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董黎阳  贾磊  王瑾  吴肖春 《地质学报》2022,96(11):3741-3749
天镇地处山西北部,从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变化频繁,气候逐渐干旱。不断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这一地区在白垩纪时曾经生存有甲龙类、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本文报道了该地区新近发现的一个暴龙类恐龙——王氏晋北龙,并对其埋藏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晋北龙为一处于中间演化阶段的暴龙超科恐龙,比雄关龙更晚分异。它的发现,表明天镇地区在晚白垩世曾经存在着一个由甲龙类、鸭嘴龙类、蜥脚类和兽脚类组成的恐龙动物群,其时代可能处于康尼亚克期至坎潘期。埋藏环境分析表明,晋北龙生前环境为环滨湖地带,死后骨架被短距离搬运,异地埋藏于静水浅湖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2.
Two nested clinoform set types of different scales and steepness are mapped and analysed from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Restoration of post-depositional faulting reveals a persistent pattern of small-scale, high-angle clinoforms contained within platform-scale, low-angle clinothems, showing a combined overall progradational depositional system. The large clinoforms lack a well-defined platform edge, and show a gradual increase in dip from topset to foreset. A consistent recurring stratal pattern is evident from the architecture, and is considered a result of interplay between relative sea-level change and autocyclic switching of sediment delivery focal points that brought sediment to the platform edge. This un-interrupted succession records how intra-shelf platforms prograde. Quantitative clinoform analysis may assist in determining the most influential depositional factors. Post-depositional uplift and erosion requires restoration with re-burial to maximum burial depth. Backstripping, decompaction and isostatic correction was performed assuming a range of lithologic compositions, as no wells test the lithology. Nearby wells penetrate strata basinward of the clinoforms, proving mudstone content above 50%, which in turn guide restoration values. Typical restored platform heights are 250–300 m, with correspondingly sized platform-scale clinoform heights. Typical large-scale clinoform foreset dip values are 1.3°–2.4°. Small-scale clinothems are typically 100 m thick, with restored foreset dip angles at 4.4° - > 10°.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rashelf platform growth occurs in pulses interrupted by draping of strata over its clinoform profile. The resultant architecture comprises small-scale clinoforms nested within platform-scale clinothems.  相似文献   
183.
Sedimentation rate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margin sediments at water depths ranging from 770 to 3560 m, using radiocarbon determin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Resulting sedimentation rates ranged from 3 to 15 cm/kyr,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These rates agree with long-term sedimentation rates estimated previously using stratigraphic methods, and with estimates of sediment delivery rates by the Mississippi River to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but are generally higher by 1–2 orders of magnitude than those estimated by 210Pbxs methods. Near-surface slope sediments from 2737 m water depth in the Mississippi River fan were much older than the rest. They had minimum 14C ages of 16–27 kyr and δ13C values ranging from −24‰ to −26.5‰, indicating a terrestrial origin of organic matter. The sediments from this site were thus likely deposited by episodic mass wasting of slope sediment through the canyon, delineating the previously suggested main pathway of sediment and clay movement to abyssal Gulf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84.
刘春雷 《物探与化探》2001,25(6):460-463
通过分析大量的野外实测结果,发现衰减度参数测深曲线的异常峰值K点与某些地质界面相对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得出了此点与界面埋深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85.
浙江煤山P/T之交碳同位素对有机碳埋藏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碳酸盐碳同位素和有机(干酪根) 碳同位素记录, 结合碳循环模式, 计算得到了浙江煤山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第23-40层的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在第23-24层和第27-29层下部出现forg的两个高峰值, 与绿硫细菌反映的两个缺氧环境条件相对应.在第25-26层和第32-34层出现两个forg低谷值, 与2-甲基藿烷指示的两次蓝细菌繁盛(第26层和第29层上部到第34层) 基本吻合.这些结果反映了forg与埋藏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forg与总有机碳含量TOC的关系比较复杂, 一些TOC较高的层位(如第26层) forg却较低, 而一些TOC较低的层位(如第27层) forg却较高, 反映了原始生产力对TOC的重要贡献.根据原始生产力和forg得到的原始有机埋藏量, 可以校正现今测得的残余TOC.本次研究结果说明, 同步有机-无机碳同位素分析, 在建立一定碳循环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有机碳埋藏分数, 可有效指示有机质埋藏状态, 进而为建立生物-环境-有机碳埋藏的耦合关系模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6.
