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3篇
  免费   2602篇
  国内免费   2123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3902篇
地质学   8243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1569篇
综合类   921篇
自然地理   39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699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407篇
  1998年   389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预测矿井涌水量的计算级别与精度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学溥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48-50,67
根据水利部2005年发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技术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参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以及《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认为地下水可开采量与预测矿井涌水量的计算可按勘查研究程度,将其可分为A、B、C、D、E等5个精度等级。参照各级别的允许误差,论证了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计算公式及方法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992.
广西钟山县珊瑚钨锡矿区及其外围找矿远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珊瑚钨-锡矿区地质概况和成矿规律.根据该矿区及外围历年地质勘查及科研成果、矿山开采和生产勘探实际情况以及对珊瑚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我国华南钨-锡矿床成矿理论作指导,进行矿区深部及外围钨、锡资源二轮找矿远景预测,提出了四个钨、锡成矿预测区和一个成矿远景区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3.
Tectonically,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is char-acterized at its late phase with the southeastward exten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normal fault depression on its northern segment, and the dextral shear displacement on its central-southern segment.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ratum deformation and fault movement on the typical fault segments, such as Jianchuan, southeast Midu, Yuanjiang River, Yuanyang, etc. since the Miocene Epoch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times dextral faulting dominated by normal shearing occurring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since the Miocene Epoch. The fission track dating (abbrevi-ated to FT dating, the same below) is conducted on apat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above fault segments and relating to these movements. Based on the measured single grain’s age and the con-fined track length, we choose the Laslet annealing model to retrieve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ampl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zone experienced two times obvious shear displacement, one in 5.5 ± 1.5 MaBP and the other in 2.1± 0.8 MaBP. The central-southern segment sees two intensive uplifts of mountain mass in the Yuanjiang River-Yuanyang region at 3.6―3.8 MaBP and 1.6―2.3 MaBP,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above-mentioned two dextral normal displacement events since the late Miocene Epoch.  相似文献   
994.
We investigate the late Quaternary active deformation along the Jordan Valley segment of the left-lateral Dead Sea Fault and provide new insights on the behaviour of major continental faults. The 110-km-long fault segment shows systematic offsets of drainage systems surveyed at three sites along its southern section. The isotopic dating of six paleoclimatic events yields a precise chronology for the onset of six generations of gully incisions at 47.5 ka BP, 37.5 ka BP, 13 ka BP, 9 ka BP, 7 ka BP, and 5 ka BP. Additionally, detailed mapping and reconstructions provide cumulative displacements for 20 dated incisions along the fault trace. The individual amounts of cumulative slip consistently fall into six distinct classes. This yields: i) an average constant slip rate of 4.7 to 5.1 mm/yr for the last 47.5 kyr and ii) a variable slip rate ranging from 3.5 mm/yr to 11 mm/yr over 2-kyr- to 24-kyr-long intervals.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the last larg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D 1033, we infer 3.5 to 5 m of present-day slip deficit which corresponds to a Mw  7.4 earthquake along the Jordan Valley fault segment. The timing of cumulative offsets reveals slip rate variations critic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lip deficit and seismic cycle along major continental faults.  相似文献   
995.
文中介绍了山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原理。以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某勘探区为实例进行实地勘探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提出了一种具有地震抑制功能的结构抗震主动控制算法。其特点是设计一组状态反馈控制律,使得闭环结构系统在具有希望极点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结构地震输人的影响。首先,在特征结构配置参数化方法的基础上,将该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含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其次,给出了求解该问题的算法及实施步骤,该方法直接基于结构系统原始矩阵,不涉及系统的增广或变换,便于工程应用;最后,对地震作用下三层剪切型Benchmark结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具有地震干扰抑制功能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地震活动热红外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春燕  单新建  马瑾 《地震研究》2007,30(2):113-119
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和各类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简略介绍;对地形地貌、地物类型和气象等非震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及地表热红外亮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类非震因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充分研究活动构造区带在各类非震因素影响下的热红外影像特征,掌握无震条件下的红外亮温时空演化过程,建立红外亮温变化的基准模型及各类非震因素的扣除模型,将有可能较好地排除非震因素的影响,检测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热异常。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采用Brune圆位错模型对1998年12月至2006年8月云南境内M≥3地震和越南北部M>2地震测算震源参数。结果表明,红河断裂两侧活动块体的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就地震矩与震级的标度关系而言,滇西南块体与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和滇西实验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结果一致,但与华南块体和越南北部地区有差异;从应力降的测算结果看,华南块体西缘的云南及越南北部地区的年均值为7.29MPa,滇西南块体为4.48MPa,两块体北部地震的应力降大于南部地区,应力降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就地震位错年均值而言,华南块体为12.3mm/a,滇西南块体为6.6mm/a。  相似文献   
999.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基底界面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射线分布分析法对伽师强震群区的高分辨折射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得到了伽师强震群区更完整的基底界面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在伽师强震群区地壳上部存在两个明显的结构界面:第一个界面的结构连续、完整,其埋深变化不大, 在2.6~3.3 km之间,为一向天山方向逐渐抬升、 近平直的倾斜界面;第二个界面的埋深变化较大, 在8.5~11.8 km之间,为古老的塔里木盆地结晶基底. 在约37 km桩号附近结晶基底有近2.5 km的深度突变, 推断可能是伽师强震群区超基底断裂所致. 以该断裂为界,结晶基底分为西南、东北两段. 每段内界面的埋深变化不大, 西南段的埋深约11.5 km, 东北段的埋深约为8.5~9.0 km,该段在从西南向东北整体抬升的背景上略有上隆,反映出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特殊的构造环境下上部地壳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地质构造尤其是活动断裂控制着动力现象的区域性分布,然而活动断裂与矿井动力现象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和完全的。对断裂活动性进行评价,确定断裂的动力活动强度,是进行动力现象的预测与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活动断裂的特征及其对矿区原地应力场的影响,提出了既具有代表性又容易获取的适合多尺度断裂活动性评价的5个主要指标,即活动断裂两侧断块的高程差、活动断裂长度、活动断裂走向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活动断裂走向与最大剪应力的夹角及断裂地震综合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断裂活动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隶属函数,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获得了断裂活动性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新汶矿区协庄矿,结果显示冲击地压多发生于具有强活动性的断裂附近。表明文章建立的评判模型能够较好地对断裂活动性进行分级。文章提出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改进了地质动力区划中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