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2篇 |
免费 | 615篇 |
国内免费 | 9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1篇 |
大气科学 | 473篇 |
地球物理 | 872篇 |
地质学 | 1734篇 |
海洋学 | 650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229篇 |
自然地理 | 4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60篇 |
2018年 | 153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197篇 |
2014年 | 211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233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探究——以地苏地下河系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岩溶地下水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构建了适合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该方法基于欧洲模式,实现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污染负荷评价则考虑污染物在覆盖层中的衰减过程,利用折减系数实现污染负荷量化;最后,基于GIS空间叠加分析耦合防污性能与污染负荷评价,实现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文章以地苏地下河系流域为例,开展岩溶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区域整体地下水污染风险偏低,地下水中等及以上污染风险区域面积424.4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03%,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地苏乡、东庙乡、六也乡局部等人类活动频繁与地苏地下河干流中下游段。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显示了岩性、坡度、岩溶网络发育等自然条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势平缓,岩溶发育程度强烈,加之人类活动频繁是导致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2.
Excavation induced seismic events with moment magnitudesM<0 are examined in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role geology, excavation geometry, and stress have on scaling relations. Correlation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excavation geometry and methodology, stress regime, rock mass structure, local tectonics, and seismic locations. Scaling relations incorporated seismic moments and source radii obtained by spectral analysis, accounting for source, propagation, and site effects, and using Madariaga's dynamic circular fault mode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stresses with pre-existing fractures, fracture complexity and depth of events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scaling behaviour. Self-similar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for events at similar depths or for weakly structured rock masses with reduced clamping stresses, whereas a non-similar behaviour was found for events with increasing depth or for heavily fractured zones under stress confinement. Additionally, the scaling behaviour for combined data sets tended to mask the non-similar trends. Overall, depth and fracture complexity, initially thought as second order effects, appear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events withM<0 and consequently favour a non-similar earthquake gene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203.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DNAPLs) in the subsurface can be expressed as a water–DNAPL two-phase system based on mainly the k–S–p relations, which describe the relations amo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k), degree of water saturation (S), and capillary pressure head (p).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develop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ith new type of probes, such as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obe for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water saturation and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tensiometer for measuring the pore water and DNAPL pressures, and also to estimat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developed experimental system. From these tests, the excellent k–S–p relations were obtained and the efficiency and validity of this developed experimental system have been confirmed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the scaling coefficient calculated by interfacial tensions. 相似文献
204.
基于分项系数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基于有限元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问题,根据工程实际中软弱结构面上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和凝聚力变异性不同的特点,在计算中引入滑动面上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分项系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重力坝抗滑稳定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项系数有限元法。该方法基于可靠度思想,以达到用极限承载状态时的强度储备系数或超载系数来表征大坝安全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坝基渐进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于深层抗滑分析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基于分项系数法的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的安全系数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滑动面上的应力分布性态和坝基岩体变形特性对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有重要影响。与常规刚体极限平衡方法的控制标准相比,分项系数有限元方法可以采用偏低一点的安全系数标准。 相似文献
205.
206.
水稻时域散射特征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通过对肇庆试验区1996年和1997年获取的多时相、多模式雷达卫星(RADARSAT)数据分析,从图像上直接提取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结合实地测量水稻的生长结构参数,建立了水稻生长模型,分析了不同生长周期(从80天到120-125天)4种类型水稻的时域散射特性。利用1997年4月至7月获取的7景标准模式雷达卫星数据,对试验区内三个县和两个行政区共5000km^2面积范围内的作物进行分类和水稻产量预估算,水稻类型分类及面积量算精度达91%。结果表明:利用雷达遥感数据进行水稻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需要水稻生长期间三个时相的数据,即插秧期、抽穗期、收割前期。若能够获得多参数雷达图像,可以用插秧期和收割前期的两个时相图像来代替上述的三个时相图像同样可以达到种植面积量算和估产的效果。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多时相雷达卫星数据对我国南方水稻长势监测及估产具有明显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207.
以中国北方7个苹果主产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及周边100 m范围内210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和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采用最小湿度法对作物系数(Kc)进行逐日估算,并利用基于样条函数插值理论的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对逐日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计算苹果各关键生育期需水量和降水适宜度。结合苹果优势主产区地理分布确定降水适宜度阈值范围。利用相关数理统计方法明确苹果需水特征和降水适宜度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苹果全生育期降水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全年平均需水量大多数区域为500.0~800.0 mm,萌芽-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平均需水量占全年平均需水量的比率分别为0.186~0.282,0.392~0.562和0.159~0.282。苹果全年、萌芽-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成熟期降水适宜度阈值范围分别为0.49~2.07,0.25~1.70,0.54~2.25和0.46~2.65。各生育阶段降水适宜度处在阈值范围内的区域分别占85.4%,87.4%,85.6%和84.9%。苹果全生育期降水的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域的31.9%,50.6%和17.5%。 相似文献
208.
209.
在讨论大气可降水量(PWV)与细颗粒物(PM 2.5)之间的相关性时,传统方法未能很好地顾及连续数据中包含的非雾霾天气信息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2个数据选取标准——时间标准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标准,用于获取雾霾期间对应的PWV和PM 2.5序列。为解决数据筛选后不连续的问题,引入一种非参数性质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在北京市2014~2016年雾霾多发期,分析不同AQI等级对应时段的非连续等距的PWV和PM 2.5序列的相关性可知,筛选后3 a的ρ在第1、4季度的均值分别为0.6613和0.6280,整体均值为0.6447,表明雾霾天气下PWV和PM 2.5序列具有单调正向的相关性,而传统分析方法(未筛选)下两者的相关系数均较小,表明在对数据进行选取后的分析结果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10.
瑞利波具有能量大、信噪比高等特点,可以用来反演介质内部的力学信息,近年来在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深层地震学研究以及超声波无损检测等多个领域都有较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瑞利波的应用中都假设介质是弹性的,然而实际中岩石、土壤和金属等介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黏弹性。当介质的黏弹性较强时仍然采用弹性假设研究其中瑞利波的反演将增大误差,因此有必要考虑黏弹性介质中的瑞利波反演,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研究黏弹性介质中瑞利波频散曲线和衰减系数曲线的反演问题,给出其在半空间中联合反演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