川西坳陷中部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砂岩主要分布在须二段和须四段,由于埋藏深,普遍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普遍为特低孔隙、低渗透超致密砂岩,但仍较发育有一定数量的相对优质储层并形成致密砂岩气藏。为了更有效地预测和扩展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的相对有利优质储层,则需理清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本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等测试分析手段,以岩石与矿物学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研究为基础,重点分析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早期胶结作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构造活动、生排烃期次等对于原生孔隙保存及次生孔隙的形成、保存两大方面的影响,最终达到对研究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形成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和认识。结果表明,主要形成机理包括残余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形成两个方面,其中残余原生孔隙的保存机制主要为早期绿泥石环边、早期适度碳酸盐胶结、部分裂缝导致的油气充注,而次生孔隙则主要来自于长石和少量不稳定岩屑的溶蚀作用,以及破裂作用形成裂缝及其引起的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87.
为确定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的油气成藏规律,应用IES petromod成藏模拟软件开展了地层埋藏史、压力演化史、成熟度演化史及油气运聚史"四史"模拟工作。地层埋藏史模拟结果表明:齐家地区经历了"3降2升"的地质埋藏过程,三个沉降期分别是:泉头组沉积末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四方台组-明水组沉积末期及依安组沉积末期-现今,两次构造抬升时期是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依安组沉积末期。地层压力演化具有幕式的变化特征,青山口组二+三段地层随着埋深的增加,地层压力在嫩江组沉积末期达到峰值,后因嫩末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压力开始减小,其后,又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地层压力逐渐增大,开始另一幕的形成,在明水组沉积末期,地层压力达到最大。成熟度演化史表明:嫩三段-嫩四段沉积时期,青一段烃源岩开始进入生烃门限,到明水组沉积末期,齐家-古龙凹陷一带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高达1. 0%~1. 3%,有机质成熟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油气运聚史表明,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主要有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两次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其中明水组沉积末期,油气运聚范围最广,油气由生烃中心齐家-古龙凹陷向其两侧进行大规模的侧向运移聚集,形成了环凹陷周边的一系列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8.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的差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包括结核状灰岩到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广泛分布在陆棚及深海环境中,出现于各地质时期,是研究高分辨率地层学和环境恢复的理想工具.但是成岩作用在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差异化学压实成岩作用加强了原始沉积的差异,有的学者认为成岩作用不仅能够强烈歪曲原始环境特征,还可以通过自身...  相似文献   
189.
西域砾岩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北缘天山、昆仑山一带的一套晚新生代砾石堆积地层,获知其可靠的年代信息对于理解高原隆升及地貌演化过程尤为关键.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同位素测年新技术.本文对帕米尔高原西昆仑山山前的两个西域砾岩剖面采集的砾石样品进行了26Al/10Be埋藏测年分析.简单快速埋藏模式计算获得亚马勒剖面西域砾岩下部混合砾石样品的埋藏年龄>3.5Ma,对该剖面西域砾岩上部5个样品加权平均得到的年龄为2.11+0.60/-0.46Ma;另一处奥依塔克西域砾岩生长地层底部砾石样品的埋藏年龄在0.46 ~ 7.12Ma.研究表明,研究区的西域砾岩堆积具有穿时性.本文是26Al/10Be埋藏测年方法应用于西域砾岩年代学研究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并对在西域砾岩26Al/10Be埋藏测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0.
压实过程中埋深和时间对碎屑岩孔隙度演化的共同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由于经历时间不同,地层压实程度将会存在差别。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 模型)推导出均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是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双元函数。该函数充分表明,在压实作用阶段,埋藏时间和埋深两个因素对地层孔隙度演化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作者首先分析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关系,阐明了除了埋深因素的作用,埋藏时间明显影响到了地层孔隙度的改变。另外,利用沉积物实验室压实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盆地地层压实特征的差异性,进一步证明了压实过程中承压时间对压实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一深度地层孔隙度与埋深的表面关系不能掩盖地层孔隙度受埋藏过程控制的实质,即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深度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