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3篇
  免费   2602篇
  国内免费   2123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3902篇
地质学   8243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1569篇
综合类   921篇
自然地理   39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796篇
  2008年   758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699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407篇
  1998年   389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国内外有关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实例,对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城市地区特殊的干扰环境,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需要对传统的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探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城市地球地震活断层探测应充分利用高分辨浅层地震勘探和人工地震测深精度高的优势,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球物理特征,配合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天然地震观测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提高探测结果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32.
P.S测井技术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S测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通过P.S测井可测定岩土体的弹性波速(Vp、Vs),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动弹性力学参数、划分建筑物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破坏潜势分析等。文中简述了P.S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现场实测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过程。最后结合两个实例说明了P.S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833.
河南内乡-镇平ML4.7级地震及其震前 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4月29日河南内乡-镇平ML4.7级地震是一次显著地震事件,地震序列属孤立型,根据震区地震地质背景,等震线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的综合分析表明,发震断层为北西向的朱阳关-桐柏断裂,对1992年至今该区2.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的研究认为,震前的地震空间分在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即存在一个地震正常活动,地震空间,地震条带,震前震中区平静至发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34.
单一的勘探手段很难适应高速公路基本建设对勘察设计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将钻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视测井、声波测井等勘探手段综合运用于武汉军山大桥地质勘察中,不但精确探明了桥墩处地层岩性的风化程度,裂隙的位置、产状、规模,岩石完整性等,准确提供了岩石的力学参数,而且缩短了勘察周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835.
海原活动断裂带破裂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原断裂带18个探槽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海原断裂带是10ka以来共发生10次古地震事件,这些古地震事件具有分级破裂的特征,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他都是沿次级段落的破裂事件。在时间上,古地震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丛集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西段或中东段(中段)来回迁移的特征。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8.5级左右,沿次级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7.5级左右。  相似文献   
836.
北山地区植被属戈壁荒漠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群落为红沙,红沙中多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系数矿区大于背景区,元素含量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多峰分布,红沙中的元素组合分类背景区为Au,Cu,Pb,Zn,As,Sb,Mo,V,Mn和Ag,Sn,Sr,Ba及Ti,Cr,Co,Ni,金矿区为Au,Ag,As,Sb,Mo,Mn,Sr和Cu,Pb,Zn,Sn,Ba及Co,Ni,Ti,V,Cr,铜矿区为Cu,Pb,Zn,Mo,Au,Ag,Ba和As,Sb,Sn,Mn及Ti,V,Cr,Co,Ni,Sr,矿区红沙中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多数在矿区岩石中的浓集系统亦较大,金,铜矿床红沙和岩石中的特征元素分别都有Au,Ag,Ag,Sb,Mo,(Mn)和Cu,Pb,(Ba,Ti,Cr)。在金,铜矿床(体上方分别发育有良好的Au和Cu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元素组合及分带,根据红沙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判断金或铜矿种类型,并能对掩埋,隐伏金,铜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837.
以某高速公路桥基勘察为例,介绍了常规电法在桥基选址-初步勘察中的应用,并认为对具备一定地球物理前提的岩(土)体,该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8.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层序地层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  付荣 《古地理学报》2001,3(1):71-77
辽河盆地为中国东部大陆裂谷渤海湾裂谷系的北延部分,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 东部凹陷北段是辽河盆地的一部分,也有人将其称为裂谷段,具典型的裂谷盆地的发育特征。经过多条横切构造走向的剖面研究,证实了东部凹陷北段为复式断陷,断陷的走向与盆地走向基本平行。所谓的复式断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半地堑以某种方式组合而成,在一定时期内,相邻的次一级半地堑各有独立的沉积物供给系统,但当各个次级半地堑充填满以后,相邻的次级地堑具有统一的物源供给系统和水系联通特征,以较大的整体断陷形式继续发育。在控盆断裂一侧的断陷内层序发育较全,而斜坡及边缘地带层序发育不完全,通常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或水退体系域。复式断陷不同断陷内的层序,主要受旋回内不同级别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周期性变化的控制,两者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湖平面的升降和可容空间的变化。由于相邻断陷对物源侵入的阻挡作用,在一定的时期内,各断陷发育独立沉积体系和构造部位的差异,导致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的发育差异。厚度最大的密集段发育在TST与HST之间,是区域性的生油岩; LST,TST底部,HST顶部、RST通常构成有利储层;密集段也通常成为较好的盖层。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湖盆中的油气,主要富集在有利构造岩相带的水退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中。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藏类型及发育规模存在一定的规律:在缓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地层超覆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陡坡一侧的断陷内,易形成透镜状油气藏、背斜油气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储盖层的发育状况及其与有利的构造圈闭条件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39.
质疑粤西北的冰川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尚仁  彭华 《热带地理》2001,21(2):183-188
从地貌、沉积物、第四纪地层关系、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论证了广东封开-怀集-带所谓的冰川谷、冰蚀三角面、悬谷、角峰、刃脊、冰半、鼻山尾、冰碛砾石、蛇形丘以及近百万年来发生过3次冰期,是既不符合地学基础理论也不符合野外实际,所以是不确实的,那里没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840.
A detailed geophysical survey of the Ghoubbet Al Kharab (Djibouti) clarifies the small-scale morphology of the last submerged rift segment of the propagating Aden ridge before it enters the Afar depression. The bathymetry reveals a system of antithetic normal faults striking N130°E, roughly aligned with those active along the Asal rift. The 3.5 kHz sub-bottom profiler shows how the faults cut distinct layers within the recent, up to 60 m thick, sediment cover on the floor of the basin. A large volcanic structure, in the centre of the basin, the 'Ghoubbet' volcano, separates two sedimentary flats. The organization of volcanism and the planform of faulting, with en echelon subrifts along the entire Asal–Ghoubbet rift, appear to confirm 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of this segment of the plate boundary. Faults throughout the rift have been active continuously for the last 8400 yr, but certain sediment layers show different offsets. The varying offsets of these layers, dated from cores previously retrieved in the southern basin, imply Holocene vertical slip rates of 0.3–1.4 mm yr−1 and indicate a major decrease in sedimentation rate after about 6000 yr BP, and a re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 in the deepest troughs during the period that preceded that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