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2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测绘学   584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1624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For 15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hina Argo project, China has deployed over 350 profiling floats in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and constructed China Argo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Moreover, we have setup the Argo data receiving,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ng system, and developed various Argo data products using Argo observations, which has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ocean data sharing in China. The abundant Argo data have become a main data source in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basic researches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A batch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basic research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have been brought, e.g. in aspects of tropical cyclone (typhoon), ocean circulation, meso-scale eddy, turbulence, heat/salt storage and transport and water mass, as well as in ocean, atmosphere/climate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and predicting.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rgo program from “Core Argo” to “Global Argo”, we are fac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long-term maintaining and sustained developing of our Argo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China regional Argo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as soon as possible in adjacent northwestern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using Chinese BeiDou profiling floats, which will make u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a big country for address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s and preventing natural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杨库村铜矿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并与相邻已知矿区进行对比,结合近几年的工作成果,阐述了杨库村铜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3.
在流量自动监测系统中,底座式ADCP设备探头位于河底,维修极为不便。该研制装置采用304不锈钢支架配合滑轮、钢索、绞盘等手摇传动系统,将底座式ADCP设备探头从河底传送到水上岸边检修台,实现对设备探头的维护、检修、更换、安装、调试等操作,再通过该装置将底座式ADCP设备探头传送到河底原位,经十里长街等站实际应用,运行稳定可靠,运用极为方便;该装置防磁、防锈、防腐性能良好,为底座式ADCP探头提供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且结构简单,运输方便,可作为中小河流永久流量自动监测站装置使用。  相似文献   
104.
绿藻水溶性多糖的研究概况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绿藻多糖的提纯方法、组成结构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绿藻多糖的提纯需要经过样品的前处理、提取和精制三个步骤,提取方法包括酸提、酶提、加入钙螯合剂提取、微波及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藻多糖是水溶性的硫酸化杂多糖。从石莼(Ulva)、浒苔(Enteromorpha)、礁膜(Monostroma)、小球藻(Chlorella)、蕨菜(Bracken)及刚毛藻(Bristles)中提取的多糖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各不相同,而且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受提取方式的影响。绿藻多糖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抗氧化、抗肿瘤、抗凝血、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及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关绿藻多糖的精确结构、提纯方法及化学修饰的进一步研究将使绿藻多糖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05.
许厂煤矿下组煤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瓦斯、二氧化碳资源。下组煤位于瓦斯风化带内,含瓦斯、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瓦斯含量与埋藏深度呈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低含量瓦斯、二氧化碳抽采率、二氧化碳资源化转换等技术方面的问题。从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资源优势、煤与煤层气一体化开发技术、近水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煤层压裂造缝技术、煤层注气增产技术和瓦斯、二氧化碳气体提纯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程度,结合煤矿的下组煤层的开采方案,认为许厂煤矿有着较好的煤炭与瓦斯、二氧化碳一体化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在地震地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确定了合理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根据二维地震的目的任务,运用了合理的数据采集方法,采用了较好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地震资料处理及解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包括静校正问题、干扰波的去除、分辨率的提高、波组分析、层位标定、断点解释等。在覆盖层厚度、煤层底板、煤层露头、构造解释、火烧区推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可靠的勘探成果,为后续全井田勘探布局发挥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江西德兴铜矿水系样的δ65Cu值具有极大的变化范围(-5.8‰~+24.4‰),是迄今为止已报道发现的最大的Cu同位素分馏值。水体中铜的来源可分为黄铜矿源和黄铁矿源,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Cu同位素特征。根据水体的Cu同位素值分布特征,圈出了流经矿体(矿体上方)水、矿体外围水和尾矿库水3个源区。水体中的Cu主要以离子态和微粒态存在,二者具有明显不同的65Cu特征,尾矿库中黄铁矿65Cu对水体的Cu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Cu同位素在示踪找矿及地质环境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8.
王瑞军  张春雷  王诜  孙永彬  王永军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67-67z1168
正明舒井地区位于甘肃省北西侧,敦煌市北侧、瓜州县北西侧。前人在该区及周边区域开展了区调、矿调及相关多金属矿的勘查工作(王瑞军等,2014,2017),在遥感地质方面,仅开展了多光谱遥感的应用工作,而针对高光谱遥感的研究工作还未开展。明舒井地区基岩出露好、地形起伏小、切割弱,地表蚀变发育,矿床、矿点分布较多,具备开展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发挥高光谱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9.
吴云霞 《地质与勘探》2021,57(2):315-324
麻棚和赤瓦屋岩体都位于太行山中段热液金属矿成矿区内,在其周围已发现石湖石英脉大型金矿等60余处热液型矿床(点),其深部和外围可能存在找矿前景。本文通过探讨太行山中段城南庄一带遥感环形构造和重力负场特征与金属矿床和岩体的耦合关系,从城南庄卫星式-多层蘑菇群式遥感环形构造群、重力负场、中酸性岩脉侵入和温泉五种证据,推测城南庄深部存在比麻棚和赤瓦屋岩体大近六倍、面积约700 km~2的中酸性隐伏岩体—城南庄隐伏岩体。城南庄隐伏岩体边界基本与布格重力负异常边界吻合,呈长轴北东向宽缓带状展布,向南西方向倾伏,北侧埋深较浅、南侧埋深较深。城南庄隐伏岩体边部(特别是产状缓外倾,具有良好成矿空间的区域)和顶部与围岩的接触带位置、环形构造形成的晚期"小岩体"内部及附近位置和中酸性岩脉附近位置是寻找热液型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0.
姜涛  李伟林 《铀矿地质》2021,(1):120-130
为扩大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成果,以青嶂山矿集区1:5万210Po测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异常特征及应用效果。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应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趋势面分析消除了不同铀含量的地质背景对提取210Po异常的影响;210Po法与地面伽马能谱、氡气测量、 AMT组合应用对寻找花岗岩区深部隐伏矿体具有良好的效果,多种测量方法均出现峰值的部位,为含矿构造带或铀矿体产出部位;经钻探工程验证,在210Po法及相关方法异常区揭露到铀矿工业矿段,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