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89篇 |
免费 | 6460篇 |
国内免费 | 27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9篇 |
大气科学 | 1776篇 |
地球物理 | 10940篇 |
地质学 | 8819篇 |
海洋学 | 1160篇 |
天文学 | 115篇 |
综合类 | 1722篇 |
自然地理 | 18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451篇 |
2023年 | 374篇 |
2022年 | 602篇 |
2021年 | 718篇 |
2020年 | 699篇 |
2019年 | 796篇 |
2018年 | 730篇 |
2017年 | 836篇 |
2016年 | 716篇 |
2015年 | 872篇 |
2014年 | 1075篇 |
2013年 | 1062篇 |
2012年 | 1174篇 |
2011年 | 1179篇 |
2010年 | 1076篇 |
2009年 | 1295篇 |
2008年 | 1108篇 |
2007年 | 1248篇 |
2006年 | 1234篇 |
2005年 | 1120篇 |
2004年 | 979篇 |
2003年 | 925篇 |
2002年 | 803篇 |
2001年 | 809篇 |
2000年 | 730篇 |
1999年 | 612篇 |
1998年 | 588篇 |
1997年 | 515篇 |
1996年 | 518篇 |
1995年 | 430篇 |
1994年 | 387篇 |
1993年 | 356篇 |
1992年 | 269篇 |
1991年 | 176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108篇 |
1988年 | 102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0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针对地铁建设中典型的马蹄形断面隧道建立比例尺为1∶20的分析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马蹄形隧道处于单一土层及工程所处区域典型的成层土体中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土层中由于土体的约束作用,结构产生的位移以整体沉降为主,在成层土体中除产生一定的整体变形外还伴随一定的扭转变形。在两种地层情况下马蹄形地铁隧道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竖向位移均在拱顶处产生最大值,其中在单一土层中的加速度响应最大值为结构中部加速度的2.29倍。结构在顶部和侧板处所产生的动应力响应值也较大。研究表明,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顶板、侧板均为受力较大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3.
74.
75.
通过对1992~2008年间各期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分析华北地区网区重力场的演化特征,总结震前异常的形态、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指出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生地震的部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华北地区重力场总体变化不具明确规律性;大量测点存在明显的背景性趋势性异常变化;重力场变化与网区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活动联系密切,较明显的重力场异常反应多发生在震前2年左右时间,且常伴有大面积高值异常区出现。重力变化0线、高梯度带、异常中心(含极值)附近是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震的部位。 相似文献
76.
青藏高原清水河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埋设在青藏铁路路基中两个断面内的6条沉降观测管3 a来的地基沉降变形资料,研究了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分析了填筑铁路路基对下伏多年冻土融化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铁路路基也随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工后下沉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下降速率会逐渐下降,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停止下来,而且由于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的影响,路基向阳面与背阴面的变形有较大的差别,且在近南北向展布的路基上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7.
在我国加快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及2012年7月21日北京出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背景下,较为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近50 a华北暴雨的主要研究进展,其内容涉及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其分型、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水汽输送、高低空急流、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复杂地形以及下垫面、气候学特征等诸多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旨在加深对华北暴雨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华北暴雨研究,提高华北暴雨的预报水平。提出在继续开展大尺度系统发展演变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借助新型观测和数值模拟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华北暴雨β(γ)中尺度系统细致研究,以期更清楚地揭示华北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三维结构特征、发生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78.
详细介绍了1996年12月21日白玉─巴塘5.5级地震前,康定地震中心站根据部分前兆手段异常和宏观异常,对该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79.
80.
应用P波初动半周期直接测定环境剪应力值的方法,测定了北部湾6.1,6.2级地震前后中小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0,由此分析了北部湾地震过程的环境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北部湾6.1级地震后平均剪应力值较高,达18MPa左右;6.2级地震及两次5级余震后剪应力值下降很快,降至目前的6MPa左右。在此基础上对北部湾地震活动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