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0篇
  免费   1745篇
  国内免费   2397篇
测绘学   984篇
大气科学   2425篇
地球物理   3361篇
地质学   3395篇
海洋学   1239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657篇
自然地理   180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71.
自1992年4月23日云南孟连西中缅交界6.7、6.9级地震始,地震部门对云南地区的破坏性地震进行了现场灾害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1992~2003年,云南地区共发生50次破坏性地震,积累了丰富的震害资料。本文根据云南地区的主要建筑结构,统计分析了50次地震不同烈度区的破坏比、损失比和震害指数,给出了房屋建筑的震害矩阵。  相似文献   
872.
董治平  陈玉华  王平  陈瑶  代炜 《中国地震》2007,23(2):157-165
1954年2月11日,中国西部河西走廊发生山丹7.3级强烈地震,这是建国以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大地震。地震造成47人死亡,332人受伤,数万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7277间,估计财产损失远高于2003年山丹6.1级地震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极震区烈度达Ⅺ度,红寺湖盆地、山丹县城破坏最重,山丹地区受灾面积4800km2。本文简要介绍了山丹地震参数、地震烈度及震区环境;重点描述了房屋建筑物破坏,分析了地震灾害特点及其经济损失估计。最后探讨了这次地震震害的成因、防震减灾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3.
本文利用CHAMP卫星加速度仪测量数据,计算和分析2003年11月20~21日大磁暴期间大气质量密度扰动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暴时变化与极区大尺度对流引起的全球焦耳加热总功率及环电流指数SYM 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暴期间400 km高度上热层大气质量密度大幅度上升, NRLMSISE 00模式预测值与此相比有很大差别;暴时大气密度的增大存在昼/夜半球不对称性:白天强于夜晚,且白天随纬度的分布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图像,在赤道附近和南半球中低纬区(10°N ~50°S)大气密度增大较强,并呈双峰分布,两个峰分别位于0°和45°S,另外在极区也出现大气密度扰动的局部极大,而在夜晚,大气密度变化南北半球比较对称,在赤道低纬区大气密度增大较强;互相关分析表明,中低纬区大气密度变化滞后于全球焦耳加热总功率3~7 h,滞后于环电流指数(SYM H)0~3 h,与二者存在很强的相关,表明极区焦耳加热和赤道环电流过程对暴时热层大气密度扰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74.
1975年中国海城7.3级地震波及整个朝鲜半岛,乃至日本九州地区. 本文系统收集了该震有关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勾画出其烈度分布,以探讨该震的震害特点. 在半岛的北部, 除局部地区为Ⅵ度之外,大部分地区为Ⅴ度区,其震害情况与相同烈度的典型特征基本相符; 半岛南部大部分地区为Ⅳ度区. 然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除高层建筑强烈振动之外,还有人出现眩晕症状等特别的感觉,个别街区变压器跳闸造成一时停电. 这些可能是大震的长周期波在远场的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875.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876.
The Andaman-Sumatra Tsunami of Dec. 26, 2004, was by far the largest tsunami catastrophe in human history. An earthquake of 9 to 9.3 on the Richter scale, the extension of waves over more than 5000 km of ocean and run-ups up to 35 m are its key featur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oastal morphology and high sediment transport rates. A field survey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ailand (Phuket Island, Khao Lak region including some Similan Islands, Nang Pha mangrove areas and Phi Phi Don Islands) seven to nine weeks after the tsunami, however, discovered only small changes in coastal morphology and a limited amount of dislocated sediments, restricted to the lower meters of the tsunami waves. This is in striking contrast to many paleo-tsunami's events of the Atlantic region. Explanations for this discrepancy are sought in: a. Mechanics of the earthquake. A rather slow shock impulse on the water masses over the very long earthquake zone, b. Shallow water in the earthquake zone, and c. Bathymetry of the foreshore zone at the impacted sites. Shallow water west of Thailand has diminished wave energy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s in geo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signatures of this tsunami compared with many paleo-tsunami worldwide makes it unsuitable to be used as a model for old and future tsunami imprints by an event of this extreme energy and extension.  相似文献   
877.
This paper addresses two avenues for gaining insight into the hurricane intensity issue—the angular momentum approach and the scale interaction approach. In the angular momentum framework, the torques acting on a parcel's angular momentum are considered along an inflowing trajectory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angular momentum budget. These torques are separable into three components: The pressure torque, the surface friction torque, and the cloud torque. All torques are found to diminish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an inflowing parcel, with the cloud torques having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ale interaction approach, energy exchanges among different scales within a hurricane are considered as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hurricane inten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majority of kinetic energy contribution to the hurricane scales originates from potential-to-kinetic in-scale energy convers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mean-wave interactions in the kinetic energy varies with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and with the life stage of a storm. In the early stages, as the disorganized convection becomes organized on the hurricane scales, upscale energy transfers (i.e., from small to large scale) are found to take place in the outer radii of the storm. In a mature storm, the kinetic energy transfers are downscale, except for the inner radii.  相似文献   
878.
磁法在煤火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采自宁夏汝箕沟煤田上覆盖层的原岩样品在温度作用下的磁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分析煤火区不同燃烧阶段围岩的温度变化情况,对原岩样品进行了模拟“燃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磁性在不同温度作用条件下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从岩石磁性的角度讨论了磁法勘探圈定煤田火烧区的可行性.最后,采用人机交互法对地面实测磁异常剖面进行反演,有效地圈定了煤火区着火点的位置及范围.  相似文献   
879.
松辽盆地东岭地区深层火成岩测井特征与岩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盆地东岭地区深层火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录井、岩心、薄片分析等岩性资料,建立火成岩岩性与测井响应的关系,绘制了利用测井响应识别火成岩岩性的图版。并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岩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0.
北京市地面沉降发展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面沉降是北京市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最早在1935年发现于西单至东单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个地面沉降中心,到2005年底,累计沉降量大于50mm的沉降区达4114 km~2,大于100mm的沉降区达2815km~2。地面沉降已经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已经对奥运场馆、规划新城、CBD等重要区域构成潜在威胁,所以必须及时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面沉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