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194篇
地质学   863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以西北一个铀矿床为例,介绍了一种进行矿床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方法,包括了以断裂构造的倾角和倾向为座标的微量元素含量的等值线圆形曲线图;断裂构造的元素频数分布图;断裂构造中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据此,讨论了热液作用和其它地质作用有关的断裂构造中微量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而讨论了它们的铀成矿作用过程以及对找矿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了利用K-Ar法、TL法和FT法,分别测定断层泥中1Md伊利石(<1μ粒级组份)、石英(2-10μ粒级组份)和磷灰石单矿物的年龄结果;给出了沂沭断裂带三次强烈活动的年龄区间及强度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首先提出了利用这三种测年手段,测定断层泥中三种不同物质的年龄,进而研究断层活动(强度和时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彭少梅 《岩石学报》1993,9(4):357-366
粤北新洲逆冲推覆断裂系统由Ⅰ,Ⅱ,Ⅲ-Ⅳ级推覆断层带组成,断层带中形成一套复杂的断层岩系,断层岩中Au,Pb,W,Sb,Bi,Hg,普遍富集,由此引起不同程度的金矿化,分别形成石英碳酸盐糜棱岩型金矿,碎裂钠长石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期为印支晚期到燕山期,通过系统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1级推覆断层带断层岩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II级推覆断层带断层岩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04.
Abstract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of silicates (plagioclase, K-feldspar, epidote, titanite, garnet, white mica, biotite, chlorite), ilmenite, carbonates (calcite, ankerite) and apatite, in quartzofeldspathic lithologies of the Alpine Schist, New Zealand,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increasing metamorphic grade and possible isograd-producing reactions. The mineral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ge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re used to determine polychronous P-T arrays of an early high P/T event (c. 16°C/kb; 5°C/km) overprinted by a lower P/T event (c. 50°C/kb; 15°C/km) that provides an estimation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exhumation of schist of 11 to 13 km and 19 to 22 km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possible shear heat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to form K-feldspar zone schist near the Alpine Fault is consistent with movement along a mid to lower crustal detachment surface during Cenozoic shortening, and near isothermal exhumation of the schists to form the Southern Alps.  相似文献   
105.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stick-slip particle mo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stressed foam rubber blocks indicate that normal vibrations and interface separation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ick-slip process in foam rubber. The dimension of the dynamic slip pulse is small compared to the dimension of the model (approximately 10 cm vs. 200 cm) consistent with the abrupt-locking slip pulse model ofBrune (1970, 1976), andHeaton (1990). A comparison of frictional heat generation between stable-sliding and stick-slip foam rubber models indicates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on the fault surface (for a given distance of slip) and the driving shear force for the stable-sliding model, while for the stick-slip model there is essentially no variation in frictional heat generation with an increase in shear stress. We performed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ratio of normal motion to shear mo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normal stress in the stick-slip foam rubber model. Preliminary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normal component of the particle motion in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normal stress than the shear component. The phenomenon of interface separation and normal vibrations may thus explain some of the most frustrating problems in earthquake mechanics, e.g., the heat flow paradox, the long-term weakness of major active faults, and anomalousP-wave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06.
三山岛金矿控矿断层F1的力学性质及补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正在开采中的三山岛金矿采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岩体结构特征及重力方向矿柱、护顶矿柱与控矿断层F1断层泥及其上覆岩体之间的关系和力学机制。通过试验研究了断层泥的物质成分和力学性质,总结了力学特性与断层泥厚度及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锚固大于中倾角的结构面,提高结构面的抗滑阻力;增加含有高、陡倾角结构面矿柱的刚度等对矿柱的补强措施。对护顶矿柱提出预先锚固;分阶段开采的补强方法。在裂隙密集带设置排水设施,改善断层泥的赋存条件,提高它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7.
108.
红水河中游地区是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相交叉为基本构造格局。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这两组老构造分段复活,将该区分割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块体。 遥感信息与岩相古地理及汞矿化带相结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震的垭都—紫云深大断裂,在新构造运动时期并未进入断块。遥感信息与历史震中的时空分布和断块结合分析表明:中强震震中绝大多数分布在断块以外,并以右江断裂带以南的频率为最大,由于这里已远在百公里之外,今后若再发生中强震,经过长途衰减,波及坝址的影响有限。 断块内距坝址15—20公里的巴鱼地区,近期发生过4.6级地震。这是一个处在乐业环状构造长轴转折端前沿,也是逻西活动断裂等多组断裂交叉处,小型环状构造也很发育,构造应力容易在此集中,历史震中与小型环状构造同断裂的交叉点关系密切。影像显示该区是相对孤立的局部地段,小震频繁,应力分阶段释放,不具备孕育强震的条件。 龙滩和岩滩电站坝址周围8公里内无大型或活动断裂通过,亦无两组以上断裂交叉点出现,构造稳定性良好,但应注意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9.
谢原定  张生源 《地震研究》1990,13(4):370-376
本文重点讨论了断裂规模、断裂相交网络和断裂力学的性质对地下水力扩散的影响,及其与诱发地震的关系。指出断裂密集成带的地方,水力扩散大。根据流体流动规律,水力扩散沿断裂方向流体流速大,断裂越长越深,沿断裂方向水力扩散距离就越大。而水力扩散随深度的变化,由于不同深度上岩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不同,有的深度上的岩类可能出现扩容而增大水力扩散。因此它并不是随围压的增大而单值地减少。 文章指出断裂的末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在水富集地方的四周,水力扩散比其它地方要大。另外现代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比压性和压扭性断裂的水力扩散大。文章还提出水沿断裂扩散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力扩散大的断裂,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大,规模大而活的断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可能大。  相似文献   
110.
康岚  罗胜富 《湖南地质》1990,9(1):19-27
本文采用大量实际资料,阐述了常德市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第四系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论述了常德市不同地段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差异,对该市灼规划建设布局和防震、防洪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