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87篇 |
免费 | 2810篇 |
国内免费 | 5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7篇 |
大气科学 | 56篇 |
地球物理 | 11164篇 |
地质学 | 1760篇 |
海洋学 | 798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941篇 |
自然地理 | 4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302篇 |
2021年 | 465篇 |
2020年 | 418篇 |
2019年 | 452篇 |
2018年 | 436篇 |
2017年 | 425篇 |
2016年 | 317篇 |
2015年 | 493篇 |
2014年 | 622篇 |
2013年 | 643篇 |
2012年 | 617篇 |
2011年 | 656篇 |
2010年 | 605篇 |
2009年 | 842篇 |
2008年 | 613篇 |
2007年 | 683篇 |
2006年 | 655篇 |
2005年 | 670篇 |
2004年 | 598篇 |
2003年 | 592篇 |
2002年 | 481篇 |
2001年 | 446篇 |
2000年 | 404篇 |
1999年 | 353篇 |
1998年 | 361篇 |
1997年 | 331篇 |
1996年 | 349篇 |
1995年 | 292篇 |
1994年 | 284篇 |
1993年 | 225篇 |
1992年 | 186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对张北6.2级地震预测的回顾和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张北6.2级地震在测震学前兆图像、预测回顾及总结的基础上,对部分反映较好的测震学预测指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进一步确定和筛选出部分测震学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为各预测指标的三要素界定和预测效能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 对各种预报方法进行比较系统和客观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确定和筛选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这不仅是地震预测预报逐步向科学、客观、严谨和实用化方向迈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探索以震源物理为基础和孕震阶段为依据的多学科异常有机结合的综合概率预测的必要前题。 相似文献
142.
143.
基于地脉动噪声计算方法,以呼伦贝尔市地震台网8个台站连续波形资料为基础,对地震观测台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台网优化和科学布局研究。通过累计的历史噪声数据,用来评估台站观测环境的变迁,及时掌握地震监测能力的变化。该成果将为地震速报、重点地震危险区震情跟踪、强震后现场应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4.
山东及周边地块间近期运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山东所在块体及周边地块间的地壳相对运动状态,利用2001年以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以及2007年以来山东GPS观测网的观测结果,使用K-L最佳直线拟合和滑动傅里叶法得到基线变化年周期,以此对处于不同地块的GPS基准站间基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近期山东内部及周边地块间的地壳运动特征。并利用GPS资料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强震对山东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146.
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421次ML≥0.5可定位地震事件(含爆破)时空分布情况, 从实际调查和波形特征分析排除爆破记录后, 研究震级较大的几次矿震震源机制解, 按小时段统计爆破频次与能量释放关系。 结果表明, 矿震断裂走向与区域构造较为一致。 矿山地下开采量增加以及之前出现的近半年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气象因素, 在震级较大的人工爆破触发下, 影响了局部构造应力场的稳定性,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矿震。 相似文献
147.
强震震前(preseismic)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于地震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目前对强震前孕震区力学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2011年日本东北9.0特大地震(Tohoku-Oki)发生在GPS观测台站最为密集的地区,为研究特大地震震间(interseismic)与震前的变形状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文中将利用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前连续的GPS观测资料,分别计算震间与震前的速度场与变形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日本东北地区(Tohoku)震前的应变状态与震间的有很大的不同,震间的变形主要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日本海沟北西西向的俯冲挤压作用所控制,其主压应变以近东西向压缩为主,日本东北地区的运动方向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大体一致.但是,临近地震前(震前)日本东北地区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震前30天的连续GPS观测结果显示,速度场的优势方向经常变换,间歇性地出现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的情况.这意味着震前孕震区的力学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与震前破裂成核或慢滑移及慢地震等过程有关,这些过程将加速或促进大地震的发生,从而为大地震的发生准备了力学条件.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通过直接观测能够发现的大地震之前的异常现象.由此可见,加密GPS站点进行连续观测,寻找震前变形异常区以及探索异常的物理机制对于地震预测预报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根据地震活动特征、大武地震台尾波持续时间及长宁、湟源和西宁 3个台水氡异常变化 ,讨论了 1 999年河南MS5 .1和玛沁MS5 .0地震发生后库玛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趋势 .结果表明 ,河南—玛沁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与库玛断裂带上的强震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在库玛断裂带中东段存在一个由ML ≥ 3.0地震围成的空区 ;上述2次地震发生后大武地震台尾波持续时间异常依然存在 ,长宁、湟源和西宁台水氡趋势异常仍然持续 .据此认为库玛断裂带存在发生强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