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5篇
  免费   1506篇
  国内免费   2096篇
测绘学   1543篇
大气科学   2051篇
地球物理   1948篇
地质学   3856篇
海洋学   116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726篇
自然地理   200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729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595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81.
西菲律宾海作为西太平洋暖池的一部分,重建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热力学变化、陆源输入变化,对于理解西太平洋暖池在全球地质时间尺度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古菌与细菌的细胞膜质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对西菲律宾海XT-47孔沉积物的陆源输入及其...  相似文献   
382.
以自然条件下大气-作物-土壤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广西干旱灾害特点,建立广西农业干旱评估模型。与广西历史农业旱情实况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定量地对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逐日动态监测和灾中、灾后评估。  相似文献   
383.
机载测雨雷达两种反演方法的优化和综合利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连仲  窦贤康 《大气科学》2007,31(2):265-272
由于机载雷达的天线不能做得太大,如果想获得一个较好的束向分辨率,就不得不使用X波段的频率,而该波段的电磁波穿过雨区时会受到衰减,直接利用视反射率进行降水反演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衰减效应必须进行校正。两种降水反演方法——立体雷达方法和双束算法,在实际的反演中各有优缺点。立体雷达方法对边界条件要求高,而双束算法在雨团中心雨强大处会有较大的误差。引入权重因子后的立体雷达方法-双束算法(综合算法)能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从而更具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4.
减轻地质灾害,促进首都北京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北京所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基础上,论述了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最后,针对首都北京减灾现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85.
中国碳强度关键影响因子的机器学习识别及其演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卫东  唐志鹏  夏炎  韩梦瑶  姜宛贝 《地理学报》2019,74(12):2592-2603
碳强度影响因子数量众多,通过在众多因子中评估其重要性以识别出关键影响因子进而解析碳强度关键因子的变化规律,是中国2030年碳强度能否实现比2005年下降60%~65%目标的科学基础。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于评估众多因子的重要性存在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而机器学习处理海量数据则具有较好的稳健性等优点。本文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居民消费等方面选取了56个中国碳强度影响因子指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基于信息熵评估了1980-2014年逐年各项因子的重要性,通过指标数量与信息熵的对应关系统一筛选出每年重要性最大的前22个指标作为相应年度关键影响因子,最终依据关键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划分了3个阶段作了演进分析。结果发现:1980-1991年,碳强度的关键因子主要以高耗能产业规模及占比、化石能源占比和技术进步为主;1992-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增长时期,服务业占比和化石能源价格对碳强度的影响作用开始显现,居民传统消费的影响作用在增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进入经济结构深化调整时期,节能减排力度大大增强,新能源占比和居民新兴消费的影响作用迅速显现。为实现2030年碳强度下降60%~65%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倡绿色消费,强化政策调控是未来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86.
采用Mann-Kendall、Theil指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1994-2014年中国十大重点产业创新产出时空演化进行分析,并对创新发展空间分异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 研究期内,中国重点产业创新产出分为两个时段,成果呈指数型增长;② 创新产出差异先增后减,东、中、西、东北板块间差异小于板块内部,创新产出发展呈现出传染扩散与等级扩散的双重特征;③ 邻域环境影响创新发展,创新产出水平发生类型转移的单元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且活跃度不断提升;④ 经济社会与政策条件、高等教育基础条件对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工业化程度影响微弱,未来加强对高等教育基础与智力资本的投入可进一步增强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387.
刘晔  王若宇  薛德升  曾经元 《地理研究》2019,38(8):1949-1964
基于2000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和地级行政单元数据,采用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并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识别高技能劳动力与一般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 两类劳动力总体的空间特征均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② 2000—2010年,高技能劳动力在空间分布上呈集中化的趋势,而一般劳动力呈分散化的趋势;③ 十年间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区虹吸作用加强,其分布越发集中于沿海特大城市群,而一般劳动力集聚区回波作用加强,其分布越发均衡;④ 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工平均工资、是否直辖市或省会、每万人在校高校学生、是否沿海城市、常住人口数和空间溢出效应在十年中一直都是决定高技能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失业率、中学生师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绿地率在2010年也成为影响两类劳动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对比两类劳动力的模型结果可得,高技能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受行政因素、高校因素和地区生活舒适度的影响更大,而一般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受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88.
上海计算机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生产网络重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浮现。上海计算机制造业持续向重庆等地转移,重构了该行业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格局。利用上海市投入-产出表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年报等,采用结构分解等方法分析上海计算机制造业产业变化,结合制造业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评估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上海计算机产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组装制造环节,2007—2012年,增加值率(增加值与总产出的比值)从7.38%下降为4.29%;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比例从22.06%上涨为67.97%,推动产业对外迁移。② 受上海市产业转移和国际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2007—2012年,上海计算机制造业总产出减少了483.9亿元。③ 制造业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浦东新区受到计算机产业转移的影响较小,制造业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且计算机制造业占制造业总产值比例较高的闵行区、松江区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面临着计算机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全球生产网络“去耦合”的冲击,提高区域经济的韧性,上海需要从全球生产网络的成熟产品生产平台转型为新产品研发创新枢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增加值率,推动产业结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89.
长三角地区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飞  刘家明  朱鹤  李涛 《地理研究》2019,38(4):950-960
近年来,民宿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并呈现蓬勃发展状态。以民宿业发展最为成熟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去哪儿网相关民宿数据,采用空间最邻近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民宿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并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民宿分布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 长三角地区民宿呈现高度集聚的状态,整体上表现为多核心分布,并形成一、二、三级组团,密度由核心向外围递减。② 民宿集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核心景区周边,具有明显的中心性。③ 基于对经济基本状况、交通状况、人口条件、居民消费能力、旅游市场状况、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等方面共15个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单位面积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四个指标对民宿密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影响力单位面积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390.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