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钻井液的类型与性能对于提高极地冰层取心钻进的效率与保证钻孔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分析铠装电动机械钻具工作原理与钻井液循环方式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升降钻具的速度与钻井液粘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现有钻井液类型和所存在的问题;以二元脂肪酸二醇酯、低分子量饱和脂肪酸酯与甲基硅油的试验测试数据为基础,确定了可用于极地冰层取心钻进的钻井液类型及其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2.

闽浙泥质区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来源复杂,记录着自然气候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大量信息。本研究对该泥质区2站位岩芯中脂类生物标志物——游离态脂肪酸近160年来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沉积物样品游离态脂肪酸均以微藻类和细菌等海洋自生生物源为主,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较少。结果进一步表明,东亚季风、黑潮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等自然气候环境因素变化主导了海源游离态脂肪酸总量:20世纪明显高于19世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异常发育;长江全流域洪水事件(1998年、1954年和1931年)致使该泥质区陆源游离态脂肪酸异常增加,海源则减少。人类活动则主导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游离态脂肪酸的持续增加,尤以海源增加最为显著;长江三峡大坝建设影响了硅藻的生长。i-C15:0%指标反演该泥质区的低氧程度20世纪50年代后呈显著增加趋势,80年代中期后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93.
基于动物油脂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模型开展古代样品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可细化脂肪来源, 有助于探究动物资源的加工利用、相关载体的使用功能及先民饮食策略, 从而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提供重要信息。目前该模型已得到国外诸多地区现代动物样品的验证, 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尚不明晰。文章对陕北地区石峁遗址和高家洼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开展了脂肪酸分析, 并对其中1例缺乏形态鉴定特征的碎骨样本进行ZooMS(基于质谱的动物考古学)分析。结果显示, 该碎骨样本的一系列特征肽段与鹿和绵羊的部分肽段相匹配, 表明其为鹿或绵羊。家养动物(猪、普通牛、羊亚科)中, 除2例绵羊显现出较强的C4饮食信号, 应源于粟类作物副产品或人工采集的藜科植物消费; 其余动物均表现为C3/C4类混合特征, 意味着存在野生C3植物的摄入。相比其他遗址, 石峁遗址采取了相对粗放的家猪管理模式; 而牛、羊饲养模式的多样化可能是先民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对新兴家畜品种开展探索性饲养活动的反映。野生动物(梅花鹿、马鹿)中, 2例鹿具有较高的δ13C16:0和δ13C18:0值, 应有C4植物的摄入, 表明龙山时代陕北地区先民与鹿存在互动关系。古代陕北地区C4植物对饮食的贡献使得该地区的动物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数据相对于前人建立的"δ13C18:0-δ13C16:0"分布模型存在正向偏移, 但仍可通过计算Δ13C值来区分该地区的动物脂肪来源(Δ13C>0‰为非反刍动物体脂, -3.3‰ <Δ13C <0‰为反刍动物体脂)。  相似文献   
94.
螺旋CT对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5.
细菌源3-羟基脂肪酸(C10-C18)作为环境变化指示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相关研究还很不系统,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刚刚起步.3-羟基脂肪酸主要用于环境中pH和温度的重建,通过其支链比(异构和反异构3-羟基脂肪酸之和/正构3-羟基脂肪酸之和)与pH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演环境中的pH,通过其C15和C17同系物的反异构/...  相似文献   
96.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four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Chaetoceros gracilis MACC/B13, 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MACC/B211,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ACC/B221 and Nitzschia closterium MACC/B222), cultivated at 22 ℃±1 ℃ with the salinity of 28 in f/2 medium and harvested in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the early stationary phase and the late stationary phase,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wth phase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most fatty acid contents in the four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The proportions of 16:0 and 16: 1n-7 fatty acids increased while those of 16 :3n-4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lture age in all species studied. The subtotal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ulture age in all speci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B13. The subtotal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 increased while that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decreased with culture age in the four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MUFA reached their lowest value in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whereas PUFA reached their highest value in the same phase.  相似文献   
97.
日本枪乌贼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国家标准营养分析方法及仪器分析方法测定了日本枪乌贼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日本枪乌贼中粗蛋白含量9.29%,粗脂肪含量1.43%,水分含量85.82%,灰分含量1.79%;18种氨基酸占总干重的55.09%,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4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0.80;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碳四烯酸ARA及十八碳二烯酸LA之和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94%;富含无机元素镁,磷,钙,锌。日本枪乌贼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粗脂肪含量较低,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海产品。  相似文献   
98.
99.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开展的,综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有机酸来源和分布及期 对矿物稳定性的影响,地层水成因与演化、烃类与岩石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储层润湿性的变化等,并展望了其 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的羧酸曾贻善刘家齐(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地矿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443003)关键词矿物包裹体浸取液羧酸离子色谱分析分子中含有羧基官能团(—COOH)的物质称为羧酸。Fein[1]和Shock[2]曾概述羧酸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