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91.
压实过程中埋深和时间对碎屑岩孔隙度演化的共同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由于经历时间不同,地层压实程度将会存在差别。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 模型)推导出均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是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双元函数。该函数充分表明,在压实作用阶段,埋藏时间和埋深两个因素对地层孔隙度演化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作者首先分析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关系,阐明了除了埋深因素的作用,埋藏时间明显影响到了地层孔隙度的改变。另外,利用沉积物实验室压实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盆地地层压实特征的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了压实过程中承压时间对压实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一深度地层孔隙度与埋深的表面关系不能掩盖地层孔隙度受埋藏过程控制的实质,即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深度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2.
首次在山西新荣地区晚白垩世助马堡组发现了巨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通过详细观测该股骨化石的保存状态、保存长度和股骨近端最大长度,估算该股骨化石实际长度约1.9 m,该蜥脚类恐龙体长可能超过30.0 m。在对化石层沉积相和古流向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股骨化石的埋藏环境。助马堡组为一套规模大、弯曲度高、水动力强的曲流河沉积,该蜥脚类恐龙死后在曲流河中经短—中距离搬运后被埋藏。新荣地区巨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不仅扩大了晚白垩世巨型蜥脚类恐龙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分布范围,同时对左云—新荣地区白垩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3.
文中阐述了Bohacs、Carroll等提出的陆相湖泊充填类型的划分理论,总结了陆相湖泊沉积的3种典型沉积组合:河流 湖泊相组合、波动深湖相组合和蒸发相组合,并对应各自的组合方式划分出3种湖泊充填模式:过充填湖泊、平衡充填湖泊和欠充填湖泊。笔者通过对中国松辽盆地中、晚白垩世时期泉头组-嫩江组的湖泊沉积相组合、层序地层特征等资料进行总结,并与Bohacs提出的湖泊填充模式划分进行对比,初步建立起松辽盆地当时的湖泊充填模式,进而对松辽盆地当时烃源岩埋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4.
辽河盆地老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辽河盆地老第三系深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泛滥平原沉积体系。依据其成因机制、古构造背景及其砂体形态将湖底扇划分为3种类型:①缓坡型湖底扇:分布于辽河凹陷缓坡半深水至深水区,有较长的供给水道,砂体延伸方向与盆地长轴方向垂直,平面上相带展布及延伸明显受供给水道及古地形变化的控制。②陡坡型湖底扇:发育于陡岸坡脚深水区,由陡坡扇三角洲向断阶下滑塌形成,砂体多发育在断层下降盘,前端进入地形相对开阔的洼陷区形成一套沿构造走向分布的扇带状砂体。③断槽型重力流水道沉积:分布于两条断层夹持的断槽之中,碎屑沉积物从东侧陡岸泻入湖盆后直接进入由东侧边界大断裂形成的断槽中成为轴向分布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对深层储层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作了深入研究,认为沉积体系、沉积相决定了老第三系深层储层的发育规模和储集性能,在相同或相近埋深情况下,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扇三角洲砂体→湖底扇体→泛滥平原河道砂体;同一类型不同亚相、微相砂体储集性能也有显差异,如缓坡湖底扇砂体由中扇辫状沟道→扇中前缘→外扇亚相方向由好变差。对深部有利储层预测和勘探潜力分析认为,湖底扇中扇、扇三角洲前缘以及泛滥平原河道砂体都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寻找深层的有利储层应首先寻找有利的沉积相带,再在有利的沉积相带中寻找具相对高孔、高渗带的有利砂砾岩体。  相似文献   
195.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的差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包括结核状灰岩到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广泛分布在陆棚及深海环境中,出现于各地质时期,是研究高分辨率地层学和环境恢复的理想工具.但是成岩作用在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差异化学压实成岩作用加强了原始沉积的差异,有的学者认为成岩作用不仅能够强烈歪曲原始环境特征,还可以通过自身...  相似文献   
196.
冀中孙虎地区含油气系统埋藏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褚庆忠 《地球学报》2000,21(3):306-312
孙虎地区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一块“硬骨头” ,长期勘探未获较大突破。本文运用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地质界广泛流行的含油气系统理论[1~5] 对这一勘探薄弱地区的埋藏史进行了研究 ,在恢复剥蚀厚度及压实的基础上 ,做出了各埋藏史图 ,并划分了埋藏史类型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埋藏史与油气的关系。这对正确划分孙虎地区的含油气系统 ,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7.
