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385篇
天文学   223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长江口海域赤潮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长江口海域的赤潮发生形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探讨了长江口海域赤潮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是我国赤朝高发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赤潮生物种类增加,2002年首次发生了有毒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赤潮,赤潮危害程度在增大,这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和生物条件、河口最大军浊带、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口海域赤潮高发区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同时河口海域甲藻孢囊也是赤潮发生的种源。建议建立赤潮立体监测体系、赤潮信息管理系统、海产品赤潮毒素卫生检疫制度和赤潮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长江口海域的赤潮监控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2.
1 引言近年来赤潮灾害在我国海域频繁发生,对沿海环境、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赤潮进行实时监测并业务化运行就显得尤其重要.赤潮遥感监测是目前常用手段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成熟的算法能用于业务化监测赤潮的发生.很多研究人员借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阈值法、海表温度(SST)异常等来判断赤潮的发生,但归一化植被指数阈值法经常会出现误判或无法区分正常与异常水体的情况.该阈值范围由先验知识得到,没有定量的理论依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是陆地遥感中用以表征地表植物覆盖程度和健…  相似文献   
193.
丹霞地貌定义、分类及丹霞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霞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而得名,是一种发育赤壁丹崖群的特殊地貌类型,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不断升温而成为景观地貌学关注的重要对象,但其中一些基本问题长期争论不休。本文从命名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我国区域地质发展史角度出发,重新厘定了丹霞地貌的定义与分类,强调丹霞地貌的三大基本要素:赤壁丹崖地貌特征、燕山旋回以来陆相红层基础和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地质营力。西北地区也广泛发育丹霞地貌,一类是黄土覆盖下的古丹霞,另一类是干旱区片流侵蚀和泥乳贴膜的丹霞。丹霞作用是对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经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风化剥落等多种地质作用的统称,其产物就是丹霞地貌。岩性控制和崖壁片流垂蚀是丹霞作用的两种特殊机理。红层盆地的沉积相及其岩性差异控制着丹霞地貌的发育及其景观类型,据此在地貌发育的构造、外力和时间三个因素基础上增加了岩性因素。南方典型的红层盆地中,边缘冲积扇相粗碎屑岩地区可经历青年、中年和老年等发展阶段,盆地中央湖泊相泥岩、粉砂岩却没有经历过绝壁陡崖发展阶段。暴雨水流在丹霞崖壁上发生近垂直向下的侵蚀作用叫片流垂蚀作用。其中冲蚀作用形成竖状沟槽、竖状洞穴,涡蚀作用(借助风力吹动发展成垂直崖壁的涡旋)形成圆锥状洞穴、串珠状洞穴,后者使得洞穴沿软弱岩层分布,进一步扩大成扁平状洞穴。这些洞穴形成年代具有垂向一致性,不具有上老下新变化趋势,而在水平方向上,不同部位洞穴的形成年代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94.
金华地区位于金衢盆地东段,对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O)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氚(~3H)和碳(~(14)C)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为:δD=8.29δ~(18)O+15.9,讨论了地表水、潜水、红层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对潜水及红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斜率及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潜水、红层地下水及地表水三者联系密切;潜水、红层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红层地下水D和~(18)O同位素明显向下游富集;潜水~3H值介于6.6~19.0TU,~(14)C年龄显示为现代水,因此其可更新能力较强,红层地下水放射性~(14)C年龄为3020~5360BP,可更新能力较弱,红层地下水3H值介于4.4~12.3TU,表明红层地下水中有现代水的混入,δ~(18)O随着地下水的年龄的增加而偏负。  相似文献   
195.
西藏山地淋溶土系列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西藏大骨节病县与非病县棕壤与暗棕壤各土属、土种的分布面积的对比分析对西藏耕型棕壤和暗棕壤分布与西藏大骨节病区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棕壤、暗棕壤为主的耕型淋溶土壤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但土壤母质和发育程度不同,对大骨节病的分布影响不同.对于残坡积土壤,病区趋于分布在泥质土壤环境,而麻砂质土壤基本是大骨节病的非病区.同样的母质环境,大骨节病区趋于分布在土壤厚度较小,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就洪积土壤来说,其与大骨节病分布的关系似乎与土壤质地有一定的联系,底部砾石含量高的土壤多集中在大骨节病地区.总体而言,山地棕壤、暗棕壤环境是西藏大骨节病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西藏未开发的自然棕壤和暗棕壤环境将是大骨节病潜在危险区,因此系统研究西藏典型大骨节病区的土壤分异对探讨未来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6.
