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72篇 |
免费 | 3402篇 |
国内免费 | 21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05篇 |
大气科学 | 2258篇 |
地球物理 | 2302篇 |
地质学 | 6086篇 |
海洋学 | 1860篇 |
天文学 | 379篇 |
综合类 | 1231篇 |
自然地理 | 23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91篇 |
2023年 | 286篇 |
2022年 | 436篇 |
2021年 | 520篇 |
2020年 | 565篇 |
2019年 | 660篇 |
2018年 | 446篇 |
2017年 | 579篇 |
2016年 | 595篇 |
2015年 | 617篇 |
2014年 | 808篇 |
2013年 | 855篇 |
2012年 | 940篇 |
2011年 | 938篇 |
2010年 | 780篇 |
2009年 | 822篇 |
2008年 | 826篇 |
2007年 | 969篇 |
2006年 | 919篇 |
2005年 | 876篇 |
2004年 | 821篇 |
2003年 | 699篇 |
2002年 | 685篇 |
2001年 | 526篇 |
2000年 | 494篇 |
1999年 | 436篇 |
1998年 | 404篇 |
1997年 | 333篇 |
1996年 | 292篇 |
1995年 | 265篇 |
1994年 | 243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育世界典型的斑岩铜矿系统,文章选取区内多个代表性矿床开展硫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数据,为探讨该成矿系统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证据.研究表明,波龙、拿若、拿厅、拿顿和铁格隆南矿床δ34S平均值相似(接近于0),指示含矿岩浆提供了各矿床所需的硫元素.此外,区内典型矿床流体演化过程可分为2类:①流体演化主要受控于温度变化,表现为δ34S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如拿顿矿床);②流体演化受温度和氧化还原状态共同影响,表现为δ34S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如:波龙和拿若矿床),或是随温度降低,δ34S波动变化范围较大(如拿厅和铁格隆南矿床).结合岩相学证据,文章推测热液体系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由水岩反应所导致,最后,文章提出多龙矿集区内矿化阶段硫化物通常具有较低的δ34S,指示成矿流体为高氧化性流体,并且该特征在类似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也可发挥积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在兴蒙造山带中形成了大量金属矿床。早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向北俯冲,形成了奥陶纪多宝山-铜山斑岩Cu-Au成矿系统;早古生代晚期,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并形成了晚奥陶世白乃庙Cu-Mo-Au成矿系统和志留纪别鲁乌图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成矿系统。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早期向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欧玉陶勒盖Cu-Au成矿系统。基本同时,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哈达门沟Mo成矿系统。早石炭世,研究区构造体制从岛弧环境逐渐转变为陆内伸展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和小型斑岩Mo-Cu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35.
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块体的谱系分析——编号系统及谱系树图的自动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并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通过一定的编号系统绘制谱系树图来追索某元素在块体内部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通过谱系树图可以发现不同级别的子块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合已发现矿床的信息,预测潜在矿床的分布及其储量,从而指导找矿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谱系编号系统并编制了在计算机上自动绘制谱系树图的软件,同时实现了与原有编号系统的一致,解决了长期以来谱系树图不能自动绘制的问题,为地球化学块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6.
Application of ensemble kalman filter to geophysical parameters retrieval in remote sensing:A case study of kernel-driven BRDF model invers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N Jun YAN Guangjian LIU Shaomin LIANG Shunlin ZHANG Hao WANG Jindi LI Xiaowen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6,49(6):632-640
Remote sensing can provide multi-spatial resolution, multi-temporal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band and multi-angular data for the observation of land surface. At present, one of research focuses is how to make the best of these data to retrieve geophysical parameter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ir a priori knowledge and simul-taneously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data uncertainties on inversion results[1-5]. The essence of remote sensing lies in inversion. It is difficult to precisely retrieve parame… 相似文献
137.
A fully coupled 6-degree-of-freedom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is present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which is equipped with the dynamic positioning (DP) system. In the control force design, a dynamic model of reference linear drift frequency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is introduced. The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DSC) is used to design a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DP.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ack-stepping methods, the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combined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s (NNs) can avoid differentiating intermediate variables repeatedly in every design step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first order filter. Low frequency motions obtained from total motions by a low pass filter are chosen to be the inputs for the RBF NNs which are used to approximate the low frequency wave force. Considering the propellers’ wear and tear, the effect of filtering frequencies for the control force is discussed. Based on power consumptions and positioning requirements, the NN cen-ters are determined. Moreover, the RBF NNs used to approximate the total wave force are built to monitor the disturbances. With the DP assistance, the results of fully coupled dynamic response simulation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138.
139.
非补偿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廊固凹陷古近系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补偿沉积表现为无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单层暗色泥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沉积剖面以退积为特点。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基底地层、物源体系的研究,结合沉积物组合特点、沉积剖面序列和构造发育阶段特征,分析了非补偿沉积盆地的层序发育样式,总结了非补偿盆地层序边界发育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了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研究了不同沉积、构造背景下各层序组内体系域的样式,将一个完整的层序划分为湖泊充填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稳定体系域及湖泊萎缩体系域(下降体系域)等4个阶段,使体系域的叠加与层序的演化相关联。建立了非补偿型陆相盆地有利体系域沉积模式,认为物源的演替是其主控因素,复杂的断裂系统仅是一种控制沉积作用的一种表象。 相似文献
140.
中国南方古生界有利暗色页岩发育,但现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南方暗色页岩与碳酸盐岩间互发育,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复杂的碳酸盐岩地质问题。文章从国外勘探经验及近年来南方地区页岩气勘探实践中总结并详细分析了碳酸盐岩发育对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控制的5大问题:(1)地表或近地表岩溶地质问题对开采的影响;(2)页岩目的层顶底板及其内部碳酸盐岩层对成藏和开采的影响;(3)页岩中碳酸盐类矿物含量对开采压裂的影响;(4)页岩层中天然裂缝被方解石充填对成藏的影响问题;(5)常规碳酸盐岩储层与非常规页岩共同成藏问题。建议在南方古生界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把碳酸盐岩本身储集成藏和碳酸盐岩对页岩气成藏、开采、钻井施工等的影响综合考虑,以总含油气系统的思路,综合选井,以促进南方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