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0 毫秒
41.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0,12(1):21-30,T002
霍山山前断裂是山西临汾盆地北半部主边界断裂。本文根据沿断裂带的1:1万地质填图结果,详细地研究了霍山山前断裂的活动历史、断裂的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不同时期以来的右旋错动幅度和滑动速率以及与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关系。最后,根据山西地堑系内已获得滑动速率值的几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的构造特殊性,讨论了地堑系两侧的一级右旋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42.
Quaternary sediments represent the main constituent which covers an ENE–WSW elongated depression some 25 km long and 10 km wide (Al-Ain area). This depression is encountered between two north and south low fault scarps and is loca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l Jaww plain and Jabel Hafit axes.Four main types of Quaternary surface deposits were identified belonging to: flood plain and braided channels; desert plain; aeolian sand; and sabkha. The first type shows many pedogenic and non-pedogenic features of which are dolocrete, calcrete and gypcrete.An ENE–WSW closely-spaced dip-slip, stepping pattern fault set could be traced in dolocretized-calcretized braided channel deposits, on the south margin of this depression,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 geometry, displacement and geomorphology suggest a model of either graben or half-graben. The role of this system in developing the landscape of Al-Ain is well documented near the surface b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to assess its role in the sub-surface is needed.  相似文献   
43.
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2,14(4):305-316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历史强震的重复和迁移现象、M≥7级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蠕变曲线的线性分段性,并根据近期地震活动的特点,判断了现今地震活动暂态和未来地震活动性;最后,在现有的形变测量资料、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山西地堑系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  相似文献   
44.
台湾海峡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采集反射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晋江凹陷、九龙江凹陷、新竹凹陷、台中凹陷和台湾凹陷为半地堑结构。新竹凹陷和台中凹陷下拗,演变为前陆盆地。晋江凹陷和九龙江凹陷因岩石圈上隆,其沉积较薄。这种模式决定了在台湾海峡地区,西部的生油气层为下第三系,而东部的生油气层为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  相似文献   
45.
基于矩形图的天然水化学分类和水化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Piper图和Durov图的基础上,推荐一种新的水化学图——矩形图,并详细叙述了矩形水化学图的划分原则和依据。通过银川平原地下水水化学资料分析,证实这种水化学图可用于确定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并进行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46.
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等,介绍了银川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资源利用概况,探讨了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盐化、地下水超采以及土地荒漠化等水环境问题及其演化成因。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主要接受渠系渗漏及灌溉入渗、大气降水入渗、平原周边地下侧向径流、洪水散失、黄河水等补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是排水沟排泄、蒸发和人工开采等,大部分地区潜水埋深在3 m以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黄河引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土壤盐渍化总面积8.17×104hm2,呈逐年缩减的趋势,主要分布于银川平原北部,平原南部仅分布在邵岗东部、灵武东部秦渠和东干渠等;湖泊湿地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永宁以北、平罗以南区域比较集中,滩涂沿黄河两岸分布;潜水总含盐量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不断增大;银川和石嘴山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超过500 km2;沙漠化土地分布在银川平原的东西两侧;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盐化主要由潜水位埋深过浅,蒸发强烈造成的。最后,提出了防治上述水环境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配;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实现渠道防渗管道化;改进田间灌溉技术;严格污水排放,积极开展污水净化处理,实行污水资源化;加强对水土环境质量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47.
王焰新  陈德隆 《地球科学》1993,18(5):661-670
  相似文献   
48.
陕西省数字地震台下方壳幔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广义反、透射系数的传递矩阵计算理论地震图,用快速模拟退火法搜索最佳模型,通过与地震台站实际记录的P波波形进行拟合对比,反演了陕西省13个数字地震台下方的P波速度结构。台站分布区域涉及到秦岭造山带、渭河盆地及鄂尔多斯地台三个构造区域。结果显示,3个构造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差异明显,呈现了各自的构造特点。其中秦岭造山带上地壳乃至地表速度高,中下地壳出现多个低速层,可能与岩石脱水、构造滑脱带等有关;渭河盆地内上中地壳高低速度层交替出现,反映了断层活动在浅部的影响;鄂尔多斯地台有部分台站保持稳定的匀速构造。反映了古老地台地层稳定发展的特性,部分台站受到后期改造,低速层位增多。因为变化剧烈的台站分布在盆地的南部和西部。而且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区主应力场方向为近东西向,可以说秦岭北缘的断裂作用以及后来来自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是导致渭河盆地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我们讨论了速度结构与强震、地震分布以及不同构造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Extension in the Afar depression occurs on steeply dipping normal faults of many scales. An estimate for cumulative extension can be derived by summing the heave of these faults using digital topographic data, supplemented by field observations of fault dip. If it can be establish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s exhibits self-similarity, an estimate of the contribution from faults too small to appear on the digital imagery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tegrated estimate for cumulative extension. A field study of faulting was undertaken within the Dobe and Guma grabens of Central Afar. A fractal dimension of 0.48 was obtained for the measured population of fault throws (n = 92) in 3 traverses totaling 42 km, a value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dominant contribution to extension from faults with large throw. The local extension rate across Guma graben is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0.06 and 0.24 mm/year. The higher topographic position of the floor of Guma graben, relative to the sediment filled, adjacent floors of Dobe and Immino grabens is perhaps an indication of a slower rate of extension across Guma graben as compared to Dobe and Immino grabens, assuming they all initiated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50.
广东梅县嵩溪早侏罗世火山活动及其地质构造与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熔岩——玄武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组成,以及火山旋回中玻璃碎屑岩诸方面特征,详细地研究了下侏罗统含矿层位内海底基性火山活动,阐述矿区玄武岩形成环境为夭折的大陆裂谷前期地壳槽形裂陷地堑系——裂陷槽。并讨论该裂陷槽环境中基性火山活动的银锑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