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附加质量法是一种新兴的堆石体密度检测方法,它具有方便、无损等优点,近年来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会受到震源、雨水、双峰频谱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则考虑堆石体系统振动的阻尼因素,以及附加质量块与堆石体之间的非刚性连接,分别基于质弹阻模型以及双自由度-质弹阻模型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质弹阻模型可以解释主频随震源频率和雨水而变化的现象;而双自由度-质弹阻模型则可以解释主频随质量块偏移距和触地面积而变化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附加质量法的测试过程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2.
非均匀下垫面边界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评述了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研究的现状和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就近年来非均匀下垫面边界层这一大气边界层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由来,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发展以及目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归纳,并对未来非均匀边界层研究发展的趋势和研究方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一个中纬电离层E层理论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一个中纬电离层E层理论模式. 该模式从NO+,O2+,O+和N2+这四种主要离子的连续性方程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中纬电离层E层电子和各种离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情况. 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E层电子密度峰值(NmE)或E层临界频率(foE)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趋势. 将模式的计算结果与武汉地区测高仪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模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中纬电离层E层的实际形态. 针对以往电离层E层理论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几种重要因素,包括二次离化源,λ<150?谱段的辐射通量,吸收截面以及NO分布对于模式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赵伦山 《地学前缘》2005,12(1):288-293
地球科学和地球化学的进展,不但加深和扩大了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论成果,同时也总结提炼出了全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复杂性理论和系统思维是科学认识论的一次飞跃。现代地球化学建立了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给地质科学认知地球提供了依据和支撑。作者论证了系统思维和逻辑演绎法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是研究和认识地球复杂巨系统以及推动地球科学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运用现代地球化学理论构架和方法体系,综合地球科学系统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方向的地球化学认知模型,为深入研究地球物质能量系统的行为和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中国热浪事件的大气扰动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维宏  丁婷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5):1487-1500
利用对流层至平流层大气变量的物理分解,本文发现400 hPa上的天气尺度温度扰动正值和250 hPa上的天气尺度高度扰动正值能够指示地面上的高温和热浪事件.理论和观测分析发现,当扰动静止波中心出现在40°N-45°N时,准静止波波长较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久,容易在中国形成区域持续性热浪事件.在江南-华南、长江沿江及河套-华北的区域,干热浪事件静止波的稳定时间在6.5天以上.对流层大气天气尺度扰动波动在垂直方向具有倾斜特征,250 hPa高度上,静止波稳定位置比地面热浪区域中心普遍偏北6~12个纬距.在低纬度(副热带高压带南侧),大气中向西北方向移动的天气尺度扰动,只有到达副高脊线以北的西风带后,才能形成静止波.  相似文献   
26.
基于模糊集分析的土壤质量指标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横山县84个土样350~2 500 nm波段的光谱曲线分析,进行土壤质量12项指标的光谱反演。为获得有效光谱反演指标,利用单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土壤质量指标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系数并绘制相关系数曲线,根据极大相关性选择最佳波段作为光谱反演指标;剔除异常样本后,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建立土壤质量指标反演模型,通过优化得到模型的最佳参数。土壤质量12项指标光谱反演模型的平均检验误差均小于15%,说明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Stable inversions for complete moment tensor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seismic moment tensors for certain types of sources, such as volcanic earthquakes and nuclear explosions are expected to contain an isotropic component. Some earlier efforts to calculate the isotropic component of these sources are flawed due to an error in the method of Jost & Herrmann. We corrected the method after Herrmann & Hutchensen and found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recovery of non-double-couple moment tensors that include an isotropic component. Tests with synthetic data demonstr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rrected linear inversion method, and we recalculate the moment tensor solutions reported in Dreger et al. for Long Valley caldera events and Dreger & Woods for Nevada Test Site nuclear explosions. We confirm the findings of Dreger et al. that the Long Valley volcanic sources contain larg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sotropic components. The nuclear explosions have strikingly anomalous source mechanisms, which contain very large isotropic components, making it evident that these events are not tectonic in origin. This indicates that moment tensor inversions could be an important tool for nuclear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