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391篇
地质学   834篇
海洋学   51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1.
利用2010年2月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黒碳仪观测数据,结合散射系数及常规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冬季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气流后向轨迹进行了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BC质量浓度日平均值为12707±4673 ng.m-3,浓度变化范围为4916~22997 ng.m-3,散射系数日均值为1086±561Mm-1,变化范围为350~2232 Mm-1。BC质量浓度和散射系数日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BC质量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峰值分别出现在9~11时和20~22时,谷值分别出现在4~6时和16~18时,散射系数与BC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其有一定的滞后。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物浓度上升有明显作用,显著影响BC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3)乌鲁木齐冬季大气层结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风速和降水对黑碳气溶胶浓度具有明显的稀释作用。在乌鲁木齐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下,本地源排放与来自周边城市群污染物输送的叠加使得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12.
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边界条件,推导出由高低折射率介质组成周期性的多层增透膜系的传输矩阵,用传输性矩阵求出增透膜系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表示式,采用Maple语言和数值计算方法得到4层和8层高反射膜系的反射率随入射光波长变化曲线,分析和讨论入射光的入射角对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有利于对多层介质增透膜系结构的理解,为光学仪器镀膜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3.
基于地下岩体工程开挖扰动的实际情况,开展考虑持续开挖效应,充分反映岩体结构面应力调整过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更具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人工劈裂方法制备岩体结构面,开展了常规应力路径和持续开挖效应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系统研究了两种条件下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声发射特征和能量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挖扰动荷载强度越大,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降整体上越大,但持续开挖效应下的剪应力降最大值仅为常规应力路径下剪应力降的48.57%;考虑持续开挖效应的结构面剪切过程中声发射活动主要集中于结构面受剪破坏和剪应力降产生时,且声发射活动强度与开挖扰动强度正相关,声发射振铃计数变化率极值明显小于常规应力路径下的相应值;持续开挖效应下试样裂纹发育密集度、结构面磨损区域及破坏程度均随开挖扰动强度增加而增加,但试样裂纹发育的密集程度和结构面破坏程度相对常规应力路径下的情况轻;考虑持续开挖效应的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时弹性应变能随扰动荷载增大而增大,均低于常规应力路径条件下的弹性应变能值,持续开挖效应降低了结构面剪切破坏的强度,但更易引发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214.
深部矿井开采极易诱发矿柱型岩爆,矿柱型岩爆严重威胁着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为探究矿柱型岩爆破坏机制和前兆信息,选用自贡红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主动超声和被动声发射对破裂过程进行监测,联合主动超声与被动声发射监测数据对波速进行层析成像反演,分析试样破裂过程中波速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试样在加载过程中速度模型呈现高度非均质性,在加载过程中会出现低速区,且声发射事件集中出现在低速区内部;P波速度离散度可反映全局波速变化特征,在峰值附近变化剧烈,随荷载增加P波速度离散度持续增大;声发射事件在峰前、峰后定位结果相差较大,峰前阶段声发射事件随机分布,峰后阶段声发射事件定位结果集中。此外,研究发现选用均质速度模型进行声发射事件定位会增大定位误差,试样最终失稳前b值的降低表明试样大尺度裂纹活动加剧,导致岩石非均质性增大,也间接证明了采用非均质速度模型进行声发射震源定位的必要性。该研究结果可用于现场矿柱稳定性监测,定期反演获得矿柱波速变化为矿柱型岩爆提供先兆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215.
以贺兰山岩画、云冈石窟等中常见的硅质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进行称重、超声波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冻融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随冻融温变速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和微震特征,揭示了温变速率对冻融后岩石内部不同尺度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随着温变速率增加,岩样冻融后的微裂纹增多,颗粒间联结强度减弱,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降低,破坏应变及损伤参量De、Dv增大;(2)冻融岩石受载过程中,微裂纹具有“初始压密―扩展孕育―急速扩展”的演化特征,宏观裂纹演化过程可分为“匀速扩展-急速扩展”两个阶段,其中宏观裂纹的急速扩展阶段还呈现出“孕育-扩展-再孕育-再扩展”的波浪式发展特点;温变速率越大,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微裂纹、宏观裂纹扩展越快,且更易于进入急速扩展阶段;当温变速率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微裂纹、宏观裂纹从加载开始即以较高速率扩展,直至岩样破坏;(3)微裂纹孕育阶段和加载全过程的声发射振铃相对增长速率,以及宏观裂纹匀速扩展阶段的相对时长、微震振铃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损伤参量De、Dv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能够反映冻融循环对岩石的初始损伤作用;(4)冻胀力随温变速率增加而增大,导致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的初始损伤不同,这是引起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裂纹扩展、声震特性出现显著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16.
工程场地动力分区评价(即地震影响小区划),是在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岩土动力特征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等对地震动影响的反应程度,从而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其成果可做为建筑抗震设计、工程加固、震害预测与对策的制定及土地合理利用和总体规划布局的依据.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县城工程场地为例,进行了工程场地动力特征研究与分区评价及震害预测(即工程场地地震影响小区划)。  相似文献   
217.
218.
通过论述汉字信息在地图信息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开发地名数字化系统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分析汉字的“音、形、义”的结构特征,阐明了地名数字化系统的继承性、层次性、稳定性和开放性。从而说明开发地名数字化系统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219.
江西金山金矿田东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忠良 《矿产与地质》2004,18(6):567-570
阐述了东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该金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和总结,认为东蒋韧性剪切带为一卓具规模的控矿、容矿构造,其具有构造岩分带、蚀变分带及金矿化强度分带“三位一体”的规律性分布特点。指出该区业已发现韧性剪切带中的似层状金矿体和陡倾斜断裂带(F1)中的脉状金矿体,而该带目前无矿的东段分布有物探激电、航磁、重力异常及化探异常,这些都显示该区尚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20.
地图内容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概括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类的定义下,根据概念外延的包含关系,给出了质量特征概括的数学模型。在定义数量的基础上,推导出级距概念,并根据两个不同级距的偏序集中大级距子集包含多个小级距子集的关系,给出了数量特征概括的数学模型。本文给出的地物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概括的数学模型,可对地图编制过程中诸如随地图比例尺缩小而缩减分类,扩大级差等经验事实,作出定量的描述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