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79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测绘学   2195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1397篇
地质学   2564篇
海洋学   425篇
天文学   16510篇
综合类   380篇
自然地理   102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1790篇
  2008年   1839篇
  2007年   2078篇
  2006年   2089篇
  2005年   1842篇
  2004年   1968篇
  2003年   1653篇
  2002年   1454篇
  2001年   1270篇
  2000年   1037篇
  1999年   951篇
  1998年   1127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MAPSUV数字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文有  谢靖  邵隆 《地球科学》2006,31(5):715-718
测绘成果为区域经济规划、国土资源调查以及农林水利、能源交通、城市规划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大量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基础信息, 因而在整个测绘部门的管理中成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基于MAPSUV数字测绘平台的成果管理系统, 以工程测量中的地形图为背景, 以各种等级控制点为核心, 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数据库技术、图象处理技术、网络通讯以及多媒体技术, 在测绘行业日常业务的基础上, 开发出了适合实际需要的数字化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成果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库.   相似文献   
992.
小波分析在地震资料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1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小波变换和去噪的基本原理,根据模拟信号和实际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讨论了如何选择小波基,及去噪中的阈值问题,从小波分解出发,利用多尺度分解对地震资进行分析,并基于MATLAB语言和小波工具箱,实现了对地震资料的去噪.  相似文献   
993.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自1999年建成以来,记录了大量地震波形资料,从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云南省及邻区共发生ML≥4.0地震168次,对这些地震的震级重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云南省的区域地震,近震的体波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之间不满足昆明地震台网多年使用的MS=1.13ML-1.08这一换算公式,且发现ML也不一定大于MS。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新研制的井下数字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计装置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分析讨论了仪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96.
We study th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for classifying the basic shape of space debris in both simulated and observed data experiments, where light curves are used as the input features. In the dataset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simulated light curves are derived from four types of debris within different shapes and materials. Observed light curves are extracted from Mini-Mega TORTORA (MMT) database which is a publicly accessible source of space object photometric records. The experiments employ the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ake comparisons with other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nd the results show 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is better. In simulational experiments, both types of cylinder can be distinguished perfectly, and two other types of satellite have around 90% probability to be classified. Rockets and defunct satellites can achieve 99% success rate in binary classification, but in further sub-classes classifications, the rate becomes relatively lower.  相似文献   
997.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地震研究》2006,29(2):122-124
在滇西北地区(25°~28°N,99°~101.5°E)用不同的统计窗长和滑动步长,对当前常用的地震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6个预报指标:频度N、缺震、能量E、断层总面积ΣE、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活动度S值。这6项指标对滇西北地区及周边区域1990年发生的M≥5.0地震有较好的短期映震能力,但丽江7级地震前,6个指标只有缺震出现了明显异常,达到预报指标,其余5个指标都无异常显示。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6项指标对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6.7级以上地震没有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丽江7.0级地震最显著的特征是短期阶段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因此,仅仅依靠地震学指标实现短临预报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98.
焦作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焦作市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现有采空区149 km2,煤矸石堆存量1 180.77×104t,占地41.81×104m2,尾矿坝4座,方量已达2 660×104m3,矿坑突水700余次,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矿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部分地下水为Ⅳ类、Ⅴ类水。每年投入治理与赔偿地面变形、塌陷损失金额达数百万元。本文分析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矿区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不畅,技术投入不足是造成矿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与影响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实用技术,从源头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关制度,实施矿业权资产化管理,是有效预防因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生态环境恶化及进行恢复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9.
New UBV-photoelectric observations of the well-known massive X-ray binary system Cyg X-1/V 1357 Cyg are obtained near the primary minimum.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observations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additional blue radiation which appears as a narrow peak with an amplitude of 0.01–0.02 mag near phase 0.00 on the light curve (the superior conjunction of the relativistic component), firstly detected by Lyuty (1985). This emission does not appear at every orbital cycle. The appearance of this narrow peak of additional blue radiation on the light curve of Cyg X-1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radi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s in the disturbed magnetic field of the optical star in frames of the model proposed by Ikhsanov and Fabrika (1990).  相似文献   
1000.
By the method proposed by Nazarenko (1993) and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obtained by different authors,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in the stream in the neighbourhood of the inner Lagrangian point L1 were calculated for three interacting binary systems of W Ser-type: β Lyr, V367 Cyg, RY Sct. It is shown, that as a result of the evolutional expansion of the mass losing component the deep layers of its atmosphere reach the neighbourhood of the first Lagrangian point L1 and a stream of axial symmetric shape is formed. Its radius is comparable to the dimension of the mass losing component. The rate of the mass transfer increases up to 10−5 M/yr. The calculated parameters of the stream in the neighbourhood of the point L1 explain the main observa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investigated systems (existence of extended circumstellar matter with a developed structure, high mass transfer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