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957篇
地质学   1038篇
海洋学   50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双肢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六片双肢短肢剪力墙结构试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量测了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钢筋的应变。根据截面内钢筋应变值采用直线和曲线两种方法拟合了截面内的应变变化情况。据此计算出各试件墙肢截面内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和截面内力大小,以及各试件墙肢内的局部弯矩和整体弯矩大小。分析了内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肢厚比大小的短肢墙结构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62.
华北地区700年来地壳应力场演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前地震断层相互作用问题已引起地震学家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一条断层的破裂可以影响附近其他断层趋于破裂的进程,两条断层间的确切作用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位置、破裂机制、错动量和介质力学性质。本研究给出了华北地区700年来由于长期构造加载及地震断层错动导致的累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ACCFS)的演化过程。长期构造加载场由GPS观测得到的地壳平均应变率场给出。关于历史地震断层破裂参数的估算,根据的是华北地区有现代仪器记录的大震资料归算地震烈度与断层破裂长度、震级和地震矩的统计关系;根据地质调查得到的地震断层走向、倾角以及本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估计滑动角。考虑粘弹性成层介质地壳模型,计算长期构造加载和地震形变(同震及震后介质粘弹性驰豫变形)造成的累积应力场变化。将累积应力场变化投影到后续地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得到△CCFS,并研究其对后续地震发生的触发作用。对1303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49个M≥6.5地震研究结果表明:ACCFS对48个后续地震中的38个有触发作用,触发率达到79.2%。应用当今累积应力场变化于华北地区1303年-2003年发生的M≥5地震,我们发现触发率达到75.5%,于1976年以来发生的M≥5地震触发率达82.1%。未被触发的地震中有些是发生在断层破裂区附近的余震,很可能是由于历史地震破裂参量估计的误差落入影区中,若排除这些影响,触发率会更高。研究表明ACCFS与发生的后续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前ACCFS显著上升的地区包括渤海及其邻域地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端和太原盆地,其地震危险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3.
根据对大别山南部宿松磷矿含磷地层的区域分布、地层序列、时代归属、构造变形的系统研究,提出磷矿层属震旦系的新认识。含磷岩系经受了两次强烈的变形改造,原始层理经过了强烈改造,宿松磷矿构成总体包络面呈北西西走向、向南倾斜的褶皱化单斜。矿层的多层化、尖灭复合和加厚现象等主要受构造的控制,而非完全受古地形的控制。用褶皱的观点对原先勘探剖面中的磷矿体进行了重新圈连,籍以指导磷矿的调查、评价和开采。最后对磷矿分布的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从构造的观点对磷矿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4.
沉降-时间曲线呈“S”型的证明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从一维固结理论出发,严格证明了在线性加载或近似线性加载情况下(这和工程实际加载相类似),沉降-时间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65.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相似文献   
66.
路堤下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费康  刘汉龙  高玉峰 《岩土力学》2004,25(9):1390-1396
现浇薄壁管桩和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垫层所组成的复合地基加固软弱路基具有经济合理,施工时间短,承载力高,沉降减小明显等优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路堤荷载作用下的现浇薄壁管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堤填土材料中的拱效应、土工格栅的拉膜效应或加筋垫层的刚性垫层效应、桩土间刚度差异引起的应力集中效应保证了大部分荷载由桩承担,有效地减小了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同时对荷载传递机理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
在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基体中添加不同量红磷,可降低复合齿烧结温度,实现低温活化烧结。研究表明:添加0.3%(ωB)P的复合齿基体性能最好,采用化学镀Ni-P合金添加P和球磨添加0.1%P的方式,复合齿超硬部分的磨耗比和复合齿的抗冲击功优于单纯通过球磨添加0.3%P的超硬复合齿。为了实现金刚石增强型硬质合金复合齿的低温活化烧结,磷元素最优的添加方式是化学镀结合球磨的添加方式。  相似文献   
68.
水泥搅拌桩与锚杆组合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豪  陈振建  方家强 《岩土力学》2004,25(Z2):265-270
水泥搅拌桩--锚杆组合支护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支护结构,笔者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各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分析了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形性态.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得结论对该组合支护结构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9.
根据1998年和1999年秋季在长江干流从重庆至长江口进行的纵向采样和分析,对长江干流的各态氮、磷含量的沿江变化进行研究。从整体上了解长江干流的水质变化特性,特别是营养盐含量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干流的SS浓度很高,介于50~400 mg/l。TN、TP浓度分别在70~110 滋mol/L、2~25 滋mol/L之间,前者以NO3-N为主,后者以PTP为主,PO4-P含量仅占TP的10%~20%。DIN/PO4-P的比值在70~160之间,远高于浮游植物生长P限制值,表明长江口及临近海域中P可能是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葛洲坝水库对SS、TP、TN、NH4-N、BOD、COD等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长江水体在通过各大城市以及两大湖泊时,BOD、NH4-N负荷的增加迅速,特别是通过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及洞庭湖和鄱阳湖之后尤为明显。N、P含量的上升与人口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流域内化肥施用量增加有关。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以及周围的面源负荷,对长江流域的营养盐变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基于RS和GIS的农业土地利用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馨  吴健平  石纯 《现代测绘》2004,27(3):12-14
农业已被确认为地表和地下水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而土地利用方式又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大规模的土地利用与开发、化肥与农药用量的增加、规模养殖业的发展、生活垃圾的增加等,这些非点污染源严重威胁水体质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管理非点源污染,必须研究其负荷定量化问题。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入手,讨论了非点源污染与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利用组件GIS技术,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实现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定量计算及可视化分析。文章最后以上海市松江区作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