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6篇
  免费   2842篇
  国内免费   1436篇
测绘学   520篇
大气科学   718篇
地球物理   8651篇
地质学   3872篇
海洋学   903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760篇
自然地理   102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822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601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软件项目于1997 年底最后完成。提高了人卫系统各台站观测的自动化程度, 大幅度减少了观测员各种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它包括e -mail 收发报, 数据采集和处理, 静态系统差测定等功能, 可应用于人卫系统的各个观测台站。  相似文献   
92.
主跨1 196 m的龙江特大桥是我国第一座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大跨度悬索桥,频繁的地震活动对大桥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大桥建设时建立了健康监测系统,其中包含多个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点,随后布设了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这是对大桥地震响应观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文详细介绍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构成、通信方式等。该系统获取的观测结果,可为龙江大桥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健康诊断提供依据,为大桥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提供可靠的地震动输入,有助于了解大桥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特征, 提高大跨桥梁的抗震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3.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4.
GDS-1000宽频带通用流动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用于大陆岩石层的人工及天然地震台阵研究、强震观测以及余震观测台网的临时布设。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动态范围120dB,前放增益1,16,128倍可调,高端频率6.25,25,45Hz可调,采样率25,100,200Hz可调,1MB固态数据存储器借助地震数据的压缩软件可以存储3MB以上的数据,工作温度范围-10—45℃,功耗小于3W。定时接受的BPM无线电授时信号可保证记录系统时钟校正误差小于10ms。其智能化地震触发系统可处于下列模态:近震触发,远震触发,近震和远震触发,任意地面运动信号触发,以及手动触发和定时触发。DSR-1000数字地震数据回收系统用于GDS-1000的参数预置、地震事件数据的转储和地震图的现场绘制。该系统在野外试验期间已取得大量近震、远震及核爆炸记录。  相似文献   
95.
曾昭璜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02):267-271
利用隧道垂直地震剖面所得到的负视速度同相轴,用此作为识别来自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界面的反射波标志.然后利用这一标志推演出反射界面的空间位置与产状,达到超前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demands for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NSCs) supported on a variety of stiff and flexible inelastic regular moment‐resisting frame structures with periods from 0.3 to 3.0 s exposed to 40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is presented. Peak component acceleration (PCA) demands were quantified based on the floor response spectrum (FRS) method without considering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mplification or decrease of FRS values caused by inelasticity in the primary structure in three distinct spectral regions namely long‐period, fundamental‐period, and short‐period region. The amplification or decrease of peak elastic acceleration demands depend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NSC i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periods of the component and building, damping ratio of the component, and level of inelasticity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While FRS values at the initial modal periods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reduced due to inelastic action in the primary structure, the region between the modal periods experiences an increase in PCA demands. A parameter denoted as acceleration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 (Racc) was proposed to quantify this reduction/increase in PCA demand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
98.
Modelling peak accelerations from earthquak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ediction of peak horizontal accelerations with emphasis on seismic risk and insurance concerns.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se well‐known earthquake data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mis‐specifying assumptions on the error term are quantified. A robust fit of the usual model, using recently developed robust weighted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s, is presented. Outlying data are automatically identified and subsequently investigated. A more appropriate model accounting for the extreme value nature of the responses, is also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he implication on acceleration predictions is demonstrated.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
浅埋地下结构和土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地下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正确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十分必要。用FLAC v4.0对某地的一个地铁车站进行了动力分析,发现随着埋深变浅,土体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表现出以某一确定的频率振动,该振动频率与模型的基频相近;位移在正方向和负方向的振幅都随埋深的增加而变小:在地表处达到最大值。一些认识和结论对于正确的进行抗震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赵应奎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s1):516-523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国内中南和沿海地区能源需求持续递增。中亚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需要新建管道输送新增气量, 国家适时启动了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管道线路自西北向东南斜贯我国西部、中部和东南, 干线总长度达5220km, 沿线各类地貌发育, 线路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复杂, 地质灾害类型多样, 做好该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 查明沿线地震地质构造与活动断裂和各类地质灾害, 对确保西三线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