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805篇
海洋学   311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陈传明 《湿地科学》2012,10(3):359-364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毗邻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自然保护区研究者、决策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毗邻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提出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2.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十多条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发现西湖凹陷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早期的拉张和晚期的断续挤压两个构造演化阶段.晚期的断续挤压在凹陷内产生构造反转的样式复杂多样,可划分为上下均正型、下正上逆型、下凹上凸型、上下均凸型、下正上隆型和下隆上逆型等6种单个的反转构造样式及y形、帚状、"似花状"等7种反转构造组合样式.对反转断层生长指数(Gi)并结合平衡剖面的研究,表明西湖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反转.通过计算反转率(Ri),发现凹陷内反转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具有中带强和东、西弱的特征.结合晚白垩世以来东亚大陆边缘的区域构造演化及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俯冲速度讨论了西湖凹陷构造反转的机制,并探讨了它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3.
Radio frequency geophysical methods are known for being very versatile tools in ground- and groundwater investigation at shallow depths. They are fast and easy to use and allow a high density of information over large surfaces, which makes them very suitable for geological mapping sensu lato (faults, lithological contacts, groundwater-bearing structures, vulnerability maps, and contaminant plumes) and for selecting borehole location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ncerning 2D and 3D modelling of the data has occurred in recent decades. However, field surveys are very seldom performed in “ideal conditions”—the lack of necessary transmitters, in the convenient direction, in order to catch the structures in E- and H-pol for modelling purposes, is not an unusual situation. The present paper shows how the use of RMT and RF-EM is nevertheless of great help and suggests different ways to explore qualitative data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setting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984.
柯克亚周缘构造特征差异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克亚周缘地区具有与柯克亚相似的优越油气源条件和成藏条件,构造解释成为其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柯克亚及其周缘地区地震,非地震,钻井,野外露头的综合分析,依据现代冲断带构造理论分析了三条分别切过柯西,柯克亚和柯东的南北向剖面,研究了不同构造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认为它们构造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反冲构造,冲起构造的发育和逆冲推覆的规模上.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盆山边界动力条件不同,基底差异和早期构造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85.
西南山区河谷广泛分布有深厚覆盖层,它们不但制约水电坝址的选择,同时也给水工建筑的设计和基础处理带来困难,传统沉井方法在深厚覆盖层地基处理中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从地下连续墙结构构成、受力、施工技术等角度对地下连续墙方案进行了综合研究,在地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地下连续墙受力特征,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坝体整体结构及地下连续墙复合挡土墙体系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结构充分调动了墙体和土体的相互作用效应,连续墙体的受力状况可满足建筑物的安全要求,是深厚覆盖层中地基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内力受到剪力墙的接头形式和接触面强度的控制,在施工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86.
Seismic velocity analysis is a crucial part of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which has been practiced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In contrast to time consuming and complicated numerical method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are found to be of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ANN ability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input and output space is considered to be appropriate for mapping seismic velocity corresponding to travel times picked from seismograms. Accordingly a preliminary attempt is mad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ANNs to determine velocity and dips of dipping layered earth models corresponding to travel time data. The study is based on synthetic data generated using inverse modeling approach for three earth models. The models include a three-layer structure with same dips and same directions, a three-layer model with different dips and same directions, as well as a two-layer model with different dips and directions. An ANN structure is designed in three layers, namely, input, output, and hidden ones. The training and testing process of the ANN is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using the synthetic data. The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rained ANN to unknown data sets indicates that the ANN can satisfactorily compute velocity and dips corresponding to travel times. The error intervals between the desired and calculated velocity and dips are shown to be acceptably small in all cas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rained ANN in extrapolating is also evaluated using a number of data outside of the range already known to AN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ined ANN acceptably approximates the velocity and dips. Furthermore, the trained ANN is also evaluated in terms of capability of handling deficiency in input data where acceptable results were also achieved in velocity and dip calculations. Generally, this study shows that velocity analysis using ANNs can promisingly tackle the challenge of retrieving an initial velocity model from the travel time hyperbolas of seismic data.  相似文献   
987.
