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研究解决海洋大惯量浮式平台在复杂海况影响下所引起的振动冲击问题。【方法】采用逆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平台回转位置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关节最小耗能的多目标轨迹优化算法。采用分段样条插值方法构造关节位置曲线,并建立关节能耗轨迹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对关节位置的优化搜索,从而得到基于平台转动最小耗能的位置优化轨迹。【结果与结论】所采用的轨迹优化方法能有效改善系统运行的平滑性,降低回转机构振动与冲击的影响程度,可为平台的振动与冲击主动控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Bacterial interaction with oil and sea water, in a porous medium, was studied using a transparent micro model mounted on a cybernetic-controlled positioning board of an inverted microscope. This was interfaced with computer-operated image analysis and surveillance equipment. Consecutive flooding of the model allowed oil to become trapped by capillary forces. Hydrocarbonoclastic bacteria were inoculated. The interaction of biofilm and oil was monitored during a period of 25 days, while mineral salts were supplied intermittently. A unique feature of biofilm behaviour was discovered. The phenomenon is discussed, and calculations are presented.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phenomenon appears to be local reductions of the surface tension. The phenomenon helps explain why bacteria are able to mobilise oil trapped by capillary forces without reducin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to a level that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capillary number sufficient to explain incremental oil recovery.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s believed to be suitable for studying biofilm behaviour on the pore level. Received: 26 January 1998 · Accepted: 9 July 1998  相似文献   
83.
锚拉杆张拉力和摩阻力的现场实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锚拉桥台锚拉杆进行了20小时的现场试验,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对张拉后锚拉杆的张拉力与长度、时间、温度和焊接接头的关系以及土对锚拉杆的摩阻力变化及分布规律作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对指导该类构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冲绳海槽现代张裂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东海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的冲绳海槽为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弧后断陷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地貌特征。自中新世末以来历经了4个强烈拉张的演化时期,目前已达到张裂的高级阶段。地球物理资料显示,海槽中的现代拉张作用仍在进行,表现在海槽轴部快速沉降形成地堑槽,对称分布的张性断裂,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的岩浆活动,从老至新排列的磁异常务带以及高地热流、频繁的地震活动等,充分体现了冲绳海槽的现代扩张特点。  相似文献   
85.
浮式防波堤充分利用波能在水深方向的分布特性,在满足工程消浪要求的同时对海域水沙交换影响较小,且能够快速布置,在某些实际工程有一定应用前景。为了深入了解波浪作用下浮式防波堤的动力响应,基于OpenFOAM标准求解器olaFlow,在刚体运动求解计算中植入锚链求解模块MOODY(mooring cable dynamics),实现了基于重叠网格方法的浮体运动与锚链受力耦合求解,建立了锚链系泊浮式防波堤动力响应的二维数值模型。利用该数值模型对锚链系泊单方箱浮式防波堤在波浪作用下的透射系数、运动响应、锚链张力进行了模拟,并和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二维波浪和浮式防波堤的相互作用,并用于三维模型的改进。  相似文献   
86.
针对张力腿系泊浮式风力机的基础运动,忽略柔性构件的影响,建立气动—水动—系泊非线性耦合运动方程。在运动控制方程中包含张力腿系泊系统的非线性回复刚度,桨距角控制以及浮式基础运动对空气动力载荷的影响。在波浪载荷的计算中考虑二阶波浪载荷的作用。采用随机频率相位角调制法生成畸形波波面时历,计算在畸形波作用下张力腿型浮式风力机的动力响应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畸形波作用下,浮式基础的运动及空气动力性能均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浮式基础的纵荡和纵摇运动分别受二阶差频与和频波浪力的影响,而垂荡运动的增加则主要是受下沉运动的影响。在畸形波经过的时刻,风力机的功率系数迅速下降,水平方向的风载荷波动先减小,随后其数值急剧下降,而垂直方向的风载荷波动增大。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路由区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浅层沉积结构的探测及对其自然环境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中韩两国之间选择了一条条件最佳的光缆路线,并对其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8.
杨庆光  柳雄  刘杰  何杰  梁凌川  陈斌 《岩土力学》2020,41(10):3317-3325
为了解决无法采用已注浆锚索进行抗拔试验问题,基于界面脱黏剪切模型,利用荷载传递和弹性变形理论,考虑锚索锚固段与自由段长度比Lb /La的影响,建立了采用自由段已注浆锚索抗拔试验结果评价锚索抗拔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自由段注浆对锚索抗拔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当界面剪切阶段由弹性向脱黏过渡时,提高比例快速增加,并在脱黏后逐渐趋于稳定。其次,锚索自由段与锚固段交界面处剪切位移和轴力最大,并向两端逐渐降低。随着拉拔力的提高,界面剪切位移和轴力都不断增大,同时向锚索两端的衰减速度也加快。此外,弹性阶段时剪应力曲线为山峰型,而脱黏阶段为马鞍型,并随抗拔力的提高,马鞍开口逐渐扩大。最后,锚固段与自由段长度比Lb /La对锚索极限抗拔力的影响较小,其极限抗拔力折减系数?Q取值介于0.81~0.83之间,且Lb /La =2.5时,?Q计算值仅比实测结果小6.02%,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贾志波  陶连金  史明 《岩土力学》2020,41(11):3604-3612
稳定性分析对边坡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地震对预应力锚固边坡的影响,基于预应力锚索具有安全储备的特点,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分阶段模型。在传统Newmark法的基础上,采用拟动力计算,推导了顺层岩质边坡的位移、锚固力和安全系数计算公式。结合工程两个算例,探究了不同锚索模型和地震累积作用下的边坡变形规律。由结果可知,当锚索锚固力取固定值时,边坡计算位移偏大,随时间呈线性增长。当考虑锚索的安全储备时,位移增长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最后趋近于定值。不同锚索模型对位移影响较大,锚索储备作用不可忽略。同时地震会对预应力锚固边坡产生永久性影响。当再次发生扰动时,其表现为临界滑动阈值的提升,位移增长率与受震经历的加速度幅值呈反指数变化。以露天矿区边坡为背景,在抗震设防标准下确定最佳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超高墩三塔斜拉桥在弹性拉索装置下的减震效果,首先利用SAP2000建立了考虑支座非线性和拉索几何非线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次基于弹性拉索装置,研究了弹性拉索刚度对三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最后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并结合某三塔斜拉桥实际工程提出3种减震方案。研究表明:在两边塔塔梁结合处设置弹性拉索可显著减小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响应;提出的方案1(两边塔单根弹性索均为50股,单股刚度均为12000kN/m)、方案2(两边塔单根弹性索均为100股,单股刚度均为10000kN/m)和方案3(15#主塔单根弹性拉索100股,单股刚度10000kN/m;17#主塔单根弹性拉索100股,单股刚度为16000kN/m)相较于无弹性索状态,均可有效降低主塔塔底弯矩、塔底剪力、塔顶位移及主梁纵向位移;相较于方案1,方案2和方案3是更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