘、水雾、围岩结构等复杂环境因素下毫米波雷达信号特性,建立煤矿巷道围岩毫米波信号衰减模型,对比分析复杂环境因素毫米波雷达的影响机理。其次,针对煤矿复杂环境下毫米波雷达的巷道数字建模问题,提出巷道空间毫米波雷达点云泊松表面重建方法。通过实验测试与模拟巷道环境验证,在揭示煤矿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毫米波雷达感知机理基础上,实现了煤矿巷道空间测量与数字建模重构。

结果和结论

结果表明:(1)毫米波雷达能够适应煤矿井下多粉尘、多水雾、围岩粗糙的巷道环境,为煤矿巷道空间重建提供有效数据。(2)泊松表面重建方法能够充分展示真实巷道围岩信息,重建巷道整体宽度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0.59%,巷道整体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0.78%。煤矿复杂环境下毫米波雷达空间测量特性与重建方法的研究,为煤矿井下透明地质建模提供巷道空间测量数据,对推动煤矿智能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The varve data-set from a freeze-core taken in the deepest part of Baldeggersee wa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variance in the varve thickness measures explicable by past climate and by the trophic state of the lake. A 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time-periods (1902 to1992 versus 1920 to 1980) revealed that the lake restoration programme since 1982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easonal layers. Results of the partitioning of the variance in the varve thickness measures showed that about two thirds of the variance are unexplained by a climate and trophic state model and that trophic state explains 6%, whereas climate accounts for about 28% of the variance before the effect of lake restoration had a strong impact on the varves. Among the climate parameters the amount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explaining the thickness of both dark layer and total couplet thickness, whereas summer precipita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thickness of the light layer.  相似文献   
66.
根据金川超镁铁质岩体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及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特点;选用5种较成熟、使用较方便的矿物地质温度计、压力计(主要是辉石温压计和角闪石压力计),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估算,其结果为:成岩温度为1000~1300℃(上限可到1400~1500℃),成岩压力约为5×10 ̄8~11×10 ̄8pa。金川超镁铁质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这一岩石类型在复杂体系相关系图中的稳定区域大致处于5×l0 ̄8~15×10 ̄8pa的范围,这与矿物温压计估算的成岩温压条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7.
在综合分析福建永泰地区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图像反映出的地质信息特征,有效地解译火山—侵入杂岩区火山地层、侵入岩体、火山构造及线性、环形构造等地质内容。对提高整个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8.
《高原气象》2012,31(3)
利用T6391°×1°分析场、FY-2红外云图、红外辐射亮温(TBB)、闪电定位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0年8月11日发生在山西南部暴雨过程(即“0811”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其北部的一般暴雨云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北部暴雨带主要由6个J8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及合并造成;山西南部区域性暴雨则由MCC的生成、发展、东移所引发。(2)山西北部的暴雨云团在850hPa暖切变线南部生成和发展,并在地面切变线附近合并;山西南部的MCC由3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及合并形成,该对流云团在700hPa次天气尺度切变线上触发生成;MCC发展、成熟阶段,α中尺度云团沿925hPa暖切变线东移;减弱阶段,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退而南压。(3)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的背景下,同一次暴雨过程中,MCC发生在5880gpm边缘弱的斜压环境中,高层则出现在高压北侧的反气旋环流中;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在5840gpm边缘较强的斜压环境中,高层则出现在急流人口区的右侧。(4)MCC作为大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不但对低层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一般暴雨云团更多,而且在垂直方向上,要求湿层、高能舌及暖温结构更深厚。(5)山西南部MCC影响区和5880gpm线边缘为负地闪覆盖区,正地闪主要出现在其北部一般暴雨云团影响区和5840gpm线附近。与MCC相比,一般暴雨云团影响下,局地闪电开始及闪电峰值的出现较降水的开始及降水峰值的出现有更多的提前量。(6)山西北部暴雨云团出现在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及水汽锋上;山西南部MCC则出现在水汽锋南侧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气柱水汽总量对“0811”暴雨过程有36h的提前量,对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9.
线性参照模型是以线性参考系统为基础,以动态分段技术为核心的一维空间数据模型。本文针对铁路空间数据的一维线性分布特征与铁路部门以一维线路为主体的运维管理模式,探讨了铁路空间数据的线性建模方法,利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铁路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业务数据的一维线性存储与管理,并提出了基于一套多尺度线性参照模型的铁路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方案。试验表明,该方案能够为全路提供一套统一的一维管理基准,在动态数据管理、数据更新和共享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0.
对巨-子结构中子结构采用层间隔震策略,形成巨-子结构层间隔震体系.建立了该新型隔震体系的分析模型与运动方程,采用复模态方法在随机域内推导了该体系的随机地震响应方差.基于NSGA-Ⅱ算法提出了巨-子结构层间隔震体系参数优化流程,仿真分析表明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对巨-子结构层间隔震体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随子结构质量比增大,其减震工作机理也相应地从调谐转化为耗能隔震.此外,时程分析也表明巨-子结构采用层间隔震策略后,主结构和子结构的地震响应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且体系的输入能、动能、变形能和主结构自身耗能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