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36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爆炸荷载作用下裂隙岩体内损伤范围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红兵  徐颖  宗琦  傅菊根 《岩土力学》2007,28(4):795-798
通过电法CT成像技术,探测微量炸药爆炸前后裂隙岩体深孔之间电阻率的变化,查明探测切面内的岩体损伤裂隙发育形态和空间展布。通过实验可知:微量炸药爆炸后在裂隙岩体的炮孔深部可以形成一定范围、一定数量和一定宽度的裂隙,其中裂隙形成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炮孔口深的2/3处,当炮孔深度3 m,装药量为330 g时,在眼深1.5~2.5 m处裂隙较为发育,炮孔间距为1.2 m~1.5 m时,可在岩体内部形成贯通裂隙。  相似文献   
92.
基于动态CT识别的冻土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采用连续介质力学与热力学方法,建立了冻土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以兰州冻结黄土为例,基于冻土单轴压缩动态CT试验,对冻土附加损伤的2个阶段,即塑性损伤和微裂纹扩展损伤分别采用硬化曲线法和动态CT识别方法进行了损伤计算,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冻土附加损伤与弹性应变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基于试验的冻土损伤演化方程,并进行了有效应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93.
冻土三轴剪切过程中细观损伤演化CT动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孙星亮  汪稔  胡明鉴 《岩土力学》2005,26(8):1298-1302
对冻结粉质粘土在三轴剪切过程中的结构损伤进行了CT技术动态测试。通过对CT图像及CT数的分析发现:在受载之前冻土结构已经存在孔隙、管状孔隙和低密度区等初始缺陷;变形过程中冻土结构的弹性损伤只占总损伤的比例很小,而结构粘塑性损伤的比例则很大;在三轴剪切过程中和蠕变过程一样存在结构损伤的弱化和强化现象,孔洞几何特征的改变和孔洞的长大、联合,颗粒之间的相互错动及滑移是冻土结构粘塑性损伤发展的重要特征。冻土的结构损伤主要发生在冻土屈服之后,这部分损伤不能用CT数的变化来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94.
微焦点X射线计算机层析(CMT)及其在石油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业微焦点CT的X射线源焦点尺寸小于5微米,成象分辨率明显优于常规焦点CT。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微焦点CT在许多技术领域进行了应用,取得了崭新的成果:(1)确定岩心的基本物理参数—计算和描绘密度、孔隙度、流体饱和度分布;(2)描述岩心的微观特征—直观描述岩石内部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特征;(3)特殊油藏岩心分析评价—观察碳酸岩、火成岩等内部一些常规技术无法获得的特征;(4)岩心驱替和提高采收率分析—重建油水在岩心内部的宏观分布状态;(5)其他方面的应用—岩心筛选、地层伤害评价、岩石力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95.
颅颌面外科与三维重建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颌面外科的适应症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的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以下简称EBCT)C-150,对76例严重颅颌面病人实行薄层CT容积扫描。将所获CT 象经数字接口传至加拿大ISG公司生产的Allegro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三维解剖结构极其相互关系。其再现畸形或病体  相似文献   
96.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CT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驱油岩心的CT成像技术,动态、定量、可视化地研究了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驱油岩心的微观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分布、吸水能力及微观孔隙结构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验岩心的CT值分布在1819~1961之间,与标准的Berea砂岩相比高出15%左右,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油水分布的主要因素.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开发要高度重视无水采收率.储层致密和微裂缝发育的不均一性是特低渗透砂岩油田驱油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7.
纳米镍/铁去除氯代烃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菲  黄园英  张国臣 《地学前缘》2006,13(1):150-154
氯代烃是地下水中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去除率很低。近年来随着铁还原技术的发展,纳米铁和纳米双金属也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批实验的研究方法以四氯乙烯(PCE)和四氯化碳(CT)为目标污染物,研究纳米镍/铁在去除PCE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纳米Ni/Fe对PCE脱氯速率比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脱氯速率更快;纳米Ni/Fe对初始浓度为6·51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是对初始浓度为20·56mg/L的PCE溶液脱氯速率的1·8倍;对于氯代程度相同的CT和PCE,对CT的脱氯速率明显快于对PCE。  相似文献   
98.
哈拉哈塘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潜山背斜西翼上,其中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具有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和识别困难等特点。以该地区现有钻井资料、地震解释成果为基础,在现代岩溶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利用分时窗提取、断裂属性(Fault Fracture Attribute,FFA)裂缝预测等特色技术,详细刻画了一间房组孔洞、裂缝型储集层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层CT扫描古河道识别、残厚法古地形恢复、基于优化算法的构造识别体断裂精细刻画等特色技术开展了岩溶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指出古地形较高、水系发达、小断裂发育等是一间房组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控制因素。面对现有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勘探难题,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钻井-地震结合,综合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技术是开展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识别和控制因素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
原状Q2黄土三轴剪切细观结构演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饱和原状Q2黄土CT-三轴剪切试验得到的结构演化清晰的CT图像及CT数据,提出利用CT数随偏应力的关系确定屈服应力的新方法。基于CT数定义了结构性参数和结构演化变量;分析了结构演化变量与净围压和吸力的关系,相对于应变(包括偏应变和体应变),当吸力相同时,净围压越大,结构演化变量值越大;当净围压相同时,吸力越大,结构演化变量值越小。建立了非饱和原状Q2黄土三轴剪切过程的结构演化方程,该方程为结构演化变量与偏应变和体应变的关系,能同时反映净围压和吸力等对结构演化的影响。利用提出的结构演化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0.
孔间电磁波CT技术是工程勘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孔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其成果清晰、直观,较好地展现了孔间介质电磁波吸收情况,清楚地显示出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北京普安店地区存在岩溶塌陷,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钻孔勘探,利用钻孔进行孔间电磁波CT扫描,探测钻孔之间溶洞的分布情况,填补了钻孔之间溶洞展布情况的空白,并对溶洞的充填情况进行解释。该技术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信息丰富,为后期岩溶地区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