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69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lasto‐viscoplastic model is formulated using composite element technique for the bonded anchorage head of stranded wire cable in rock mass. This composite element contains sub‐elem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rock material, the grout material, the stranded wire material, the rock/grout interface, and the grout/stranded wire interface, respectively. The displacement in each aforementioned sub‐element is interpolat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nodal displacements of the composite element. In this manner, the mesh gener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ension cable anchors may be highly facilita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rtual work principl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for solving the nodal displacements of the composite element is established. The proposed model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and implemented in the program CORE3, in which the anchorage head is embedded within the composite elements. The comparative study concerning the pull‐out test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valid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lgorithm.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92.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gear shape of a mid-water traw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e-Hoon Park   《Ocean Engineering》2007,34(3-4):470-478
  相似文献   
693.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由于具有较多优点而在复杂高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施工中结合边坡岩体性质和设备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艺是其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环节。结合金-丽-温高速公路17标段工程实例,从施工组织、现场试验、钻孔、注浆、张拉、监测等方面对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论述,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94.
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区作业渔场的捕捞方式、作业范围等的分析,结合已建海底光缆故障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调查和已建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海底光缆主要穿越了长江口、江外、舟山、舟外、鱼外等5大主要作业渔场,各渔场的渔业活动频繁,拖网、张网和流刺网等不同捕捞作业方式集中,对海底光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捕捞渔船船只的数量逐年增多、触底深度的不断增加、作业时间的不断延长,使海底光缆路由调查时所获得调查资料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船只、渔具的日益大型化以及拖网、张网、围网等捕捞活动范围的持续扩大,更使得海底光缆的故障频繁发生。为保护海缆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议选择休渔期时进行路由调查,在捕捞活动的频繁区,选择双层铠装型(DA)的海底光缆,并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以降低渔业活动对海底光缆工程的影响。实践表明,将海底光缆埋设深度增加至3.0 m以上,可有效地保护海底光缆的安全。  相似文献   
695.
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变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可对同一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和直接拉伸的试验装置,对3种岩石进行了压缩和直接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岩石的压缩弹性模量均大于拉伸弹性模量,压缩与拉伸弹性模量之比分别为1.1,1.4,2.5。压缩泊松比也大于拉伸泊松比。研究表明:直接拉伸下切线泊松比随荷载的增加而减小,与压缩下泊松比的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696.
采用抗滑桩、挡土板、预应力锚索、被动防护网、主动防护网、截(排)水渠、回填植树等工程措施对兰州市金城关徐家湾不稳定边坡进行综合治理,达到了安全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结合。在分析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总体思路和治理目的,重点介绍了各项工程措施的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697.
“4.20”四川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导致宝兴县两河口崩塌危岩体发育,威胁进出地震灾区的生命线工程省道S210,威胁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人数超过500人,严重影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在充分考虑治理区自然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预应力锚索锚杆支护,桩板拦石墙与钢轨障桩联合治理,解除了在暴雨作用下,治理区危岩体顶部、崩坡积层和下部坡面上存在的危石灾害,解决了被动网立柱抗弯能力较弱的问题,形成障桩起保护作用。为宝兴县灾后重建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698.
刘杰  唐亮  李建林  胡静  范留军  夏骏 《岩土力学》2014,35(Z1):373-381
江坪河水电站右岸地下洞群依次布置为导流洞、泄洪放空洞、溢洪道①、溢洪道②四条隧洞,洞室密集,地质条件复杂。三维模型以洞室模拟为主,同时精确模拟了3个洞室出口边坡,4条较大断层,多个岩层分层及坡表的实际形态。洞室开挖后,采用预应力锚索、系统锚杆、初期衬砌和二期衬砌等多种支护措施。支护计算时,对预应力锚索进行了精细模拟。对系统锚杆采用二维“子模型”的进行等效计算,确保了必要的计算精度,提高了建模可行性和计算效率。两期衬砌模拟采用三维壳体结构单元中的Shell单元,通过2次位移等效分别得到考虑锚杆衬砌效应的修正后初期衬砌和二期衬砌变形参数。根据关键点的变形趋势及洞室的最大弯矩值的变化情况对衬砌厚度进行了优化。针对设计规范中衬砌结构配筋所需基础参数,指出利用衬砌单元可有效的读取衬砌弯矩值和剪力值,同时标定其具体位置。分析认为,泄洪洞开挖坡锚索和2条溢洪道之间的上层的对穿锚索可能由于水泥浆强度较低而出现滑移,同时指出加固措施使临空面的最大位移大幅降低,也能一定程度抑制塑性区发育。  相似文献   
699.
针对某实际空间索杆结构的承重索预应力松弛现象,采用BP神经网络与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分别对单榀承重索和双榀承重索的预应力松弛进行了识别研究。研究表明,虽然空间索杆结构的动力性能较为复杂,但归一化后的结构前10阶固有频率变化比和归一化后的对应结构第一阶模态的部分节点的损伤信号指标对承重索的损伤位置较为敏感,利用其进行损伤定位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考虑结构的第一阶同有频率平方变化比即可进一步有效识别出承重索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00.
在索端沿轴向设置弹性约束,对拉索振动轴向被动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支座移动对拉索振动频率的影响;验证了弹性约束对拉索振动的减振效果,讨论了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最后验证文献[10]中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