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0篇
  免费   837篇
  国内免费   1011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174篇
地质学   2911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81.
李红梅  石逊 《探矿工程》2021,48(11):30-35
邢台白涧铁矿南区地层岩石破碎、部分地层含角砾、胶结性差、漏失严重,钻探施工中存在掉块卡钻、缩径、坍塌、埋钻及孔内泥浆全部漏失等难题。通过优化钻孔结构、使用新工艺、新方法,合理选择钻进参数,采用绳索取心钻进配合预留技术套管,有效解决了上部煤系地层的坍塌问题;采用反丝套管的方法,极大地减轻了由于地层缩径、掉块引起的套管下不到位、起拔困难等风险;常规型绳索取心钻杆替代套管方法的采用,提高了含角砾、松散地层的穿过速度,减少了钻探工作量的报废,加快了施工进度;特别是高胎体双水口钻头的使用,提高了钻进效率,节约了钻探施工成本,项目得以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182.
松散破碎性地层孔壁失稳一直是困扰钻探工程界的难题之一,增强该类地层的胶结性,提高其力学性能是有效解决孔壁失稳的技术关键。本文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与CMC无固相钻井液相结合,构建微生物-CMC无固相钻井液体系。通过岩心浸泡实验、X射线衍射实验(XRD)以及扫描电镜分析两种微观分析手段对微生物-CMC无固相钻井液的固壁作用与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微生物-CMC无固相钻井液对松散破碎性地层具有较明显的加固作用,且作用时间越长,初始菌种浓度越高,钙源浓度越大,固壁效果越好。在固壁过程中,微生物随钻井液渗透进入试样内部,在松散颗粒之间诱导生成碳酸钙晶体,填充孔隙空间,将松散颗粒胶结成整体,并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从而达到加固孔壁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解决松散破碎性地层孔壁失稳提供了新的钻井液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3.
黄澎涛 《探矿工程》2021,48(S1):187-194
针对我国目前冲击地压防治工程人员身处冲击危险区域,无法实现区域先行、超前治理的局面,论文提出了矿井冲击地压关键层远程钻孔水力压裂防治技术。分析了我国冲击地压矿井的地质条件和近几年重大冲击地压灾害的特点,认为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田和侏罗系煤田很多冲击地压煤矿煤层上覆地层,普遍发育厚层坚硬的砂岩关键层,能量的释放符合冲击地压形成的“3因素”理论。经论证,关键层脆性强,硬度大,易于压裂,利用水力压裂法解除地应力是合适的;井下长钻孔、地面深孔和地面导斜钻孔的施工技术和钻孔水力压裂技术已成熟,实现远程钻孔水力压裂区域性的防治冲击地压是可行的。工业性试验显示,井下长钻孔顺层分段水力压裂长度可达800 m,水压可达40 MPa,裂缝半径为40 m;地面垂直钻孔分段压裂深度可达3000 m,压裂段高>100 m,压力达80 MPa,裂缝半径为100~200 m;地面导斜钻孔水平顺层段长度达1000 m,压力达80 MPa,裂缝半径为100~150 m;压裂前后煤体应力或支架压力的检测数据对比显示,压裂后的应力较压裂前降低了10 MPa以上,满足区域治理的要求,钻孔远程水力压裂在防治冲击地压上较传统方法具有显著超前优势、区域优势、效率优势、安全优势和环保优势,可以做到冲击地压防治区段的无人化,满足区域先行、超前治理的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184.
岩石介质具有黏滞性,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弹性介质模型更为接近岩石介质的真实情况。根据Kelvin-Voigt黏弹性单元体模型本构关系,推导了柱坐标系下各向同性黏弹性介质时间域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程,进行了黏弹性介质井孔声场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品质因子和声源中心频率对黏弹性介质中的井内外声场均有影响:井外声场和井内声场的衰减均随品质因子的增大而减小,井外声波和井内反射波振幅随之增大;井外声场的衰减随声源中心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井外声波振幅随之增大,井内声场的衰减随声源中心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井内反射波振幅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85.
2018年7月27~28日凉山州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运用水平分辨率为1°×1°的NECP6小时再分析资料、新型监测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不同于常规的降水过程,环流背景上受副高外围的东南气流和热带气旋形成的东风波倒槽共同作用形成的急流轴影响,为降水地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补充,从而形势上形成了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同时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也阻挡了高原上的低值系统快速东移,使得降水机制长时间停滞,对降水地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6.
水平地震作用下无锚固储罐应力与应变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地基与储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法对储罐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及应变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对3×104m3和2×103m3罐壁应力及应变的分析结果表明:环向、轴向应力及应变的分布形式呈现出明显的下部大上部小的特点,在偏底部的位置出现应力和应变的峰值;储液罐在水平地震作用下“象足”变形是由纵向压应力达到屈曲临界应力导致的屈曲破坏,不是强度破坏,即破坏属于失稳破坏而非强度破坏。  相似文献   
187.
对京九线路基粉土用GDS三轴仪进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不同围压、含水量、压实度下压实粉土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压实粉土在低围压下为应变软化,高围压下为应变硬化,存在一个屈服应力;含水量和压实度对粉土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影响显著,随着含水量的减小、压实度的增大,压实粉土样强度增大,应力-应变曲线上升。对围压小于屈服应力的应变软化曲线,用常规的土的软化关系式进行拟和;对围压大于屈服应力的应变硬化曲线,用邓肯-张模型进行拟和;这二者的结合能描述压实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8.
利用台风“利奇马”过境浙江期间,岱山地震台、东阳地震台钻孔体应变数据,采用数据滤波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这2个台站钻孔体应变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东阳地震台受台风引起的低气压的影响,钻孔体应变与气压同步变化;而岱山地震台受低气压和降水的共同影响,钻孔体应变与气压在变化的相关性和同步性上均有差异。气压和降水导致钻孔体应变的变化量可以通过负载力学模型进行估算求解。  相似文献   
189.
对整个福建省的钻孔体应变仪器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4个台站的观测资料质量进行了分析,用M2波潮汐因子及其相对中误差等来衡量其总体精度和稳定性,还分析了钻孔应变观测的干扰机理和特征,希望能够正确地认识以及排除观测资料中的非异常信息,提高观测精度,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可靠的前兆资料。  相似文献   
190.
G.V. Tahchiev  J. Zhang   《Ocean Engineering》2008,35(10):995-1005
Severe hurricanes, such as Katrina, broke the mooring lines of a number of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MODU) deployed i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some of those MODUs went adrift. A drifting MODU may damage other critical elements of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infrastructure by colliding with floating or fixed production systems and transportation hubs, or by rupturing pipelines owing to their dragging anchors over the seabed. To avoid or mitigate the damage caused by a drifting MODU, it is desirable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s of the drift of a MODU under the impact of severe wind, wave and current and have the capa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trajectory of the drift.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predicting the trajectory of a drifting MODU based on hindcast met-ocean conditions and limited knowledge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drifting MODU, this study employed a simplified equation describing only the horizontal (surge, sway and yaw) motions of a MODU under the impact of steady wind, current and wave forces. The simplified hydrodynamic model neglects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oscillatory wave forces, unsteady wind forces (owing to wind gustiness), wave drift damping, and the effects of the body oscillation on the steady wind and current forces.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net effects of the oscillatory forces on the steady motion are insignificant. To verify th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 of our simplified approach, the predicted drifting trajectories of two MODU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recorded by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