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7篇 |
免费 | 321篇 |
国内免费 | 4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779篇 |
地球物理 | 353篇 |
地质学 | 233篇 |
海洋学 | 378篇 |
天文学 | 18篇 |
综合类 | 43篇 |
自然地理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土地利用变化对鄂尔多斯高原周边地区沙尘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鄂尔多斯高原周边地区为例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沙尘暴的影响 ,建立了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与沙漠化土地面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该关系表明 ,当沙漠化土地面积百分比Rd大于 30 %以后 ,沙尘暴日数随Rd的增大而急剧增加。年均沙尘暴日数与耕地面积和大风日数之间的回归方程 ,结果表明 ,耕地面积减少和大风日数减少对沙尘暴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5 9 7%和 4 0 3%。通过在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条件下的地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 ,恢复草原生态系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沙尘暴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992.
A simplified storm index method to extrapolate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IDF) curves for ungauged stations in central Chile 下载免费PDF全文
Most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ile register rainfall amounts once every 24 h. The creation of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IDF) curves requires continuous recorded data, and this insufficiency of proper instrumentation has resulted in a lack of IDF curves nationwid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further develop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IDF curves in ungauged stations under Mediterranean climates of central Chile. A technique used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is the use of a storm index (SI), also known as the ‘K’ method, which allows the construction of IDF curves from stations with discontinuous data, by extrapolating data from stations with continuous records, as long as daily rainfall intensities for both stations differ by less than 2 mm h?1.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SI values were calculated for 4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located throughout Central Chile (latitudes 30°S to 40°S). The extrapolated IDF curve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observed data, and the goodness of fit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orm index method can adequately estimate hourly IDF curve values for stations lacking of continuous rainfall data.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1997年1月6日爆发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到达地球时引起了强烈的地球物理效应,CME在行 星际空间传播时,广州的多方向μ介子望远镜观测到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变化. 本文采用 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磁暴前后广州台宇宙线强度的频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磁暴前 宇宙线周期为16~32h的信号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中周期为24~32h的周期特征过去没有 被报道过. 广州台垂直方向宇宙线强度的谱在磁暴发生前48h就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各向异 性分析方法得到的时间提前量更大. 同时还分析了几个方向宇宙线强度的最强信号以及达到 最大值的时间,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94.
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模式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lather可变边界模式数值模拟黄河三角洲的风暴潮漫滩,比较计算的三种漫滩模式,讨论可变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95.
卿清涛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1,(Z1)
本文以凉山州沪沽雷达站的回波资料为基础,分析带状雹云出现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特征及生命史过程,并用一次典型个例加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96.
新一代天气雷达中气旋识别产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2007年中气旋产品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经人为判定确认为中气旋,并持续3个体扫以上中气旋特征及其对应风暴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持续3个体扫以上中气旋对应风暴与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典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得出了中气旋发展高度、最强切变高度变化规律,切变、中气旋强弱与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对应关系。为预报员及时准确预报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碎屑风暴岩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滇中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以碎屑岩为主,内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 (包括渠铸型、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等 )。风暴沉积主要包括 4种岩相类型 :A -具口袋构造的递变层理砂岩段。B -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的砂岩段。C -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质岩段。D -具水平层理的泥质岩段。上述岩相A、B、C分别代表风暴流作用 -风暴浪作用 -风暴后期的快速悬浮沉积 (事件沉积 ),D代表风暴过后缓慢悬浮沉积 (背景沉积 ),它们组合成不同的风暴沉积序列。滇中地区昆阳群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中元古代大气圈、水圈及其相互作用与现今近似;中元古代滇中地区位于低纬度 (5 - 30°)的风暴作用带。该沉积对于解释因民组递变层砂岩的成因、证实昆阳群的地层层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51-2010年甘肃省气象局地面观测站沙尘气象资料和2006-2010年兰州环保局PM10、SO2、NO2质量浓度资料,分析了兰州市沙尘天气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SO2、NO2、PM10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兰州市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振荡性减少的趋势,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年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15 d、-0.72 d和-0.97 d,这与上游沙尘源区沙尘天气振荡性减少有关。沙尘对兰州地区SO2和NO2质量浓度影响不大,对PM2.5质量浓度和PM1.0数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贡献,但对PM10质量浓度影响非常大,沙尘对春季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率在18.4%~43.1%。对2007年5月10日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研究发现,随着沙尘天气的侵入,兰州市不同粒径气溶胶的浓度陡然上升,然后达到较高的浓度水平,之后由于沙尘天气的减弱、消退或离境,不同粒径气溶胶浓度也逐渐降低并缓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99.
西北地区沙尘暴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地区春季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也是气象业务预报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作者首先建立一个沙尘暴产生的天气学概念模型;据此模型,设计了用摩擦速度和大气边界层稳定度状况来对沙尘暴进行预报的数值方法;用PSU/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该天气学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运用天气学原理和数值预报方法相结合来对沙尘暴进行预报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00.
Sensitivities of tornadogenesis to drop size distribution in a simulated subtropical supercell over easter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model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microphysical drop size distribution (DSD) on tornadogenesis in a subtropical supercell thunderstorm over Anhui Province, eastern China.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ntercept parameters of rain, hail and snow DSDs in a Lin-type microphysics scheme were condu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rain and hail DSD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imulated storm both microphysically and dynamically. DSDs characterized by larger (smaller) intercepts have a smaller (larger) particle size and a lower (higher) mass-weighted mean fall velocity, and produce relatively stronger (weaker) and wider (narrower) cold pools through enhanced (reduced) rain evaporation and hail melting processes, which are then less favorable (favorable) for tornadogenesis. However, tornadogenesis will also be suppressed by the weakened mid-level mesocyclone when the cold pool is too weak. When compared to a U.S. Great Plain case, the two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DSD variations in the present case with a higher melting level and deeper warm layer. This suggests that DSD-related cloud microphysics has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tornadogenesis in supercells over the subtropics than the U.S. Great Plains. 相似文献