朝鲜自2006年10月9日第一次开展地下核试验以来,分别于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2日、2016年1月6日、2016年9月9日和2017年9月3日相继进行了5次规模较大的核试验.由于核爆炸和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可以通过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来进行核试验的监测,核试验相关地震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从事件定位、性质识别、当量和埋藏深度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些年来朝鲜核试验相关地震学的研究进展,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朝鲜核试验相关地震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综合结果表明,近些年基于朝鲜核试验的相关地震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核试验定位、当量估算以及震源深度等.  相似文献   
198.
The Blåhø Nappe on the island of Fjørtoft, which represents an isolated portion of the Seve Nappe Complex in the Western Gneiss Region, Norway, has been suggested to have experienced two deep burial cycles during the Caledonian orogeny. However, evidence on this multiple burial process by the derivation of a pressure–temperature–time (P–T–t) path has never been given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the ‘diamondiferous’ kyanite–garnet gneiss from the Blåhø Nappe on Fjørtoft was revisited to determine if such a process was correct. Two types of garnet, porphyroblastic garnet‐1 and fine‐grained garnet‐2, were recognized in the gneiss. The core of garnet‐1 is poor in Ca and documents P–T conditions of 1.2–1.3 GPa at c. 880°C based on pseudosection modelling. The inner rims of garnet‐1 and the core of garnet‐2 are both richer in Ca, recording P–T conditions of 1.35–1.45 GPa and 770–820°C.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geothermobarometry on the outer rim of garnet‐1 and the rim of garnet‐2 yielded retrograde P–T conditions of 0.75–0.90 GPa and 610–685°C. These estimates define an anticlockwise P–T path at pressures below 1.5 GPa. Accessory monazite was dated with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Relicts of detrital monazite in the gneiss point to Sveconorwegian and possibly also Cryogenian provenance for the detritus of the sedimentary protolith. Metamorphic monazite in the gneiss records a wide age range from 460 to 380 Ma, with a peak c. 435 Ma and a shoulder at 395 Ma.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original (Ediacaran?) Baltica margin sediment (gneiss protolith) was transported to the base of an overlying plate during the early Caledonian (pre‐Scandian) orogeny. A long residence time of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 at this base caused its heating to 880°C and homogenization of the early garnet chemistry. The late Caledonian (Scandian) collision between Baltica and Laurentia led to further burial, during which the studied gneiss was close to the former surface of the downgoing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us, cooled. The reconstructed P–T–t path confirms the multiple burial history of the Blåhø Nappe but contradicts previous ideas of deep burial of the Fjørtoft gneiss to more than 100 km.  相似文献   
199.
王古1井奥陶系油气成因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素梅  庞雄奇  邱桂强  高永进 《地球科学》2005,30(4):451-458,479
首次在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古1井奥陶系古潜山中获得深层高蜡油(含蜡量40.84%),其富含蜡质烃,甾、萜类等高分子量化合物含量甚微.采用分子筛络合技术对王古1井原油中的甾、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浓缩,并对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方解石脉包裹体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王古1井奥陶系原油及储层包裹烃的组成与分布具有深层孔店组烃源岩的特征,与沙四段烃源岩相关性差,揭示奥陶系原油不同于以往发现的第三系沙河街组原油.正构烷烃单体同位素δ^13C值分析也表明,王古1井原油与孔店组烃源岩接近且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反映孔店组为其可能的油源岩.王古1井奥陶系油气的发现表明东营凹陷存在一套迄今尚未发现的深层油源岩,该区具有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0.
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法铝化学分析程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地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法是最近十多年涌现的测年新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地貌演化、古人类等研究领域,Al回收率及其纯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年代结果的精度.美国Purdue大学现用Al分离纯化程序有一些步骤尚待完善.本文通过条件实验,对该程序提出如下修改建议:①用38 ~ 75 μm阴离子交换树脂取代原用的75 ~ 150 μm树脂,以减少淋洗液(0.05 mol/L草酸-0.5 mol/L盐酸)体积并实现Al与主要干扰元素Fe、Ti的定量分离;②用阳离子交换法从草酸-盐酸中提取Al,以规避较为冗长的化学法破坏草酸.模拟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改进的两步骤可实现Al近于定量的回收,全流程Al回收率达91%-+5%,纯度为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