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9篇
  免费   2132篇
  国内免费   2571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1557篇
地球物理   2965篇
地质学   4645篇
海洋学   1568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408篇
自然地理   89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446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7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许朋柱  毛锐 《海洋与湖沼》1993,24(1):109-113
为了能够精确地拟合天然水域不规则的水陆边界,并能保持有限差分数值计算在矩形网格中进行,本文利用Thompson的数值网格生成技术,在长江口南支七丫口至横沙河段设计了一个椭圆型边界拟合坐标系,并在这个坐标系下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此数学模型,实现了计算区域内现状潮流的一个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式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2.
通过模拟实验制备了硅酸盐类不溶性固体,从X射线衍射特征和红外光谱特征两方面看,制得的硅酸盐类与河口新生相成分,结构相似,表明铁水解成的β-FeOOH胶体吸附Si,Al,Mg,K等元素,经结构重组可形成硅酸盐矿物,这可能是河口体系新生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3.
通过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等项分析,对东海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腹足类、双壳类、苔藓、珊瑚、海胆等骨屑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确定了矿物成分与生物属种的关系,并基于有孔虫壳体化学成分将壳体分为均质壳和异质壳,生物碳酸盐中镁主要富集在方解石及镁方解石中,锶在方解石和镁方解石中的分配系数(D)相似,为0.11—0.14;在文石质骨屑中D=1.09-1.20。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属种有明显关系。据一些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偏差值计算的水温来看,本次测定的有孔虫属种的骨屑不能作为理想的骨屑温度计。  相似文献   
134.
从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论证了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实现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各种设计方案。它对我国的海水制盐工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5.
Long-term variability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of the eastern Japan Basin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variability of water mass formation in the East Sea. The simultaneous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at shallower depths and oxygen increasing at deeper depths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took place in the late 1960’s and the mid-1980’s. Records of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air temperatur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old winters that persisted for several years during those periods. Therefore, it was assumed that a large amount of newly-formed water was supplied to the intermediate layer during those cold winters. Clos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Upper Portion of Proper Water occurred in the late 1960’s and the Central Water in the mid-1980’s.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对黄海测区空气微生物作了一次测定 ,结果表明空气中海洋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52 .4 %和 4 7.6 %。陆源性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0 .0 %和 6 0 .0 %。陆源性微生物出现机率大于海洋性的。空气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测区平均的海洋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592 .6 ,32 9.1 ,92 1 .7CFU·m-3 及 35.4。平均的陆源性空气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 /总菌 %分别为 6 89.1、377.9、1 0 6 7.0CFU·m-3 及 35.7。文章分析了空气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状态。指出测区空气微生物状态反映了海 -气、海 -陆、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7.
The Ulleung Basin is one of three deep basins that are contained within the East/Japan Sea. Current meter moorings have been maintained in this basin beginning in 1996. The data from these mooring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an circulation pattern, variability of deep flows, and volume transports of major water masses in the Ulleung Basin with supporting hydrographic data and help from a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model. The bottom water within the Ulleung Basin, which must enter through a constricted passage from the north, is found to circulate cyclonically—a pattern that seems prevalent throughout the East Sea. A strong current of about 6 cms−1 on average flows southward over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f the Korean coast underlying the northward East Korean Warm Current as part of the mean abyssal cyclonic circulation. Volume transports of the northward East Korean Warm Current, and southward flowing East Sea Intermediate Water and East Sea Proper Water are estimated to be 1.4 Sv (1 Sv=10−6 m3 s−1), 0.8 Sv, and 3.0–4.0 Sv, respectively. Deep flow variability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time scales with no apparent seasonal variations, whereas the deep currents in the northern East Sea are known to be strongly seasonal.  相似文献   
138.
张韧  蒋国荣  李妍 《海洋科学》2001,25(2):38-42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OADS海洋资料中的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850hPa纬向风场及海洋温度场,利用Matlab中的Neural Network Toolbox仿真环境和BP模型改进算法比较准确地仿真和反演出了南方涛动指数、赤道纬向风指数和滞后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动力结构和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和可行的预报效果。可在一定时效内预测赤道东太平洋月平均海温的变化趋势。由于所建系统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预报模型,因此不仅可直接用于预测,而且可有效避免类拟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积分过程中由于对初值敏感性而可能产生的对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9.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0.
东太平洋沉积物U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地矿部“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1987-1989年在东赤道太平洋CC区所取得的27个深海表层沉积样品进行U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U在深海沉积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沉积的U含量不同,平均值由大至小的次序的含沸石粘土(2.16×10^-6),硅质粘土(1.95×10^-6),硅质软泥(1.65×10^-6),钙质硅质粘土(1.59×10^-6),在同类型沉积中U的分散性较大;U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