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1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455篇
测绘学   881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971篇
地质学   1202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338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81.
提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面状目标之间的两种空间方向相似性的计算方法:利用栅格数据的特征和方向关系矩阵计算空间方向相似性;基于单个栅格单元与参考目标之间角度的变化计算面状目标之间空间方向相似性。这两种方法简化了由Goyal提出的基于方向关系矩阵模型计算空间方向相似性的方法,克服了方向产生某些细微变化时的限制,在计算面状目标空间方向相似性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82.
基于小波包变换与IHS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闻  张勇 《测绘学院学报》2004,21(2):114-117
针对多光谱图像与金色图像的融合,提出了基于IHS变换和小波包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图像作IHS变换得到3个分量:亮度I、色度H和饱和度S;其次利用小波包变换融合方法融合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与金色图像,并用融合后的图像替代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最后作IHS反变换得到新的多光谱图像。实验分析表明,新方法的性能优于IHS变换融合方法、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和基于小波变换与IHS变换融合方法,在保留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增强了融合图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983.
植被层对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很多对土壤水分被动微波遥感的研究中 ,为简单起见 ,覆盖的植被层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模型来表征其散射和衰减特性。本文中使用了一种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离散模型来研究植被的发射率、传输率。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刻划组成植被的散射个体如叶、茎、树枝、树干等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 ,因而能更准确地描述植被对下垫面的影响。为了减少土壤水分反演算法中未知量的数目 ,该文给出了这两个参数的模拟结果分别在AMSR E三种不同频率下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984.
王国才  陈龙珠 《岩土力学》2004,25(Z2):401-404
用解析的方法首次研究了层状饱和地基上刚性圆板的扭转振动特性.运用Hankel变换求解饱和介质动力问题的控制方程,按混合边值条件建立了层状饱和地基上刚性圆板扭转振动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数值算例给出了动力柔度系数和扭转角幅值随无量纲频率的变化曲线,与单相弹性及匀质饱和介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参数研究.  相似文献   
985.
以许厂煤矿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小波变换和二维分形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预测奥灰裂隙发育带的方法、步骤及效果。理论与实际分析表明,在预测奥灰裂隙发育带中,小波变换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二维分形参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二者的结合为预测奥灰裂隙发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6.
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运移的研究(I):田间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原状土和回填土渗透比较试验,揭示了大孔隙对水及溶质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通过回填土和原状土中含水率实验结果比较分析,指出回填土和原状土含水率的变化呈现不同分布特征。而对回填土和原状土中溶质浓度实验结果分析比较,发现回填土中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的速度显著低于原状土,回填土和原状土都有位置深的检测点先于其上面的检测点出现溴离子的现象,回填土中硝酸根离子的浓度远低于其在原状土相应深度的浓度。  相似文献   
987.
为了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反射同相轴容易被识别和追踪,这里提出了一种应用小波算法及C3相干算法检测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新方法。利用小波算法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减少大部分随机噪声,再运用C3相关算法和倾角扫描法检测地震剖面同相轴。应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了试算,证明了可行性,然后检测实际地震剖面同相轴,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都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88.
通过对石河子一次低压大风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降压增温”是其前兆。前期降水,有利的垂直风场.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低压产生持续大风的关键,并提出今后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989.
IHS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遥感影像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与高分辨率全色影像的融合,提出了一种IHS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影像作IHS正变换,得到亮度I、色度H和饱和度S三个分量:然后利用小波变换融合方法,融合多光谱影像的亮度分量与全色影像,并用融合后的影像替代多光谱影像的亮度分量;最后,利用IHS反变换得到新的多光谱影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新方法的性能优于IHS变换融合方法、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在增强融合影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的同时,很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990.
The Vema Transverse Ridge (VTR) is a prominent, long and narrow topographic anomaly that runs for over 300 km along a sea floor spreading flow line south of the Vema transform at 11° N in the Atlantic. It rises abruptly about 140 km from the axis of the Mid-Atlantic Ridge (MAR) in 10 Myr old crust and runs continuously up to 25 Myr old crust. It reaches over 3 km above the predicted lithospheric thermal contraction level. It is absent in crust younger than 10 Myr; thus, the uplift of the VTR must have ended roughly 10 Ma. The VTR is interpreted as the exposed edge of a flexured and uplifted slab of oceanic lithosphere that was generated at an 80 km long MAR segment. Based on satellite gravimetry imagery this MAR segment was born roughly 50 Ma and increased its length at an average rate of 1.6 mm/yr. Multibeam data show that the MAR-parallel sea floor fabric south of the VTR shifts its orientation by 5° to 10° clockwise in 11–12 Myr old crust, indicating a change at that time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R axis and of the position of the Euler rotation pole. This change caused extension normal to the transform, followed between 12 and 10 Ma by flexure of the edge of the lithospheric slab, uplift of the VTR at a rate of 2 to 4 mm/yr, and exposure of a lithospheric section (Vema Lithospheric Section or VLS)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slab, parallel to the Vema transform. Ages of pelagic carbonates encrusting ultramafic rocks sampled at the base of the VL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MAR axis suggest that the entire VTR rose vertically as a single block within the active transform offset. A 50 km long portion of the crest of the VTR rose above sea level, subsided, was truncated at sea level and covered by a carbonate platform. Subaerial and submarine erosion has gradually removed material from the top of the VTR and has modified its slopes. Spreading half rate of the crust south of the transform decreased from 17.2 mm/yr between 26 and 19 Ma to 16.9 mm/yr between 19 and 10 Ma, to 13.6 mm/yr from 10 Ma to present. The slowing down of spreading occurred close in time to the change in ridge/transform geometry, suggesting that the two events are related. A numerical model relates lithospheric flexure to extension normal to the transform, suggesting that the extent of the uplift depends on the thickness of the brittle layer,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greater uplift of the older lithosphere along the V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