中国大陆侏罗纪以来六大动力体系和资源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近几年参加"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和中、俄、蒙、哈、韩合作编制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工作中获得的一些新认识和新观点.概略地说主要包括四点:①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和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挤压力是永久性的、永恒的,是为其他"后生"的各种动力体系"垫底"的,因此笔者称其为"本底动力体系";②在"本底动力体系"基础上侏罗纪以来新产生、并影响中国大陆及海域的动力体系,除东部的太平洋海底扩张动力体系和西(西南)部印度洋海底扩张动力体系外,还有尚未引起重视的北部蒙古一鄂霍次克中生代继承性的动力体系与北冰洋海底扩张动力体系;③在东(东南)、西(西南)和北面各方向的动力体系向中国大陆及海域"联合"挤压下,按"扇形力原理"(一端受挤压时,另一端被拉张)打造了中国东部及海域软流圈物质上涌,正是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的强大动力体系导致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剧变和构造、岩浆、裂谷、成矿、地震、火山等等复杂的地质与成矿作用;④为什么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海底扩张最强烈的区域主要出现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度60°范围内(其中又以南、北纬度30°内更为强烈)?究其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离心力和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挤压力(总之是"本底动力体系")在赤道及其两侧最集中、最强大而引发的.因此,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力体系理论为基础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构造体系学说,中国地质学家绝不应忘记、更不能放弃,而是要把李四光先生的理论和学说与当代动力学理论和全球构造学说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创建出能够确切揭示中国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真谛和切实解决重要成矿与找矿问题实际的新理论.笔者将以上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应用于地质、找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主要也有四点:①以温度100℃和深度4.25km为"底界面".寻找和优选地热勘查开发区;②以不同时代、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的动力体系所形成的断裂系统控矿(特征)为依据,寻找"内生"矿产的勘查"靶区";③以深部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油气田形成的重要意义为依据,按"三步走"的方法寻找新的油气勘查开发区;④以10~20 km深处的温度值和岩石有效弹性为依据,并结合新生代活动断层特点,作为地震预测预报的依据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88.
利用有限单元法,通过有限元程序来进行模拟计算。将所研究问题假定为平面应变问题;岩土体为理想弹塑性模型,采用平面四节点等参单元,遵循适于岩土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桩与岩土体之间通过设置接触单元来模拟基坑围护桩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重点分析建筑物与基坑的不同距离、基坑围护桩的刚度变化和围护桩底端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变化时基坑开挖对围护桩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盐构造与深水水道的交互作用--以下刚果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水道作为深水油气的主要储集体,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在下刚果盆地,由于盐构造的多期活动导致对水道砂体的展布规律认识不清。研究水道和盐构造的交互作用方式有利于预测含盐盆地中水道砂体的平面分布。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在盐构造与深水水道广泛发育的下刚果盆地研究盐构造与深水水道的交互作用,建立了盐构造与水道的交互作用模式。盐构造与水道的交互作用方式主要有6种,分别为限制、改向、封堵、侵蚀、迁移和剥蚀。盐构造的活动时期与水道形成演化时期的先后关系、水道中重力流的侵蚀能力决定了盐构造与水道的交互作用方式。水道经过早期发育的盐构造且水道中重力流侵蚀能力较弱多发生限制和改向;若水道中重力流侵蚀能力很强,可发生水道对盐构造的侵蚀;若盐构造的规模较大,其可阻止水道向下游输送沉积物并造成水道中重力流的回流,形成朵体沉积。若水道与盐构造同时活动多发生水道的迁移。晚期活动的盐构造可导致其上方的水道沉积体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990.
叠锥构造是纤维状矿物呈锥状嵌套分布的一类特殊沉积构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但中国对于叠锥构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文中详细总结了叠锥构造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笔者于新疆托克逊凹陷、准噶尔盆地东部以及哈密盆地3处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叠锥构造的发育层系广泛,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以及三叠纪末—侏罗纪初发现的叠锥占绝大多数,揭示其可能与生物大灭绝有关;叠锥构造的形成环境较广,不能简单地将叠锥构造作为湖泊相或海相等的相标志。对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初步分析后认为,叠锥构造为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的原生沉积构造,但对叠锥构造成因机制的深层次研究还需建立在叠锥构造纤维状矿物生长习性及其与形成环境和发育层系的耦合关系研究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