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374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Swept-frequency (1/10 MHz) ionosond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t Helston, Cornwall (50°06N, 5°18W)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n August 11, 1999. Soundings were made every three minutes. We present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percentage of the ionising solar radiation which remains unobscured at any time during the eclipse by compar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ionospheric E-layer with the behaviour of the layer during a control day. Application to the ionosonde date for 11 August, 1999, shows that the flux of solar ionising radiation fell to a minimum of 25±2% of the value before and after the eclipse. For comparison, the same technique was also applied to measurements made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f 9 July, 1945, at Sörmjöle (63°68N, 20°20E) and yielded a corresponding minimum of 16 ± 2%. Therefore the method can detect variations in the fraction of solar emissions that originate from the unobscured corona and chromosphere. We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eclipses in terms of the nature of the eclips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the sunspot cycle and the recently-discovered long-term change in the coronal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92.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93.
材料科学和地质学的发展及前景(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材料科学可定义为一门涉及化学、物理学、矿物学、地质学、冶金学和合成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工具制造者的人类” ,主要是使用石器 ,并由此而增进了其智能的发育。燧石、石灰岩中氧化硅富集体提供了制作武器和工具的材料 ,土壤则可用于制陶业和陶瓷业。材料科学主要是由研究工业矿物演化而来 ,它与地质学的关系密切 ;合成材料以其特殊的性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火和压力在处理天然材料的工艺发展中起着头等作用 ;金银铜铁及其它金属能用作装饰品、防御武器和制造工具。有些金属的使用显示了人类各历史时期的特点。人们后来发现某些结晶体具有特殊的性质 ,如石英的压电性、红宝石激光 ,钻石和刚玉的高硬度 (可用作磨料 ,将来仍具开发潜力 )。合成材料和在太空合成的材料具有远大前景 (如碳的同素异形体carbyne car bynoid)。在材料科学中 ,特种玻璃 ,硬而防火的陶瓷、磨料、特殊耐火材料 ,只不过是材料科学中业已开发的几种工艺矿物而已。材料科学的发展对于现代文明和解决人类当今和未来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极其重要。与世界人口增长相关的问题 ,可以通过科学、绿色革命和生物技术 ,以及一切天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来解决 ,这将有助于避免“南北对抗”。肯定地说 ,材料科学及其未来的发展 ,会有助于人类去应付  相似文献   
94.
水文科技发展回顾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云  章树安 《水文》2006,26(3):13-17
水文科技是水文工作和水利科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文科学技术对我国水文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水文科学技术发展随着水文、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技术达到获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对我国水文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水文科技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水文科技发展的重点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5.
96.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数字图书馆的构架及服务功能,从数字图书馆技术方面分析了气象科技图书馆的主要特点,同时对数字图书馆开通以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97.
重视科技论文摘要的编写提高期刊的办刊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广西气象》2007,28(2):75-77
针对目前气象科技论文提要撰写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对科技信息传播方面的影响,重申提要编写的重要性,并提出:(1)应举办面向有关摘要编写的论文作者、编辑的培训班或学习班。(2)编辑工作者应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严把英文摘要关(3)广泛招揽一些学术水平高,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才加入到编辑行列中来(4)编辑部应经常开展一些工作研讨,就英文摘要中经常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中英文摘要的编写水平等改进摘要编写,提高期刊办刊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
Electronic waste or e-waste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areas of the international waste stream and is increasing at a much higher rate than all other waste streams. Fast growing electronics industries arising from the demand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ound the world coupled with the rapid product obsolescence and lack of end-of-life management options, have all led to the un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waste stream. Computers are manufactured from over 1,000 materials, many of which are toxic, and the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e-waste stream, which is estimated to be ca. 20 to 50 million tonnes annually. Design for environment cleaner production,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tandards and labeling, product stewardship, recycling and remanufacturing are some of the practices adopted by variou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deal with the e-waste stream. An overview of these practices is presented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the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e-wast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nkages among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re shown to be integral components of sustainability, regardless of which paradigmatic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is invoked. Potential measures of the degree to which nonrenewable resources contribute to or detract from sustainability are presented. We conclude that a set of such measur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 the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of sustainability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National scale indicators could be presented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even criteria from the Santiago Declaration, whereas a life cycle or materials flow approach could be used when sustainability of specific resources is at issue.  相似文献   
100.
对地球信息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周民虎 《地理学报》1998,53(4):372-380
作为地球科学一个重要分支的地球信息科学,在近10多年来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本文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分析信息流的意义及其与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关系,阐述地球信息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内涵,并从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