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46篇 |
免费 | 2104篇 |
国内免费 | 21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62篇 |
大气科学 | 1138篇 |
地球物理 | 3661篇 |
地质学 | 5037篇 |
海洋学 | 928篇 |
天文学 | 493篇 |
综合类 | 810篇 |
自然地理 | 7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181篇 |
2022年 | 292篇 |
2021年 | 365篇 |
2020年 | 410篇 |
2019年 | 443篇 |
2018年 | 343篇 |
2017年 | 385篇 |
2016年 | 416篇 |
2015年 | 485篇 |
2014年 | 566篇 |
2013年 | 636篇 |
2012年 | 618篇 |
2011年 | 655篇 |
2010年 | 496篇 |
2009年 | 633篇 |
2008年 | 564篇 |
2007年 | 689篇 |
2006年 | 635篇 |
2005年 | 492篇 |
2004年 | 460篇 |
2003年 | 453篇 |
2002年 | 377篇 |
2001年 | 344篇 |
2000年 | 360篇 |
1999年 | 348篇 |
1998年 | 305篇 |
1997年 | 280篇 |
1996年 | 273篇 |
1995年 | 208篇 |
1994年 | 212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7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为了准确认识水平井多段压裂过程中井筒周围应力场变化,指导裂缝起裂和延伸机制研究,综合考虑井筒内压、地应力、压裂液渗流、热应力、射孔和先压开裂缝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应力叠加原理,建立了水平井多段压裂应力场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位移不连续法,重点考虑了先压开裂缝在水平井筒周围水平面上产生的诱导应力大小,克服了裂缝诱导应力解析模型只能计算裂缝高度平面诱导应力大小的局限。结果表明,通过应力场模型进行的破裂压力预测与实际破裂压力值吻合度较高,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准确性;人工裂缝形成后会对水平井筒周围应力场造成很大影响,在裂缝尖端出现应力集中,造成应力分量降低,在裂缝周围一定区域造成应力分量有较大的升高;多段压裂压开人工裂缝越多,应力之间干扰越严重,水平井筒周围应力分布越复杂。该研究对认识多段压裂存在先压裂缝干扰下后续裂缝的起裂和延伸机制,指导压裂施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4.
995.
阿尔金山地区铜金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不同级次构造控制阿尔金山地区铜、金成矿带、矿田及矿床的分布,区域上可以划分为阿尔金北缘金-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和阿尔金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岩石铜、金含量数理统计和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结果,将其划分为两个主成矿期,年龄分别为502.3Ma士10.1Ma和207.6Ma±4.2Ma;构造应力场和矿化富集过程分为3期:前中生代——挤压期;中生代——伸展期和新生代——走滑期。相对低应力值区为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目前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所用初始场局限于NCEP和T213的现状,提出了应用日本数值预报产品(JMA,下同)格点资料做初始场的想法,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介绍。对台风Ranan im(0414)登陆浙江的路径、移速、强度和降水等方面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用了JMA资料的MM5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预报精度,尤其在台风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上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7.
中原油田高压注水诱发的油水井套管损坏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油田高压注水开发35年,套管损坏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据研究,油田水井套管损坏主要有错断、变形及破漏等三类,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层发育区、高地层水矿化度区、泥岩层和盐膏层发育区,剖面上主要分布在盐膏层段和主力生产井段。提出断层活动、地应力非均质演化、盐岩蠕变、油田开发历程和开采方式及油气流场、化学场演化是中原油田套损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油田油藏油井多参数动态模式,优选与油藏模式匹配的开采方式及增产措施,改造套管动力学环境和化学环境将能防治套损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The Kula volcanic field in Western Turkey comprises about 80 cinder cones and associated basaltic lava flows of Quaternary age. Based on geomorphological criteria and K-Ar dating, three eruption phases, β2–β4, were distinguished in previous studies. Human footprints in ash deposits document that the early inhabitants of Anatolia were affected by the volcanic eruptions, but the age of the footprints has been poorly constrained. Here we use 3He and 10Be exposure dating of olivine phenocrysts and quartz-bearing xenoliths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the youngest lava flows and cinder con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volcanic field, two basalt samples from a 15-km-long block lava flow yielded 3He ages of 1.5 ± 0.3 ka and 2.5 ± 0.4 ka, respectively, with the latter being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 10Be age of 2.4 ± 0.3 ka for an augen gneiss xenolith from the same flow. A few kilometers farther north, a metasedimentary xenolith from the top of the cinder cone Çakallar Tepe gave a 10Be age of 11.2 ± 1.1 ka, which dates the last eruption of this cone and also the human footprints in the related ash deposits. In the center of the volcanic field, a basalt sample and a metasedimentary xenolith from another cinder cone gave consistent 3He and 10Be ages of 2.6 ± 0.4 ka and 2.6 ± 0.3 ka, respectively. Two β4 lava flow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of the volcanic province yielded 3He ages of 3.3 ± 0.4 ka and 0.9 ± 0.2 ka, respectively. Finally, a relatively well-preserved β3 flow gave a 3He age of ∼13 ka.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enultimate eruption phase β3 in the Kula volcanic field continued until ∼11 ka, whereas the youngest phase β4 started less than four thousand years ago and may continu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99.
1000.
本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后五家户气田划分出22种沉积微相,建立7种相层序,分析了扇三角洲及三角洲沉积环境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较为发育,沉积物源来自气田东北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后五家户气田多为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