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8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Water harvest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different social-ecological contexts, proving to be a valuable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otential of water harvesting are generally based on purely biophysical assessments and mostly neglect the socioeconomic dimension of agriculture. This neglect becomes a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and funding efforts to mainstream this practice. This study uses archetype analysis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social-ecological regions worldwide based on >160 successful cases of local water harvesting implementation. We delineate six archetypal regions which capture the specific social-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case studies. The archetypes cover 19% of current global croplands with hotspots in large portions of East Africa and Southeast Asia. We estimate that the adoption of water harvesting in these cropland areas can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up to 60–100% in Uganda, Burundi, Tanzania and Indi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complement conventional biophysical analysis on the potential of these practices and guide policy development at global and regional scales.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can be also replicated at finer scales to guide the improvement of rainfed agricultural.  相似文献   
82.
利用1951-198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气候期的月平均气温数据,对中国大陆地区建筑气候分区进行对比,讨论建筑气候分区的变化;并基于近气候期的建筑气候分区以逐日气温为基础,讨论了1951-2018年不同分区采暖气候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严寒地区范围有所缩减,南界北移;寒冷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北进,温和区西扩,夏热冬暖区范围增大。中国大陆采暖度日数、采暖日数、采暖日均强度分布一致,东部随纬向增加,西部随海拔增加;采暖度日数严寒地区最大,寒冷地区其次,夏热冬暖地区最小;1951-2018年,中国大陆各建筑分区的采暖度日数都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严寒地区最大,温和地区最小;夏热冬冷地区距平百分率的波动最大,严寒地区波动最小。1998-2012年,全国各建筑气候分区采暖度日数和采暖日均强度在此期间均表现为增加,其中夏热冬暖地区增加趋势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3.
利用天津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小时观测资料,通过TRNSYS软件,对不同节能水平办公建筑供热和制冷能耗,以及居住建筑供热能耗进行动态模拟,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天津市不同节能水平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暖期和制冷期,温度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太阳辐射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受其影响,1961—2017年办公和居住建筑供热能耗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制冷能耗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但气候变化对供热能耗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制冷能耗;随着建筑节能水平的提升,供热和制冷能耗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供热能耗的降幅尤为明显,四步节能居住建筑相比于一步到三步节能居住建筑,供热能耗分别下降了53.56%、50.13%和21.25%。对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充分考虑不同节能水平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结合实际需求酌情进行升级改造。除此之外,建筑节能水平的提升,会使其供热和制冷能耗变化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说明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在逐渐减弱。因此,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可以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保证其在未来的使用中耗能更低。  相似文献   
84.
《Climate Policy》2013,13(4):335-351
Abstract

Parties negotiating the Kyoto Protocol recently agreed that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investments can include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guidelines for achieving 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of the CDM, and other concerns with sinks projects, have yet to be elaborated. Independently of the Kyoto process, international efforts have advanced to define and certify sustainably managed forests through processes, such as that of the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 In this paper, the FSC-US principles and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re evaluated in light of current concerns for guiding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s in the CDM. It is found that the FSC criteria would help to meet som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Kyoto Protocol, including provisio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remature carbon loss, and features that could somewhat lessen leakage of emissions outside the project area. Existing FSC 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procedures provide some, but insufficient, overlap with expected requirements for measuring carbon stock changes. FSC principles and criteria articulate stringent guidelines for meet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goals that reflect years of negoti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timber, human rights and labor interests.  相似文献   
85.
在对传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利用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以及非线性等功能 ,提出了以BP模型为基础包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动态评价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上单纯从生物方面进行资源评价的缺陷。并以东海区 1978~ 1990年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建立以BP模型为基础的东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动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6.
安吉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工作在我省开展比较早 ,规划的组织实施在国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已发挥出较好的作用。在参与安吉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过程中 ,结合资源环境的调查评价 ,在整顿矿业秩序 ,改善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 ,矿山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方面做了些尝试。本文就资源环境的开发保护 ,矿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些探讨 ,对于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规划和实施规划的地区具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从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用加权法求得临沂市1995—2004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临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各项指标的障碍度。  相似文献   
88.
近几年来 ,在河南省舞钢市石漫滩水库北岸 ,已发现多处建筑物开裂损坏的现象 ,随着建筑向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地段的发展 ,建筑物损坏有增大的趋势。本文对该区地层的分布特点及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述 ,以期引起建筑和工程设计部门对该区不良地质现象的重视 ,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7·22”云南盐津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的考查情况,介绍了2006年7月22日云南盐津5.1级地震的灾害概况,归纳和分析了灾区生土墙结构、石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木构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我国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0.
本文根据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震环境特征,简要分析了甘肃农村民居主要建筑结构类型和抗震性能,结合近10多年来破坏性地震资料,总结了农村民居主要震害特点,提出了实施甘肃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