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44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1626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之下的储盖组合)勘探潜力大,但勘探程度较低。独山子背斜位于四棵树凹陷的东部,在该背斜浅层的新近系沙湾组砂岩发现了准南最早的油田,而对其深层油气成藏的潜力尚有待研究。深探井独山1井钻探至上侏罗统齐古组(J3q)储层,在6410~6418m上侏罗统齐古组岩心发现大量沥青沿着断裂面及其周围裂缝定向分布。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独山1井J3q储层沥青抽提物的Pr/Ph值主要分布在0.12~3.48之间,δ13C值多数集中分布在-29.9‰~-25.3‰之间;部分沥青抽提物的γ-蜡烷谱峰明显且存在异构体;规则甾烷C29明显占优势且重排甾烷丰富;烃类是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烃源岩产生原油的混合产物。通过储层沥青产状、Rb、拉曼光谱及烃类包裹体GOI指数、储层定量颗粒荧光等实验分析,发现独山1井深层下组合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但未形成规模油气聚集。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烃源岩在新近纪开始大量生烃,且构造圈闭发育,有利于晚新生代油气成藏,但独山1井位于...  相似文献   
942.
大洼地区毗邻大型生油洼陷—清水洼陷,多级断裂及多期不整合面构成复合油气输导体系,成藏条件优越.但本区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复杂、喷发环境多变.为进一步明确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本次研究利用15口井107.73 m的岩心、270块薄片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大洼地区Mz-I段形成于水下喷发环境,发育溢流相玻质碎屑岩...  相似文献   
943.
While academic literature and media attention has rightly focused on the numerous instances of land grabbing taking place in various corners of the world, far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enclosure, appropriation and dispossession taking place in the guise of marine conservation – or the recently developed concept of “blue grabbing”. Blue grabbing articulates how marine conservation results in the appropri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oastal land from previous custodians by more powerful actors, such as state and tourist operators. Blue grabbing can be considered a form of primitive accumulation, yet dispossession via marine conservation does not take the conventional form of privatising land, as the spaces involved are still formally state-owned areas. Rather, it is the benefits from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ontribute to capital accumulation of tourist operators and indirectly the state. Restrictions on local resource use are justified using degradation narratives of “overfishing”, while financial benefits from tourism are drained from local communities within a system lacking transparency. This intervention draws on fieldwork research to reveal how blue grabbing plays out in Redang Island Marine Park, Malaysia, yet given that blue grabbing is a recently developed concept, argues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research to build a more informed picture.  相似文献   
944.
论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永沿  郭黔杰 《地球科学》1998,23(3):281-284
提出了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的概念和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流体封存及滞流型油气成藏流体动力学系统类型的划分方案。流体动力系统类型的确定从盆地演化史分析和流体动力特征分析两方面来进行。油气成藏主要驱动力的相对重要性在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流体封存型系统中不同,浮力在3类系统中都重要,水动力只在前两类中重要,而热力仅在第三类中发挥重要作用,地应力在第一和第三类系统中重要。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研究对油  相似文献   
945.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形成演化的起点,其地层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层。通过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构造应力(叠加)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其结果显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条件以NW—SE方向的挤压占主导。构造动力是油气运聚的驱动力,驱使油气运移的动力来自构造应力场,通过模拟认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圈闭为模拟计算的最大应力值2.0~4.0MPa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946.
残积层状铝土矿是原生沉积型铝土矿在岩溶发展过程中残留下来,经风化、淋滤脱硫后在地表氧化带形成低硫高铁型工业矿体。矿体规模较大,储量可观,矿石块度大,含泥率低,易脱泥,矿石质量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47.
沉积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构造应力场在盆地演化分析、油气的生成和运聚、裂缝形成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向,指出在盆地演化分析中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应以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原始沉积特征为依据,构造应力与流体(油、气、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的相互耦合,定量研究它们的耦合关系及时空变化规律是认识构造应力和流体作用的主要途径。比较客观地探讨了构造应力场模拟、构造应力大小和方向、起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948.
对南海北部 ODP 114 8站采自孔深 4 6 5 m以上的 170 0个沉积物样品 ,测定了 Ca CO3含量、Ca CO3堆积速率、非钙质堆积速率、浮游有孔虫丰度、粗组分百分含量 (>6 3μm)、浮游有孔虫破壳率和底栖有孔虫在有孔虫全群中的百分含量。碳酸盐百分含量和碳酸盐堆积速率自 2 4 Ma以来的变化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在 2 4 .0~ 15 .8、14 .2~ 11.6、10 .6~ 4 .8和 3.4~ 0 Ma四个时期具有高碳酸盐生产力 ,其中 10 .6~ 4 .8Ma的高生产力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早期的“生物勃发”相对应。非钙质和碳酸盐两者堆积速率变化趋势在总体上相似 ,反映了陆源物质输入对碳酸盐生产力的影响。 3.4 Ma后非钙质堆积速率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与青藏高原和台湾岛的隆起有关 ,它们也是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 Ca CO3百分含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2 4 Ma以来南海北部碳酸盐的保存逐渐变弱 ,而碳酸盐溶解作用逐渐增强 ,在 15 .8~ 14 .2、11.6~ 10 .6和 4 .8~ 3.4 Ma存在 3个显著的碳酸盐溶解事件 ,其中 11.6~ 10 .6 Ma的溶解事件与赤道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中—晚中新世“碳酸盐崩溃”事件相当 ,说明该事件具更广泛的全球影响  相似文献   
949.
利用螺旋藻富集碘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碘化钾 (KI)对极大螺旋藻 (Spirulinamaxima)生长的影响以及碘在细胞中的富集作用 .结果表明 :在 0~ 40 0mg/dm3范围内 ,KI对螺旋藻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的含量内甚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极大螺旋藻的最高KI耐受范围在 40 0 0~ 50 0 0mg/dm3之间 .螺旋藻细胞中的碘含量与培养液中外加的KI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在KI添加含量为 90 0mg/dm3时 ,螺旋藻的收获量 (2 77.1 7mg/dm3)比对照组 (1 0 4.47mg/dm3)增加 1 65%,藻细胞碘含量[0 .3 3 1× 1 0 -2 (m/m) ]比对照组 [0 .0 2 5× 1 0 -2 (m/m) ]增加约 1 2倍 .  相似文献   
950.
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上新世以来的地质环境与成盐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及察汗斯拉图地区的上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物及其孢粉化石的研究,结合古地磁、同位素年代测定,建立了九个孢粉带、九个植被演变期、三十次气候波动及三个成盐阶段。分析了本区主要成盐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第四纪下限位于Ⅲ/Ⅱ孢粉带之间,对应于古地磁的M/G界面。中更新世底界位于Ⅵ/Ⅴ孢粉带之间,对应于古地磁的B/M界面。晚更新世底界位于Ⅷ/Ⅶ孢粉带之间,铀系测年为距今15—17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