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525篇 |
免费 | 12496篇 |
国内免费 | 86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57篇 |
大气科学 | 5327篇 |
地球物理 | 9889篇 |
地质学 | 27547篇 |
海洋学 | 7490篇 |
天文学 | 5124篇 |
综合类 | 2913篇 |
自然地理 | 74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3篇 |
2024年 | 1173篇 |
2023年 | 1173篇 |
2022年 | 1963篇 |
2021年 | 2165篇 |
2020年 | 2123篇 |
2019年 | 2356篇 |
2018年 | 1788篇 |
2017年 | 2029篇 |
2016年 | 2072篇 |
2015年 | 2261篇 |
2014年 | 2741篇 |
2013年 | 2885篇 |
2012年 | 2868篇 |
2011年 | 2972篇 |
2010年 | 2570篇 |
2009年 | 3333篇 |
2008年 | 3280篇 |
2007年 | 3293篇 |
2006年 | 3296篇 |
2005年 | 2926篇 |
2004年 | 2616篇 |
2003年 | 2518篇 |
2002年 | 2154篇 |
2001年 | 1893篇 |
2000年 | 1922篇 |
1999年 | 1685篇 |
1998年 | 1513篇 |
1997年 | 1089篇 |
1996年 | 908篇 |
1995年 | 771篇 |
1994年 | 728篇 |
1993年 | 602篇 |
1992年 | 465篇 |
1991年 | 369篇 |
1990年 | 286篇 |
1989年 | 214篇 |
1988年 | 170篇 |
1987年 | 108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56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20篇 |
1977年 | 9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滨海岸线作为休憩娱乐的主要目的地,是滨海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本研究以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为对象,采用指标评价、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岸线环境质量评估、生态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适宜性分析、生态化改造提升方向研判和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环境质量整体良好,自然环境和开发利用层面环境质量均处于中等以上的砂质岸线长度约24.7 km,占砂质岸线总长度的96.2%;(2)根据岸线环境质量评估结果,厦门市总体上可以归纳为1至5级和无居民海岛型6大滨海砂质岸线类别,以及现状网红型、游憩娱乐型、观光游览型、休闲娱乐型、潜在发展型、保护修复型、严格保护型7大管理类型;(3)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的保护修复与改造提升方向主要体现在浴场、游乐场、休憩场所、公共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岸线修复工程项目建设三方面;(4)在维持岸线自然属性、保障岸线风险识别与管控目标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提升厦门市岸线分类施策管理方式,以特许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进行一/二/三级砂质岸线的商业化开发利用与管理,并加强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明确岸线分类管理与协调利用权属信息,最终实现滨海砂质岸线资源自然 社会 经济与生态效益。本研究能够为厦门市滨海砂质岸线管理体系制定、保护修复格局优化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际案例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82.
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包括休闲娱乐服务、景观增值服务、科学研究和教育服务。休闲娱乐服务作为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可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休闲旅游机会,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以厦门市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休闲娱乐服务为研究对象,从核算的角度,研究了2006—2020年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的实物量即滨海旅游人次由1 677.70万人次增加到6 036.55万人次;②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的价值由67.60亿元增加到251.97亿元;③基于休闲娱乐服务价值的核算结果,厦门核算区范围内单位海域面积的平均价值由22.14元/m2增加到82.97元/m2。核算结果反映出在城市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厦门市海域面积有所减少,但厦门市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海洋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下降,反而明显提升;而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映出人们对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本研究还提出了明晰产权归属、创新经营模式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有关提升并实现休闲娱乐服务价值的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983.
射频片上系统(Radio Frequency System-On-Chip, RFSOC)作为一种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的单芯片系统, 在射电天文领域尤其是望远镜数字后端的应用前景广阔. 射电望远镜对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极高, 高速率、高频率的RFSOC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严重的辐射干扰问题. 针对RFSOC干扰源众多、不同干扰源间辐射强度难以量化等问题, 在部件层面提出了一种辐射量级的评估方法, 分析不同部件的辐射强度及其影响. 并进一步从板级整体层面评估分析RFSOC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磁辐射, 依据望远镜电磁兼容设计要求, 分析其电磁防护需求, 为进一步的电磁防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4.
利用200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生在蒙冀辽交界地区的472个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蒙冀辽交界地区0.25°×0.25°精细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覆盖整个蒙冀辽交界地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 ①蒙冀地区受拉张应力体系作用,主压应力场为东向,源自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强烈挤压作用。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正断层和走滑型,P轴整体呈NE、NNE向,T轴整体呈NW或NNW方向,与前人研究该区域活动构造运动和地块受拉张和裂陷作用相符合。②蒙辽交界地区P波矛盾比较大,震源机制界面较为散乱,蒙辽或冀辽交界地区辽宁一侧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层为主,辽南地区震源机制以正断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985.