采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梳理了红黏土研究成果并进行了评述,对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红黏土的性能改良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指出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性根源在于微观结构的个性差异存在,红黏土性能改良的困难在于红黏土的水敏性和热敏性,红黏土性能改良的关键在于控制其含水率。最后指出了研究不足在于普适性理论和知识体系没有构建,改良方法和技术探究应该加强,展望了红黏土性能改良的物理—化学—生物耦合作用的机理及复合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7.
循环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累积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栎  吴建奇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6):1623-1629
通过GDS动三轴设备对赣南红黏土进行了一系列排水条件下的大次数循环试验,研究不同循环应力比、固结应力比及围压对赣南红黏土累积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固结应力比、固结压力和循环应力比条件下,红黏土的累积应变都呈现出先迅速累积,后增长变缓,最终稳定的趋势;在一定的循环次数之后,不同初始固结应力和不同初始应力比条件下累积应变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变形规律呈现为线性关系,且初始固结应力和初始固结应力比越小,其线性相关性越好;不同循环应力比下赣南红黏土的平均累积应变速率与循环次数之间也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此外,基于以上关系建立了赣南红黏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并通过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8.
水华和赤潮的毒素及其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敏  赵以军  程凯 《湖泊科学》2001,13(4):376-384
本文介绍了水华和赤潮藻类各种毒素的类型及特点,对近年来毒素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YST,MC)和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提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9.
侯亚义 《湖泊科学》2001,13(1):51-56
本文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淡水饲养的雌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血浆促性腺激素(GTH)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离体条件下,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拮抗物和多巴胺对虹鳟脑垂体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GTH-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雄性,血浆中GTH-Ⅱ的水平随性腺发育而逐渐增高;在雌性,仅排卵期血浆中GTH-Ⅱ的水平明显增高。(2)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的雌性虹鳟脑垂体细胞对sGnRH和cGnRH刺激的敏感性表现不尽相同,成熟期和排卵后的脑垂体细胞对GnRH的刺激较为敏感,GTH-Ⅱ的分泌量较多。(3)在没有sGnRH的条件下,GnRH拮抗物对GTH-Ⅱ的分泌不发生作用,而在sGnRH的存在下,GnRH拮抗物对GTH-Ⅱ的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4)在没有sGnRH的存在下,多巴胺对GTH-Ⅱ的分泌不发生作用,而当多巴胺的浓度一定时,随着sGnRH浓度的增加,GTH-Ⅱ分泌的量增大,另外,否认sGnRH还是cGnRH都不同时期的脑垂体细胞GTH-Ⅰ的分泌,这些结果可为虹鳟的人工催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0.
大亚湾一次赤潮生消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8月12日至29日,广东省大亚湾的哑铃湾海域发生了小规模的赤潮,经现场跟踪监测发现是由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 latrochoidea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形成的混合赤潮。8月13日浮游植物群落由锥状斯氏藻占绝对优势,密度达6.52×106cells·L-1,占总细胞数量的99%以上;8月19日为赤潮高峰期,锥状斯氏藻密度最高时达5.59×107cells·L-1,约占总细胞数量的91%;而海洋卡盾藻在8月20日密度达到最大值1.17×107cells·L-1,约占总细胞数量的28%。以锥状斯氏藻、海洋卡盾藻占总细胞数量比例的不同,可将各站分为锥状斯氏藻控制区、海洋卡盾藻控制区及混合区3类,随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这2种藻的数量随之变化,此3类区也处于变化之中。与海洋卡盾藻相比,锥状斯氏藻更适于在温度较高、盐度较低的情况下生长。还初步探讨了赤潮长时间持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