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53篇 |
免费 | 12597篇 |
国内免费 | 77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70篇 |
大气科学 | 6854篇 |
地球物理 | 8344篇 |
地质学 | 24390篇 |
海洋学 | 5520篇 |
天文学 | 3515篇 |
综合类 | 2795篇 |
自然地理 | 60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0篇 |
2024年 | 1177篇 |
2023年 | 1070篇 |
2022年 | 1772篇 |
2021年 | 1905篇 |
2020年 | 1847篇 |
2019年 | 2142篇 |
2018年 | 1627篇 |
2017年 | 1824篇 |
2016年 | 1852篇 |
2015年 | 2005篇 |
2014年 | 2513篇 |
2013年 | 2536篇 |
2012年 | 2706篇 |
2011年 | 2747篇 |
2010年 | 2337篇 |
2009年 | 2952篇 |
2008年 | 2849篇 |
2007年 | 2972篇 |
2006年 | 2849篇 |
2005年 | 2597篇 |
2004年 | 2328篇 |
2003年 | 2162篇 |
2002年 | 1912篇 |
2001年 | 1638篇 |
2000年 | 1651篇 |
1999年 | 1441篇 |
1998年 | 1258篇 |
1997年 | 925篇 |
1996年 | 777篇 |
1995年 | 641篇 |
1994年 | 615篇 |
1993年 | 492篇 |
1992年 | 347篇 |
1991年 | 314篇 |
1990年 | 215篇 |
1989年 | 160篇 |
1988年 | 142篇 |
1987年 | 90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4篇 |
1976年 | 7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土地经济系数的设置意义和目标,针对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提出并分析比较了统计指标法和分区样点法等思路及其数学处理方法。其中统计指标法中的农业产值消耗法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便利,便于操作,计算结果较好,符合土地经济系数含义要求。 相似文献
102.
103.
软土地下工程抗震数值模拟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项目抗震安全性能设计和评估的需求,并基于目前缺少完善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专门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重点阐述了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地下工程数值模拟和分析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三方面问题:计算范围、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边界条件。着重分析了有限元网格的划分、土一结非线性接触问题和不同边界条件的适用性,以及这些建模条件对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对基于数值手段开展地下工程抗震安全性能的计算、分析和评价,制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4.
Hybrid simulation combine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cost‐effective, large‐scale testing of structures under simulated earthquake loading. Structural system level response can be obtained by expressing the equation of motion for the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ubstructures, and solved using time‐stepping integration similar to pure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a reliable model exists for the numerical substructures while the experimental substructures correspond to parts of the structure that are difficult to model. A wealth of data becomes available during the simulation from the measured experiment response tha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upon the numerical models, particularly if a component with similar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is being tested and subjected to a comparable load pattern. To take advantage o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 new hybrid test framework is proposed with an updating scheme to update the initial modeling parameters of the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the instantaneously‐measured response of the experimental substructures as the test progress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first conducted to evaluate key algorithms for the sele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modeling parameters that can be updated. The framework is then expanded to conduct actual hybrid simulations of a structural frame model including a physical substructure in the laboratory and a numerical substructure that is updated during the tes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demonstrated for a simple frame structure but is extendable to more complex structural behavior and model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5.
在简介川西南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历史强震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梳理部分典型地震短临预测实例,介绍了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地震预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思考,供同行们讨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焉耆盆地绿洲区近50年地下水文时空变异及水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统计学理论和焉耆盆地绿洲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不同时期(1960年和2005年)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取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焉耆盆地绿洲区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在空间尺度上,地下水矿化度在开都河中下游地区及其两岸灌区有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地下水随时间推移向盐化加重方向发展.近50年水盐动态表明焉耆盆地一直处于积盐过程,而绿洲区则处于脱盐过程,盐分都积累在博斯腾湖区,在1982年后转移至孔雀河流域.焉耆盆地地下水盐化态势表明,近年来地下水各项离子质量浓度都在积聚.绿洲区水土资源开发不仅改变了水盐分布,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地下水水体. 相似文献
107.
Tilmann Gneiting 《Mathematical Geology》1999,31(2):195-211
The turning bands method (TBM) generates realizations of isotropic Gaussian random fields by summing contributions from line processes. We consider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s and study the correlation bias attributable to the use of only a finite number L of lines. Our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maximal bias is of order 1/L, and that L = 64 lines suffice for excellent covariance reproduction. The notorious banding observed in simulations with an insufficient number of lines is a related but different phenomenon and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choice of the line simulation technique. Clear-cu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number of lines necessary to avoid the effect can only be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specific code at hand. 相似文献
108.
爬奔金矿位于琅勃拉邦岛弧带中段西侧,矿体赋存于石炭-下二叠统厚层-巨厚层灰岩中,受NW-NNW向断裂构造控制,是少硫化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野外调研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爬奔金矿的围岩蚀变以中-低温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方解石化,随着岩石蚀变强度的增加,Au与Si、Fe同步增加,而Ca减少。蚀变受断裂构造控制,分带明显,不同的矿化蚀变对应不同的矿石类型。多种蚀变叠加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红化”蚀变和“褪色”蚀变是区内独特的围岩蚀变现象,找矿指示作用明显,结合构造、地层、化探异常等其他条件,可作为矿区外围及邻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9.
边坡及其它类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嘉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24(2):35-38
本文提出有关边坡工程地质研究方面的一些新概念,看法和问题,并概述了属地这一专题的边坡及其它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0.
近30a北极平流层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1978-2011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总量资料,MLS(Microwave Limb Sounder)臭氧廓线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气象场资料,对比研究了近30a南北极臭氧总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重点分析了2010/2011年冬末春初北极臭氧出现的异常损耗现象,探讨北极春季臭氧低值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与南极地区一年四季都保持一个臭氧低值中心明显不同,北极臭氧总量的减少则是伴随着整个春夏季(4-8月),在秋季(10月)达到最低值,冬季(11月-次年2月)北极臭氧快速恢复,这主要是由于南北半球极地地区环流差异和温度差异造成的。南北两极年均O3总量呈下降趋势,两极地区O3总量年际变化最大的季节是春季。近30a,北极在1997和2011年春季(3-4月)分别达到极低值355DU和361DU,但近年来两极臭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2011年春季,北极地区出现的较严重臭氧低值现象从3月中旬至4月中旬持续了近1个月,2010/2011年冬春季平流层低温和臭氧低值对应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