多金属结核赋存在深海5.0 km左右的平原区域,该区域的稀软沉积物含水率高、承载力低。深海采矿车在触底过程中,矿车下方稀软沉积物受到冲击后易发生扰动破坏,从而极易引发矿车沉陷,这将严重影响矿车的正常作业,甚至会导致停机。矿车是否沉陷与其触底后的应力分布形式密切相关,但尚无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开展采矿模型车不同触底速度下的触底试验,揭示了矿车触底后下方土体竖向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范围。在传统理论基础上,推导并验证了一种考虑履齿影响的竖向应力值的理论公式。研究发现,触底后下方土体的应力值会快速增长并趋稳定,且达到稳定应力值所需时间与触底速度成反比。随着触底速度增大,矿车下方应力泡形状会从平滑单峰向单峰两侧有平台的形状变化,车体正下方的应力传播得最远。相对于平板,履齿板应力影响深度显著增加。经误差分析,改进的理论公式比传统理论与试验结果吻合效果更好,提升了深海矿车触底后应力计算精度。文中研究围绕矿车触底后的海床应力分布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可为深海矿车低扰动、防沉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86.
文章对近年来科学考察船运行维护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运维管理、科考船评价、共享协同和其他4个主题进行了文献分析。从科学调查、船舶及科考设备资产、船舶运营、船舶和设备安全、船员5个方面总结了调研的国内4家科学考察船拥船单位的运维管理经验。以“珠海云”为例,剖析了兼具科考船和智能船舶双重特征的船舶面临的运维管理经验不足、人员单薄和组织欠缺三大挑战。从5个方面介绍了“珠海云”现行的运维管理实践,即筹建运管中心雏形、分阶段掌控管理权、建立健全船舶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化人才梯队,以及培育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结果旨在为新建科考船和智能船舶的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我国大量沿岸入海河流的河口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泥沙冲淤问题,影响沿海地区的防潮、排涝和灌溉需求,以及区域防灾减灾和经济安全保障。特别是在外海潮波辐聚区域,排涝出口的选择一直是工程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平均潮差、高潮位等沿海潮汐要素,滩槽水道发育等自然条件,以及周边围垦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文章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得到滩面潮沟横向摆动特征、迁移速率与平均潮差之间的关系、二分水滩脊迁移速度影响因素、排涝河口距外海深槽距离与排涝通道弯曲程度的制约因素等,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规划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8.
带翼排桩式防波堤能够有效沟通港池内外水体、维护水域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防波堤结构,在海岸工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带翼排桩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室水槽模型试验,分析翼板宽度Bw与翼板入水深度Hw对防波堤透反射系数及耗散系数的影响,同时基于大涡模拟(LES)建立数值波浪水槽,讨论规则波与防波堤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桩周涡流、射流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翼板宽度、入水深度设置会对防波堤透反射系数产生影响,且不同波长的规则波受翼板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耗散结果;带翼排桩能够有效扰乱规则波的流场,形成不同形态的涡流,耗散波浪能量;当翼板入水深度较大时,翼下射流沿桩底水平发展,且强度大、控制距离远,该射流或成为桩底附近泥沙运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89.
海洋工程建设中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变化是开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利于近岸海洋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1—2022年宁波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实测的4个航次的水文泥沙、水质、沉积物、生物等资料,分析了该工程施工前(2011)、施工期(2016年、2017年)和施工后(2022年)周边海洋环境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周边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生态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变化均在有限范围内波动,说明该工程施工对周边海域水质质量、沉积物质量以及海洋生物生态未造成明显影响。工程施工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有限,说明该工程建设符合海洋环境保护要求。研究结论作为开展宁波梅山港区码头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0.
陈敬军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2024,7(4):419-425
鱼雷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如何有效防御现代鱼雷攻击是世界各国海军必须关心的问题。同水面舰艇导弹防御相比,水下作战空间的复杂性给水下鱼雷防御带来了更多挑战。水面舰艇成功防御现代鱼雷攻击,不仅需要采用软硬杀伤手段进行多层次防御,还应把对潜攻击作为一个高效的鱼雷防御手段。对水面舰艇综合防御鱼雷问题进行了探析,分析了防御对象多样性和防御手段相干性带来的挑战,讨论了现阶段制约鱼雷综合防御效果的突出问题,并从态势感知提升、防御手段改进和决策实施优化等方面给出了解决措施。成功实施攻防一体化的鱼雷综合防御,不但可以提高单次鱼雷防御成功率,还可以通过攻防转换影响后续鱼雷攻击,显著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